王玲
佛手柑為枸櫞的變種。除模樣不同外,性狀都幾乎無二。枸櫞屬蕓香科,因其有濃郁清新之味,亦名香櫞?!赌戏讲菽緺睢分杏涜蹤?,子肉甚厚,白如蘆菔,女工競雕鏤花草,漬以蜂蜜。
一些古書中會將佛手柑與枸櫞視為一物,犯了繆誤。倒是明弘治間的《八閩通志》中記福州府土產(chǎn):“香櫞,樹有刺,葉大而微厚,實大者尺余,黃色,皮厚而香,可食,瓢微酸而苦。又有一種色味皆如香櫞,形似人手,名佛指香櫞,又名佛手柑,亦名花柑?!保@段話將二者之別講得明白。
佛手柑之名由來自它的模樣。它果形偏長,分裂如拳或張開如指,如手狀。果皮未熟時青色,成熟時為黃色,一般10-11月左右結(jié)果。果皮粗糙,果肉白色,剖開佛手柑可見其果肉無核無籽,“子肉甚厚,白如蘆菔”,這蘆菔是蘿卜。
種佛手柑喜歡太陽,要求有潮濕、透水性好的砂質(zhì)±壤,其樹一般能長至半人多高。種果的人有句俗話,有草就有果。他們會在將熟的佛手果上蓋蔓草細枝等物,使其慢慢捂熟。這些專門種植的佛手柑一般是被收購去作藥,一般個大沉實,大的佛手柑可有數(shù)斤重,常將枝條壓得匍地。
佛手柑很香。這香味與檸檬類似,清香醒神,若拿之近聞,味道有如醍醐灌頂。
更多的時候,佛手柑是一劑良藥。其根、莖、葉、花、果均可入藥。辛、苦、甘、溫、無毒,入肝、脾、胃三經(jīng),有理氣化痰,止咳消脹、舒肝健脾和胃的功用。
當(dāng)藥的時間久了,佛手柑的樣子就顯得愈發(fā)模糊。是果又不常被吃,似花又不嬌柔,走得也是實力派的路數(shù),以內(nèi)涵取勝,以香奪人。廣東人家過春節(jié)時都喜歡在家放上幾個佛手柑,音同“福壽”,取其多福多壽的吉祥之意。這時佛手柑的身份就是“花瓶”,讓人看著高興,聞著生香,心情也會舒坦幾分?!鞍讟I(yè)堂前幾樹黃,摘來猶似帶新霜。自從散得開花后,空手歸來總是香。”看來前人的浪漫也是絲毫不輸給今人。
佛手柑可生吃,有沁脾香味,口感結(jié)實少汁,不甜但有回甘。生吃不甚美,但可作為食材入菜,取其香味。一般都是燉湯,可與瘦肉一起煲。生炒亦可,只是佛手柑味苦,須將果皮盡數(shù)去掉,果肉焯水去苦味,炒時把握火候,大火快炒。慢了失了香氣,果肉也呈疲態(tài)。據(jù)說印尼菜中也有以佛手柑入菜的,多半也是為了增香之故?;ㄒ部梢灾笾啵欠鹗只ㄖ?。將佛手柑泡茶煎水喝,有順氣之用。若用來煮酒,治痰氣咳嗽。
佛手柑亦多做蜜餞吃。喉嚨不舒服時,吃上一些佛手蜜餞,感覺清涼涼的。有時會看到一些很老的婆婆從兜掏出一小小四方盒(多是一些用過的藥盒,鐵的,很?。?,里面裝著這些蜜餞,拿出一兩塊放入嘴中慢慢嚼著,有種古老溫馨的感覺。
潮州有賣“老香櫞”醬果子的,是那里的特產(chǎn)。一整個醬,醬得黑乎乎,如木炭。于是買來后就常忘了吃,模樣太低調(diào)了。古時《中饋錄》中有“醬佛手香梨子”,是梨子帶皮,入醬缸內(nèi),久而不壞。香櫞去瓤醬皮,佛手全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