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培育青年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起青年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信仰,首先就要從“事情本身”出發(fā),從價值哲學視域,即從美學、政治哲學和倫理學的視域去追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nèi)涵。要想進行有效的價值信仰教育,必須回答一些基本的價值問題,如價值與人性、多元價值與核心價值、普世價值與特殊價值、價值共識與價值選擇等。價值信仰教育是一個“內(nèi)化”與“外化”相統(tǒng)一的教育過程,“內(nèi)化”就是教育青年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nèi)化為內(nèi)心的良知,以“致良知”達到意識的自覺;“外化”就是教育青年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一切行為實踐和價值追求的依據(jù),在實踐中格物致知,觀照內(nèi)省,實現(xiàn)價值論閾的“實踐轉(zhuǎn)向”,這是價值信仰教育中更為重要和根本的方面。
關(guān)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青年;信仰教育
收稿日期:2018-01-20
作者簡介:陳波(1993),男,碩士,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即“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這12對范疇。2014年五四青年節(jié),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核心價值觀,承載著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追求,體現(xiàn)著一個社會評價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青年要從現(xiàn)在做起、從自己做起,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體力行大力將其推廣到全社會去?!盵1]今天,各種信仰立場和價值觀相互碰撞,對青年的信仰教育形成了嚴峻的挑戰(zhàn)。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目前最言簡意賅的價值觀,正是信仰教育的一味良藥。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青年,是當前思想政治工作重大而迫切的任務。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哲學解讀
眾所周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12對范疇一般是在三個層次上——國家、社會和個人——進行解讀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本質(zhì)上作為觀念上層建筑也就是意識形態(tài),要想真正地發(fā)揮它的導向作用,教育青年把它作為自己的信仰,還需要我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形而上學的追問,回到價值本身,從源頭上挖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內(nèi)涵。
1.美學視域:富強、民主、文明、和諧
作為國家層面的價值追求,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實際上代表著一種美好的向往和愿望?;仡欀腥A民族漫長而悠久的歷史,我們有過輝煌盛世,也曾飽受欺凌。我們每個人都無比地希望我們的國家能夠再次復興起來,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復興就是我們的美好愿望。國家既是由領土、人口所構(gòu)成的客觀存在,也是一種存在于意識中的觀念。作為客觀的實在,中國大地是美的,山川壯麗,地大物博。而國家的富強更加符合我們對于“美麗中國”的定義。近代以來,中國逐漸落后于世界潮流,山河破碎,滿目瘡痍,國人對于國家的自尊心和自豪感得不到體現(xiàn),這樣的中國、這樣的中華民族絕不是美的。美與美感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答案,但當國家作為美的客體時,人們對于美的認識大體上是相似的,國家的美必然離不開國家的富強。“美麗中國”不僅僅體現(xiàn)在壯麗的山河大地上,更體現(xiàn)在國家的繁榮與富強上,這是人民內(nèi)心的幸福感和自豪感的重要來源。
民主是人類社會政治文明的價值追尋,在歷史的演進中,民主政治呈現(xiàn)出不同的內(nèi)容和形式,從古希臘開始一直到當代,各個國家、各個民族在不同的時期發(fā)展出不同的民主政治。中國共產(chǎn)黨一直強調(diào)民主,包括黨內(nèi)民主和黨外民主,并把民主作為避免在中國歷史上反復上演的“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法寶。民主的國家是美的,我們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從根本上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人們的愿望和訴求能夠得到真正的體現(xiàn),人民的主體地位得到實現(xiàn),這樣的民主的國家是美的,應當作為我們的價值追求。
“文明”是文化的結(jié)晶與升華,體現(xiàn)著人類所特有的創(chuàng)造性和超越性。歷史上,中華民族創(chuàng)造了燦爛輝煌的封建文明,但近代以來卻成了愚昧落后的代表。今天,在無比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正在大力建設社會主義物質(zhì)文明和精神文明,并且已經(jīng)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成就。社會主義文明建設既要實現(xiàn)對中華民族傳統(tǒng)優(yōu)秀文明的繼承與發(fā)展,也要體現(xiàn)出對時代的把握和創(chuàng)造。作為與愚昧相對的范疇,作為對歷史的繼承與時代的創(chuàng)新,作為物質(zhì)與精神的全面發(fā)展,我們的社會主義文明價值顯然是美的,是值得作為價值追求的。
“和諧”一直是中華民族孜孜不倦的價值追求,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內(nèi)核,而且是人類永續(xù)發(fā)展的基礎和保證。當前的時代和世界并不和諧,一些地方戰(zhàn)亂不斷,人民流離失所,幾乎每天都在上演生死悲歌,難民問題成為很多國家的困擾,這樣的社會顯然不是美的。我們的社會目前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這樣或那樣的矛盾,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還需要加倍努力。和諧不僅要求和平,它也要求實現(xiàn)社會人際間的和諧,實現(xiàn)社會全體所有人的共同發(fā)展和進步。這樣的社會狀態(tài)是美的。
2.政治哲學視域: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近代以來人們追求的政治價值。作為社會層面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首先體現(xiàn)了中國共產(chǎn)黨對現(xiàn)代社會核心價值的追求。近代西方的啟蒙運動開拓實踐了這些政治哲學價值,并把這些價值傳播到世界,至今仍是人類追求的政治價值目標。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政治價值取向也是中國共產(chǎn)黨正在實踐的執(zhí)政理念,實現(xiàn)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政治價值由認識論向存在論的轉(zhuǎn)變。
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是一個不斷由應然走向?qū)嵢坏倪^程,它還不是已經(jīng)完全實現(xiàn)了的社會狀態(tài)。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價值追求體現(xiàn)了中國共產(chǎn)黨對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執(zhí)著,體現(xiàn)了人民對美好政治文明的向往,中國共產(chǎn)黨選擇把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為政治價值取向,人民也樂于接受這樣的價值取向。中國共產(chǎn)黨在意識層面上,以高度的理論自覺把這種尚未完全實現(xiàn)的政治理想作為價值取向,是把理想變?yōu)楝F(xiàn)實的第一步,在思想上為行動做準備。價值取向首先表現(xiàn)為思想層面的價值取向,在整個社會形成價值共識之后,做出價值選擇,就會在實踐上踐行價值追求,這是價值何以實現(xiàn)的可能性前提。
另一方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政治價值追求不僅具有思想觀念的價值,也具有實踐的價值,它不能僅僅停留在意識觀念上,還處在不斷地從感性到理性、從可能到現(xiàn)實、從應然到實然的實踐過程之中??梢钥吹剑杂?、平等、公正、法治的政治價值追求已實踐到了相當深的程度,取得了非常好的想過與成績。我們的法治建設、我們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在保障并實現(xiàn)著每個公民合法地享有的權(quán)力與自由,保障所有人的平等。作為中國公民,我們有理由為這樣的建設成就感到自豪、驕傲。當然,作為一個過程,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價值追求尚未完全實現(xiàn),還需要不斷的努力,在實踐的過程中把它由理想轉(zhuǎn)化為現(xiàn)實。價值的意義更重要的意義就在于它的實踐意義,如果價值總是停留在思想觀念的層面上,在精神世界里“兜圈子”,它就只是純粹的意識,而不是意識到的存在,不能進入到人們的現(xiàn)實生活。因此,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價值追求必須去實踐,真正地讓它成為人們的生活感受。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價值實踐意義是值得追求的。
3.倫理學視域: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
個人層面價值取向的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調(diào)節(jié)著個人與他人、個人與社會以及個人與國家的關(guān)系,表現(xiàn)為明確行為規(guī)范的道德,也就是外在的倫理。[2]從倫理學的視域解讀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首先就要回答“休謨問題”——“是”與“應當”的問題,一個人是不是先驗地就應當具有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這樣的倫理道德呢?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就是回答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前提。
當今中國,個人的價值似乎總是與社會價值導向存在著某種背向而行的矛盾,不知從何時開始,人與人之間的互信變得少了,“道德滑坡”或“道德綁架”常見報端,反映出價值取向的迷茫與錯位。我們的社會果真退步了嗎?國人的素質(zhì)果真下降了嗎?其實不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作為觀念上層建筑的意識形態(tài)沒有構(gòu)筑自己的核心價值,沒有很好發(fā)揮其價值導向的作用。
在多元的市場經(jīng)濟里,人的倫理價值取向是獨立而多元的,倫理邏輯與市場邏輯會產(chǎn)生一定程度上的差異與沖突。就個體而言,人是獨立的,但人的獨立卻是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這就決定了個人的價值取向往往會以“物”為基礎,從而與主流核心價值取向發(fā)生錯位。在“是”與“應當”的問題上,理性的價值反思讓位于感性的物質(zhì)需要,感性與理性在人格中失衡。當社會核心價值不能有效引導個人價值取向的時候,個人價值取向的問題就更加明顯了。起社會價值導向作用的是作為意識形態(tài)的核心價值,它不會是純粹的個人問題,“如果個人的價值取向出現(xiàn)迷惘和困惑,一定是社會的價值坐標發(fā)生了震蕩和模糊”。[3]
毫無疑問,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是倫理道德中的“善”,符合我們對善的價值認知與定義。當它作為主流核心價值時,并不僅是要用“應當”的道德律令去引導人們?nèi)绾巫?,還要在實踐中,在社會關(guān)系的發(fā)展中去實現(xiàn)它。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的倫理價值取向正是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所迫切需要的,這樣的倫理價值是歷史與時代的呼聲。
二、青年信仰教育與價值問題
青年擁有飽滿的激情與活力,在青年時期,人們已在觀念上自覺認識到了個體的有限性,能夠從理性思維上分析自己作為人的存在方式,覺解到人之為人的意義與崇高。青年渴望盡快超越自身的有限性,實現(xiàn)人的創(chuàng)造性和超越性,他們把視線從童年、少年時的彼岸夢想轉(zhuǎn)換到現(xiàn)實的此岸世界中來了,以更高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關(guān)注塵世與自身。在這一過程中,培育青年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于正確地發(fā)揮青年的活力與創(chuàng)造力,對民族的傳承和社會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在對青年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時,有必要先明白價值的幾個基本問題。
1.多元價值與核心價值
社會的多元性決定了價值的多元化。隨著改革開放更加進入到了深領域、多層次,外來的價值取向、傳統(tǒng)價值取向與主流核心價值的沖突、碰撞更加激烈。當然,一個國家,必然存在著多元的價值觀,民族的、宗教的以及歷史的價值取向共存于我們這個社會里,這種存在是客觀的,也是合理的。特別是具體到每個個體而言,價值取向更加多元化、差異化,合適的非主流價值應當?shù)玫匠姓J與尊重。青年價值選擇的多元化也應相應的得到承認,讓這些價值得到合理的實現(xiàn),本身也是社會進步的要求。然而,需要面臨和回答的一個問題是,主流核心價值在何種程度上向其他多元價值讓步呢?
多元價值多到一定程度往往會沖淡核心價值,消解主流價值,個人的價值取向就會和社會核心價值取向錯位。青年過多地受到非主流價值的影響,會偏離核心價值,與社會主流脫節(jié),這不利于青年個人發(fā)展和社會穩(wěn)定。對青年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信仰教育,既要承認和保護青年的多元價值選擇,又要用更大力度發(fā)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作用。在任何時候,作為意識形態(tài)的核心價值都必須居于主要的地位,核心價值和多元價值不能錯位,核心價值的核心地位不能動搖。我們五千年的中華文明沒有中斷已經(jīng)證明了核心價值的意義與作用。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社會更加多元化,在所有制上、在分配方式上都表現(xiàn)出以主體為核心、其他多種方式并存的特點,那么,由經(jīng)濟基礎和上層建筑決定的核心價值在多元的價值取向中也必須居于核心地位。[4]因此,對青年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信仰教育可以允許多元的價值選擇,但必須要發(fā)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核心導向作用。
2.價值與人性
人區(qū)別于動物的特性就在于人的創(chuàng)造性和超越性,從人性上講,人總是渴望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也渴望自己的價值需求得到滿足,這在青年中表現(xiàn)得尤為明顯。青年時期,人們追求并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不斷實現(xiàn)自身的跨越,向著自己的價值追求躍進,人的價值追求構(gòu)成了人性的重要方面。培育青年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要引導青年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自己的價值追求。青年的價值追求過程也就是青年的自我價值實現(xiàn)過程,在這一過程中,青年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自我價值結(jié)合起來,實現(xiàn)二者的有機統(tǒng)一,也就在人性中實現(xiàn)了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tǒng)一,從而能夠真正地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自己的信仰。
3.普世價值與特殊價值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放眼于世界文明,是對人類政治文明成果的總結(jié),是對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梢赃@樣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適合于我們目前社會的各區(qū)域、各民族、各階層,在這個意義上,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普世價值是合適的。而在培育青年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過程中,我們的教育對象即客體往往是具體的現(xiàn)實存在著的個人,因此,青年的價值信仰教育,首先要看到青年群體是區(qū)別于其他年齡階段的特殊群體;其次要把青年看成現(xiàn)實的具體的個人,而不是僅僅存在于觀念中或口頭上的抽象概念,個體的差異性又決定著個體的特殊價值追求,這些特殊價值在價值信仰教育中必須要注意到。在這里,需要指出的是,把青年看作具體現(xiàn)實的個人,并不是在強調(diào)個人主義而忽視集體主義。是以個人為主體還是以集體為主體來進行青年的價值信仰教育呢?應該說,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在價值信仰教育中是并行不悖的。把青年群體、集體作為價值信仰教育的對象是要看到青年區(qū)別于其他群體、集體的特殊價值;把青年當作具體的個人作為價值信仰教育的對象是要看到青年個人的特殊價值,給他們一定的空間。因此,集體主義與個人主義在青年的價值信仰教育中不可偏廢、共同促進。
4.價值共識與價值選擇
發(fā)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導向作用,教育青年信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青年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要讓青年自覺地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自己的價值選擇,而價值選擇是以價值共識為基礎的。我們知道,沒有思想理論上的統(tǒng)一就沒有行動上的統(tǒng)一,價值信仰統(tǒng)一的實現(xiàn)就要求首先形成價值共識。青年只有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當作價值共識,才會做出相應的價值選擇。這樣,當青年在面臨人生選擇時、在利益分化時,就不會迷茫困惑,少走彎路,實現(xiàn)思想上和行動上的統(tǒng)一。
三、從理論反思到實踐轉(zhuǎn)向的價值信仰教育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我們社會主義社會的核心價值,培育青年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要加強對青年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價值信仰教育的力度。對青年進行的價值信仰教育應當遵循正確的建設思維,實現(xiàn)由內(nèi)化到外化、由認識論到存在論的實踐論轉(zhuǎn)向。對青年的價值信仰教育不能僅僅是停留在口頭宣傳上的空洞說教,更重要的是實現(xiàn)以言取效的行為方式,真正地讓青年把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信仰落到實處,落到行動上。
1.致良知:價值的理論反思與意識自覺
對青年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信仰教育,發(fā)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導向作用,讓青年形成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共識,做出相應的價值選擇,首先就要價值能夠自知自明,在理論上闡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理論反思,彰顯其理論魅力。也就是從理論上論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立論前提和依據(jù),闡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科學內(nèi)涵,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知自明。信仰的建構(gòu)必須首先論證價值的真理性,如果真理在價值中得不到體現(xiàn),那么價值就不能說服人,就不能內(nèi)化為人的信仰。正如馬克思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中曾經(jīng)指出的那樣:“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盵5]10
通過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展開理論反思,突出其理論價值,彰顯理論魅力,使青年在意識上、觀念上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nèi)化為自己的價值信仰,這就是中國傳統(tǒng)哲學所謂的“致良知”?!傲贾辈皇侨颂焐途哂械模枰ㄟ^在思維層面上進行反思而把價值內(nèi)化為良知,成為自己的信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我們的良知是一致的,“致良知”就是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意識自覺,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人們?nèi)沼枚蛔灾木裥叛?。而“致良知”首先是一種思維活動,對青年的價值信仰教育也是先對青年進行意識形態(tài)的理論宣傳教育,先在理論上掌握青年。
通過理論的反思,最終達到意識的自覺,實現(xiàn)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nèi)化,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nèi)化為內(nèi)心的良知,意識思維上的理論宣傳教育就算是完成了。在這一過程中,還需要科學的方法論的支撐。比如,理論魅力的彰顯可以通過與其它價值理論的比較來突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真理性和優(yōu)越性。通過價值的理論反思,使價值自知自明,提升青年在情感上、心理上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度,從而實現(xiàn)良知的內(nèi)化和意識的自覺。
2.知行合一:格物致知的實踐轉(zhuǎn)向
培育青年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青年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nèi)化為精神信仰,當然要重視意識觀念上的理論教育,但僅僅宣傳教育是不夠的,更為重要的是復歸到具體的生活世界和實踐行動上去。價值是在實踐基礎上形成的主客體關(guān)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信仰教育是不能離開實踐空談信仰的,信仰的歸宿最終還是“感性的人的活動”,馬克思的實踐本體論充分強調(diào)了實踐的意義與作用:“從前的一切唯物主義(包括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的主要缺點是:對對象,現(xiàn)實,感性,只是從客體或者直觀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們當做感性的人的活動,當做實踐去理解,不是從主體方面去理解。因此,和唯物主義相反,唯心主義卻把動的方面抽象地發(fā)展了,當然,唯心主義當然是不知道現(xiàn)實的、感性的活動本身的?!盵5]133以實踐為基礎,構(gòu)建對青年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信仰教育的主客體關(guān)系,把青年當作現(xiàn)實的感性的人來看待,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納入到青年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的全過程中去,達到“知行合一”的境界。
“知行合一”是把內(nèi)心的良知作為個人全部行動和實踐的依據(jù),用良知來關(guān)照內(nèi)省個人的行為。實踐既是良知的歸宿,也是良知的檢驗標準和來源。用良知關(guān)照實踐,把良知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當作一面鏡子,在實踐中自我反思,檢驗個人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真信、真行的程度。在自我反省的同時,也獲得了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深層次的認識,這就是“格物致知”,從而實現(xiàn)價值論閾的實踐轉(zhuǎn)向。
對青年而言,具體的感性實踐是青年價值追求的實現(xiàn)過程,這一過程囊括了青年工作、學習和生活全部價值取向,它能夠很好地反映出青年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信仰程度。如果一個人能夠真正地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nèi)化為自己的精神信仰,那么在他的價值追求的實現(xiàn)過程中,就一定會自覺或不自覺地流露出來。價值論閾的實踐轉(zhuǎn)向要求價值信仰教育要落實到具體的個體上,落實到行動上去,要教育青年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自己自覺的價值追求,作為個人價值選擇和行為取舍的內(nèi)在依據(jù)。
總之,對青年的價值信仰教育必須發(fā)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導向作用,在理論上做到價值的自知自明,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青年的價值共識,內(nèi)化為內(nèi)心的良知,達到意識自覺。更要教育青年做到知行合一,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自己一切行為的依據(jù),并在實踐中關(guān)照內(nèi)省,格物致知,從內(nèi)心深處真正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xiàn)價值信仰教育的實踐轉(zhuǎn)向。
參考文獻:
[1]習近平. 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J]. 人民教育,2014 (10):1-4.
[2]李兵. 試論道德的人學基礎[J]. 思想戰(zhàn)線,2009,35(03):48-52.
[3]李兵.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邏輯追問[J].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6 (13):21-24.
[4]季正聚.全面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特點[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2 (12):14.
[5]《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Abstract: Cultivating youth to consciously practice the core values of socialism and setting up their belief in the core values of socialism, the first thing is to start with “thing itself”.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value philosophy, that is, aesthetics, political philosophy and ethics to inquire the connotation of core values of socialism. In order to carry out effective value belief education, we must answer some basic value questions, such as value and humanity, pluralistic value and core value, universal value and special value, value consensus and value choice, etc. To answer these questions well is the premise of value belief education. Value belief education is a unified process of "internalization" and "externalization". "Internalization" is to educate young people to internalize core socialist values as their inner conscience, and to achieve consciousness with "conscience". "Externalization" is educating youth to regard core socialist values as the basis for all practices and value pursuit. Knowing objects in practice and taking a look at introspection and realizing the "practice turn" in value theory, which is a more important and fundamental aspect of value belief education.
Key Word: Core values of socialism; Youth; Belief education
編輯 朱榮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