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婷 陳瑞英 畢曉婷
摘 要:目的 為了解大學生使用校園貸的現(xiàn)狀及其相關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樣的方法,利用自制的調查問卷對579名大學生作問卷的調查,并用t檢驗和多元Logistic逐步回歸分析大學生使用校園貸的相關因素。共發(fā)放問卷600份,收回579份,有效率為96.5%。結果15.4%的大學生使用過校園貸,其中,通過銀行貸款占53.4%;采用正規(guī)網(wǎng)絡貸款占27.3%;私人高利貸借款占2.2%,采用其他貸款方式占7.9%。年級、生活費花銷情況、校園貸風險認知、高利貸的認識、校園貸接觸渠道5個因素存在顯著差異。結論 通過多元Logistic逐步回歸分析,有顯著意義的4個因素根據(jù)標準按回歸系數(shù)的大小依次排列順序為:校園貸風險認知(r=-0.271)、生活費花銷情況(r=0.216)、月生活費(r=0.188)、年級(r=0.181),為管理校園貸在校園的使用提供參考依據(jù)。
關鍵詞:大學生 校園貸 使用情況 相關因素
中圖分類號:F832.47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8)09(b)-044-03
在2015年中國人民大學信用管理研究中心對全國252所高校近5萬大學生的調查中顯示:在彌補資金短缺時,有8.77%的大學生會選擇貸款,其中網(wǎng)絡貸款約占一半[1]。“校園貸”是指只要在校學生網(wǎng)上提交資料、通過審核、支付一定手續(xù)費,就申請到信用貸款的貸款方式[2]。國內相關文獻報道[1,3-4],大學生使用校園貸總發(fā)生率為3%~40%,但多在30%~40%,其相關因素也較為復雜,而且專門針對大學生群體使用校園貸相關因素的研究成果還較為匱乏。本研究通過調查承德地區(qū)579名大學生校園貸的使用現(xiàn)狀和特征,探討其與大學生自身關系,為進一步明確影響校園貸的相關因素的研究提供借鑒。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2017年12月—2018年3月采用便利抽樣的方法,選取河北省承德市4所大學的600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納入標準:(1)在承德市大學的學生;(2)入學時間≥4個月;(3)自愿參加。排除標準:(1)不同意簽署書面的知情同意書的大學生;(2)不能堅持完成量表全部內容的大學生。
1.2 研究方法
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利用在大量查閱文獻的基礎上自行設計一般情況調查表進行問卷調查,問卷包括研究對象性別、年級、戶口類型、家庭年收入、月生活費、校園貸使用情況、校園貸風險認知、高利貸的認識等共32個項目。
1.3 資料收集方法
由團隊成員向入選的大學生講解本次研究的目的和意義,取得同意之后簽署知情同意書,對大學生進行問卷的調查,調查問卷的發(fā)放采取當場發(fā)放當場收回的方式,錄入結果前對其完整性進行核實。本調查共發(fā)放問卷600份,回收有效問卷579份,有效回收率為96.5%。
1.4 統(tǒng)計方法
資料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主要采用的統(tǒng)計方法為單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元Logistic逐步回歸分析等。
2 結果
2.1 調查對象基本情況及特點
在本研究調查的579名大學生中,雖然僅有15.4%的學生正在使用校園貸,而且,通過銀行進行貸款占借貸者的53.4%;大學生采用正規(guī)網(wǎng)絡貸款占27.3%;向私人高利貸借款占2.2%;其他貸款方式占7.9%。但是,僅有10%的大學生認為校園貸沒有風險,這表明大學生雖然有一定的借貸安全意識,目前使用校園貸的大學生占少數(shù),但是大學生對于校園貸的風險認知過于不足,這對今后大學生使用校園貸有著很大的隱患。大學生使用校園貸基本情況,如表1所示。
2.2 單因素分析
32個因素經t檢驗或卡方檢驗后,其中有6個因素,包括年級、月生活費、生活費花銷情況、校園貸風險認識、高利貸的認識、校園貸接觸渠道5個因素,在使用校園貸和不使用之間的差異有顯著性(P<0.05或P<0.01),即為校園貸的相關因素,如表2所示。
2.3 多元Logistic逐步回歸分析
以單因素分析時選出的獨立性較好且與校園貸相關的5個因素為自變量,以有無使用校園貸為因變量,進行多元逐步Logistic回歸分析(最大似然估計),得到最優(yōu)模型,如表3所示。
本研究結果顯示,(1)這一模型說明校園貸的使用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2)以α=0.1水平為界,高利貸的認識在回歸分析過程中,成為不顯著因素而被剔除,最后有顯著意義的4個因素根據(jù)標準按回歸系數(shù)的大小依次排列順序為:校園貸風險認知、生活費花銷情況、月生活費、年級。
3 討論
3.1 校園貸使用情況
近年來,國內校園貸使用情況調查結果差異顯著。如,杜偉[3]等人發(fā)現(xiàn)醫(yī)學生使用校園貸為2.25%;李瑋[4]等人調查結果顯示12%使用過校園貸;殷寧充子[1]調查顯示校園貸使用率為37%;而在本研究調查的579名大學生中,15.4%的大學生使用過校園貸。出現(xiàn)相差如此懸殊的結果,筆者認為,主要在于各個地區(qū)大學生的消費水平和經濟來源以及對校園貸的認知情況不同所導致的。
3.2 影響大學生使用校園貸的相關因素分析
(1)校園貸風險認知是本研究的第一相關因素,研究顯示僅有10%的大學生認為校園貸沒有風險。經分析顯示P<0.01,相關系數(shù)(r)為-0.271,表明校園貸風險認知是校園貸的相關因素,且呈負相關,即校園貸風險認知越強,使用率越低,則反之。與陳倩[5]調查結果一致。
(2)在研究中生活費花銷情況也與使用校園貸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在本研究中,71.8%的大學生認為生活費夠用,28.2%的大學生認為不夠。經分析顯示P<0.01,相關系數(shù)(r)為0.261。有關文獻顯示[6]大學生的消費觀念更側重其個性特點、開放品格、精神層面和文化內涵。炫耀或求得認可的消費傾向,消費過程中的享樂體驗均使得大學生使用校園貸的機率不斷增加。這與很多調查結果相類似[7-9]。
(3)本研究顯示調查對象月生活費在1500以下的占84.1%,處在中等水平。有關研究表明:家庭經濟情況對大學生是否選擇校園貸的影響應該比較大,即家庭經濟越困難的學生可能越容易選擇校園貸。本研究也顯示月生活費的是校園貸使用的相關因素,即P<0.05,相關系數(shù)(r)為0.146。
在本研究中,年級也與校園貸的使用存在著正相關,但在以往的報道中并沒有提到高年級大學生對校園貸的使用會更多。這可能與本研究調查范圍跨度大有關。年齡對于借貸的影響。綜上所述,校園貸的使用是多種因素的共同結果,即經濟因素,如生活費水平、月花銷情況,還包括校園貸的認知、高利貸的認識等。因此,政府應加強對校園貸平臺的監(jiān)管;學校應加強對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樹立合理的消費觀,以及普及貸款知識的宣傳等;大學生加強自身思想道德的提升,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消費觀。
參考文獻
[1] 殷寧充子.高職院校大學生校園貸現(xiàn)狀調查與分析研究[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7,35(17).
[2] 羅紅,李金紅.網(wǎng)貸平臺“搶灘”校園暗藏多少風險[N].光明日報,2016-01-14.
[3] 杜偉,華波,杜江山,等.普通高等醫(yī)學院校大學生“現(xiàn)象的調查與分析”[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15(8).
[4] 李瑋,袁權,鄭屹,等.“校園貸”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的調查與研究[J].華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18(1).
[5] 陳倩.基于Logistic模型的大學生校園貸研究[J].商洛學院學報,2017,31(2).
[6] 高飛,張聰穎,汪岳.當代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J]. 2005,9(20).
[7] 白瑪偉色,鄭雪蓮.西藏高校思想政治課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現(xiàn)狀分析[J].新西部(理論版),2015(16).
[8] 石慶新,黃海.大學生網(wǎng)購成癮與消費價值觀的關系[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6,24(8).
[9] 陳劍梅,蔣波.網(wǎng)絡購物成癮的臨床癥狀、形成機理與心理干預[J].前沿,2010,32(3).
①基金項目:河北省科技廳指令課題(142777106D);承德醫(yī)學院人文社科重點課題(201735);承德醫(yī)學院人文科學課題(201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