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 曹雷 邵運達
[摘 要]文章針對國家開放大學網絡核心課程建設,提出引領式學習模式,通過課前思考、隨堂練習、小組討論、形考作業(yè)等欄目的設置,引領學生一步一步進入學習環(huán)境,增加學生的參與感。并通過工程案例的介紹和討論,還原現(xiàn)場,激發(fā)興趣,增強課程的實用性。調查表明,該模式使學生學習過程更流暢,學習效果更好。該研究可為工科實踐性較強網絡課程教學設計提供思路,具有一定的實踐意義和推廣價值。
[關鍵詞]開放教育;工科;網絡課程;建筑施工技術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7656(2018)02-0011-05
課程建設是學校教育的核心,也是任何一所學校的立足之本,這既是保證教育質量的重要措施,也是實現(xiàn)教育目標的基本途徑[1][2]。面對現(xiàn)代科技的飛速發(fā)展,國家開放大學如何打造一批具有自己特色的課程,為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提供足夠的支持,創(chuàng)造更多的空間,培養(yǎng)知識、技能全面發(fā)展的高素質人才,為祖國發(fā)展和經濟建設做出貢獻,成為國家開放大學提升辦學實力,提高社會聲譽的重要舉措。
目前對于普通高校課程建設的探討較多[3][4],對于遠程開放教育課程設計的研究較少,尤其是對工科專業(yè)實踐性較強課程的研究更少,這就導致工科網絡課程建設和改革缺乏理論指導,經常處于被動適應普通高校課程內容和模式的尷尬境地。因此,積極探索設計符合國家開放大學特色的課程,開發(fā)適合學生學習特點和規(guī)律的網絡課程,對提高國家開放大學人才培養(yǎng)質量,適應新的社會需求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建筑施工技術》是土木工程領域應用最廣泛的課程之一,它來源于工程實際,也應用于工程實際。學生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可以掌握工業(yè)與民用建筑一線施工現(xiàn)場一般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藝、技術要求、質量通病防治、安全防范措施等。國家開放大學建筑工程技術專業(yè)的學生畢業(yè)后大多走向工地,做一名施工員或從事施工管理相關工作。進入工作崗位后,能否迅速地勝任角色,能否全面而有效地組織、指導施工,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對這門課程的學習和領悟。所以該課程是一門專業(yè)性強、具有明確學習群體、理論與實踐技能并重的課程,在工科課程里具有很大的代表性。
一、學習者分析
(一)學生特點分析
與傳統(tǒng)高校的學生不同,遠程教育學習者是來自于不同教育背景的學生群體。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由于建設行業(yè)的久盛不衰,使土木工程行業(yè)從業(yè)人員參加繼續(xù)教育的呼聲越來越高。運用遠程教育手段進行學習的人數(shù)也越來越多,學生的年齡、知識結構、認知水平和學習需求呈現(xiàn)多樣性的特點。在職學習者工程實踐經驗豐富,對操作性知識有切身的體驗,接受能力強;而應屆畢業(yè)生更易于掌握原理性、理論性較強的知識。因此,學生的理解力和信息接受能力、工程實踐能力等方面體現(xiàn)出很大的差異性。另外,遠程教育的學生絕大多數(shù)為成人,在學習的同時,要兼顧家庭、工作等方面,學習時間零散,且學生的學科背景不同,學習能力和學習條件差異大,具體分析如下。
1.年紀輕、時間少。年齡以青年為主,多數(shù)為在崗人員,能夠用于學習的時間比較有限且不固定,普遍存在工學矛盾。
2.學習基礎薄弱。大部分學習者的學習基礎薄弱,在學習時理解力和專注度都有所欠缺,要求所學知識淺顯易懂,更喜歡學習實踐技術,對理論知識缺乏學習積極性。
3.教與學分離。以個體學習為主,與教師及其他學生交流較少,及時性較差,存在教與學分離所造成的信息交流和反饋不及時的困難。
(二)學習動機分析(見表1)
二、網絡課程的設計原則
《建筑施工技術》是國家開放大學建筑工程技術專業(yè)(專科)的專業(yè)核心課程。在該課程設計與實施過程中,我們堅持以學生和學生的學習為中心[5],始終秉持使其成為易于學習的課程、內容優(yōu)質的課程、共享全國的課程的理念。具體的設計定位如下。
1.關注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目標?;诒緦I(yè)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該課程的理論知識以必需、夠用為原則,著力突出知識的應用。
2.關注學科發(fā)展動態(tài)。密切關注土木工程學科和建筑施工技術新的研究方向和發(fā)展動態(tài),科學構建教學內容體系,體現(xiàn)建筑施工技術工程應用的基本原理、發(fā)展現(xiàn)狀和未來走向。
3.關注學習者有效學習。根據(jù)開放辦學和成人業(yè)余學習的特點,以學習者為中心[6],按照“小步子、序列化、教師主導、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原則設計課程結構,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帶著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成就感循序漸進地完成每個知識單元的學習,以有效輔導學習者自主學習為方向,從而提高知識的應用能力。努力做到不是只為學習者呈現(xiàn)學習內容,而是送去“教師”,使學習者能在“教師”的幫助下學習。
4.關注學習活動組織。遠程教學的學習資源既是“教材”也是“學材”,特別設計了學習活動,并且每個學習活動都是一個完整的輔導過程。課程將學習活動分為自主學習、主題討論、考核測評和回顧總結四種類型,具體明確了學習內容和學習任務,形成學生的學習支架,特別是在自主學習中,根據(jù)遠程教育學習者的學習需求、背景情況分析,設計碎片化的知識點學習情景,就學生學習的重、難點做一些講解,然后提出一些學生稍加思考就能回答的練習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5.關注考核測評。課程考核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終結性考試相結合的綜合評價法考核。設計練習題自測系統(tǒng)、過程記錄、形考、終考等多種途徑來合理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
三、引領式學習模型
(一)引領式學習模型的宗旨
引領式學習模型的宗旨是“基于任務,應用資源,有支持的學習”。通過課程導學、本章導學、課前思考一步一步引領學生進行知識點的學習。也可以通過隨堂練習、小組討論、形考作業(yè)、終結性考試等方式隨時測試學習效果。如果學習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學生可以通過教學活動和老師及同學交流討論,也可以在學習支持服務欄目中尋求幫助。
引領式學習模式強調學生親身參與實踐活動,教師伴隨、跟蹤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同時通過連續(xù)的反饋和獎勵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評價,使學生不斷體驗成功,激發(fā)學生持久的學習動機,促進學生產生不斷學習、不斷進步的欲望。引領式學習模型設計思路如圖1所示。
(二)“引領式”學習模型在《建筑施工技術》網絡課程中的應用
1.課程界面簡明
課程界面是學生對該門課程最直觀的第一感受和第一印象,是吸引學生眼球、營造學習氣氛的有效媒介。因此建筑施工技術課程頁面整體采用藍色背景,體現(xiàn)建筑施工行業(yè)的嚴謹與理智,頁面中央穿插日常施工中最常見的黃色警示線橫條與藍色背景形成較大的對比度,使頁面整體基調較為簡明,如下頁圖2所示。
2.學習路徑清晰
首先在模塊劃分上,整個課程分為“課程指南”“本章導學”“課前思考”“隨堂練習”“教學活動”等幾大模塊,學習路徑清晰。各模塊所指清楚明確,界面友好、色彩配置清新亮麗、操作簡便,表現(xiàn)出良好的人機界面交互。同時,課程采用按章推送的模式,讓學生能夠明確當前的學習進度,明確自己的進度與最優(yōu)進度間的差距,有目標地隨時調整自己的學習計劃。再次,在章節(jié)組織上,由于學生多數(shù)理工科出身,無論在生活還是學習中均屬于理性思維較強的群體,所以建筑施工技術課程的主體是按照章、節(jié)、知識點進行組織,邏輯清晰,導航簡明,符合理工科學生的學習習慣,如圖3所示。
課前思考:結合本節(jié)內容與工程實際,提出能引起學生回憶、思考、激發(fā)學習興趣的問題,把學生引入施工現(xiàn)場的教學環(huán)境中。
知識點講解:將每節(jié)內容按知識點拆分,采用圖、文、聲、像、畫有機結合的形式,對每個知識點進行展示,使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有利于學生有效的掌握知識,減少學生學習方式單一、枯燥的感覺。
隨堂練習:針對本節(jié)的重點、難點設計不同形式的課后習題,一方面方便學生自我檢測學習效果,另一方面鞏固和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同時及時給與學生鼓勵和反饋,如果學生給出了正確答案系統(tǒng)會給出“你真棒!回答正確”的鼓勵,如果學生給出錯誤答案,分析錯誤原因,并給出正確指導。
3.注重細節(jié)設計,促進學習深加工
正文中以不同顏色和較大字體突出重點詞匯和句子。同時,對于文字表達復雜的操作性、工序性、結構構造性知識,精選一系列現(xiàn)場、實物照片,視頻和動畫,方便學生理解和掌握。并以注釋方式對一些內容進行必要的補充解釋。這些細節(jié)對于強調重點、促進學習深加工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有利于提高課程的教學性和學生的學習效率,如圖4所示。
4.學習活動的設計注重與工程實際相結合
建筑施工技術課程具有較強的實踐性與應用性,較強的專業(yè)與工種針對性。因此,該網絡課程在資源上提供了大量的施工現(xiàn)場實景錄像,展示每類工程現(xiàn)場情況,直觀性強,有利于幫助學生建立必要的感性認識,加深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在教學活活動的設計中注重對現(xiàn)場工程案例的學習討論:從現(xiàn)實問題的案例中獲取寶貴的實踐經驗,其目的是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怎樣做”和“為什么這樣做”,為今后工作實戰(zhàn)作參考。
四、學習效果分析
為了掌握學生學習這門課程的效果,設計了150份調查問卷,于2016年春季學期向全國各分部選學本課程的學生發(fā)放,最終獲得有效問卷126份,回收率84%。調查結果表明:(1)對于具體施工中操作性、實踐性知識點的學習,80.6%的學生認為通過課前思考題的設置,把學習場景搬進現(xiàn)場工程,拉近了書本與現(xiàn)實生活的距離,學生能切身體會工程中的實際問題,積極思考,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從而能更扎實有效的掌握課程中的基本技能;養(yǎng)成獨立思考、學習的習慣,鍛煉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2)通過隨學隨練、教學活動和終結性考試三方面相結合,強調重點知識,鞏固學習成果。調查表明學生的滿意度達87.3%。說明學生對該測評方式還是相當認可的。(3)在學習過程的情感體驗中,50%學生有一定的孤獨感,較之前80%有所下降,這是因為在教學活動的設計中,設計了一些分組討論的話題,學生通過建立討論組加強相互交流,從而降低了孤獨感。
五、結語
對于國家開放大學的學生,在注重理論知識學習的基礎上,更要強調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升。利用引領式學習模型進行建筑施工技術網絡課程的設計,引領學生自主學習,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使學生更好地融入到教學過程中來,從而提高了學生的理論水平和崗位職業(yè)能力,具有一定的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楊孝堂.基于網絡學習評價[M].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7.
[2]吳國祥.現(xiàn)代遠程教育考試應是過程而非環(huán)節(jié)[J].中國遠程教育,2008(3).
[3]武麗志,丁新.學生支持服務:大衛(wèi)·西沃特的理論與實踐[J].中國遠程教育,2008(1).
[4]陶水龍.談電大現(xiàn)代遠程教育計算機專業(yè)的教學改革[J].中國高等教育,2008(10).
[5]楊孝堂.遠程教育學習測評[M].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4.
[6]閆寒冰.學習過程設計[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
[作者簡介]李淑(1982—),女,湖南邵陽人,國家開放大學理工教學部講師,博士,研究方向:土木工程專業(yè)遠程教育;曹雷(1989—),男,河南信陽人,國家開放大學教務部科員,碩士,研究方向:教學管理和遠程開放教育;邵運達(1981—),男,河北石家莊人,國家開放大學理工教學部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土木工程專業(yè)遠程教育。
[責任編輯 吳 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