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長治市黎城縣第一中學校 申建民 喬朝麗
《英語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英語課程要承擔培養(yǎng)學生基本英語素養(yǎng)和提升學生英語思維能力的任務,構建以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為核心的課程目標體系,倡導學生以體驗、實踐、參與、交流與合作為主的學習方式,發(fā)展其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和交流與合作能力,深化素質教育理念,為學生學習英語和運用英語學習其他相關科學文化知識奠定堅實的基礎。基于此,我校高中英語組推行了名為E-PLU S的第二課堂教學模式。經過近年的摸索探究,積累經驗,整合資源,立足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逐步推廣、完善了E-PLU S教學模式。
E-PLU S(是English Plus的縮寫)意為英語第二課堂,plus意為運算中的加法,在這里指對第一課堂的補充與延伸;其主要目的是為了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口語訓練,使英語語言得以應用實踐,并為學生的英語學習創(chuàng)設強語境,充分利用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的增補關系,有效地促進語言的輸入和輸出,在改革第一課堂的基礎上,開展第二課堂,以話題為綱,以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為載體,給學生們提供充足的“加工知識和運用語言”的機會,以增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習效率,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提升文化素養(yǎng)。
1.調查分析了我校高中生英語學習的基本現狀,增設了E-PLU S英語第二課堂。
2.為保證E-PLU S的有效開展,開發(fā)了E-PLU S校本教材。該教材結合了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活實際,共選取了6個話題作為英語第二課堂活動開展的總綱:(如下表所示)
3.以話題為基礎,根據學生不同的認知水平、智力結構、學習動機、個性興趣等,開展有梯度、有層次的英語口語訓練活動,如英語角、演講比賽、英語歌曲比賽、戲劇表演等,為學生的英語學習模擬了“強語境”,使學生獲得了不同的實踐體驗,提高了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有效地彌補了第一課堂教學上的不足,使學生在話題的活動過程中能更好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情感、態(tài)度,進而掌握新的語言知識,形成新的語言能力,提升了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和人文素養(yǎng),真正把新課程標準的目標落實到了教學實踐中。
在多年的E-PLU S教學實踐過程中,我校英語第二課堂教學活動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首先,第二課堂兼容性強,可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具體需求。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積極主動參與到第二課堂活動中來,學習興趣明顯增強,學習熱情高漲,學習成績也明顯提高。
其次,E-PLU S第二課堂彌補了第一課堂教學時間有限、學生英語鍛煉機會少等的不足,讓學生逐步走出“啞巴英語”的牢籠,敢想,敢說,敢寫,敢創(chuàng)新。
第三,通過英語校本課程的實施,我校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在英語校本課程的基礎上,通過舉辦各種活動,使學生養(yǎng)成了良好的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增強了集體觀念,同時,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第四,E-PLU S教學模式轉變了師生角色,培養(yǎng)了團隊協作精神,增強了班級的凝聚力,構建了融洽的師生關系,營造了和諧的學習氛圍,豐富了學生的課外文化生活。
總之,E-PLU S第二課堂的輸入模式改變了學生的英語學習策略,第二課堂活動也轉變了學生的學習觀念,增強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讓學生掌握了學習英語的方法和技巧。同時,該教學模式有助于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良好的教學與學習氛圍,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進而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