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慧
摘 要:數學這門學科一直都是小學階段所有學科當中比較難的一門學科,它對任課老師的教學能力和學生的學習能力都是一種考驗。他比較抽象,所以學生學習的時候要有很強的理解能力。新時期教育也在不斷的改革,在小學數學教育中也要注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而不能只是一味學習應試教育的知識。本文主要針對在小學數學教育中怎樣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進行探討。
關鍵詞:小學教育;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策略;現狀
一、引言
近些年,我國教育制度在不斷地深入改革,將應試教育逐步變?yōu)樗刭|教育。小學階段,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都還尚未成熟,他們對所學的數學知識有時未必能夠很好地理解,所以老師教學方法要恰當。現在,我們不是要培養(yǎng)小學生應付數學考試的能力,而是要將他們培養(yǎng)成全面發(fā)展的人才。所以,在小學數學教育過程中,要注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提高學生們的綜合素養(yǎng)。
二、核心素養(yǎng)與數學核心素養(yǎng)
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是指學生在接受相應階段的教育過程中,逐漸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而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在學科中的具體化,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各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應該能夠體現本學科落實的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也應該包括各學科獨特的一些核心素養(yǎng)要求。
數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主要包括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數學運算、直觀想象和數據分析。這些是在數學學習中應該具備的、能夠適應發(fā)展需要的、在數學學習中表現出來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這些能力是在小學生數學知識、技能等多方面要求的綜合表現。數學核心素養(yǎng)具有基礎性、發(fā)展性和實踐性的特點。
三、小學數學教學現狀與問題分析
(1)當前,小學數學教育中師資力量有所欠缺。良好的師資團隊是促進小學數學教育發(fā)展的重要保障,想要擁有一支水平比較高的數學教學團隊,那么就要重視對師資隊伍的建設。根據當前調查的情況來看小學數學老師的學歷基本都以本科生為主,碩士學歷的老師屈指可數,而博士或者更高學歷的老師則幾乎為零。還有,由于國家政策的影響,目前小學老師中擁有高級教學職稱的數目較多,與學歷結構相比而言職稱結構要稍強于學歷結構。與此同時,根據調查結果顯示隨著教育的普及以及學校的擴張,小學數學老師的數量明顯不足,學生的數量卻逐步在增加。這樣就使得數學老師的教學任務比較重,在重壓之下,一方面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得不到提升,另一方面很多老師沒有時間或者沒有機會去豐富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使得理論和實踐嚴重脫節(jié)。
(2)小學生學習數學的壓力和負擔都比較重。目前雖說數學教師的教學任務比較重,但是老師任務繁重在一定程度上也給學生增添了很多負擔,讓學生沒辦法在很好的學習環(huán)境下學習。主要表現為:①由于教師教學任務的增大,很多數學老師基本照搬書本上的知識點去給學生講課,這無意中扼殺了數學課的生機,而課后老師又給學生布置了很多課外作業(yè),學生在沒有完全沒有理解知識點的情況下,承擔超負重的作業(yè)肯定會讓學生感到身心疲憊。②隨著競爭越來越激烈,學校和家長為了學生不被社會淘汰給與學生很大的期待,對孩子的要求越來越高,這樣在無形當中讓學生的心理處于焦灼狀態(tài),小學生不能正常地去學習。
四、小學數學教育中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策略
(1)在日常數學教學過程中可以增加關于數學文化的教學。在先前的數學教學過程中,老師更注重對數學基礎知識的教學,他們所講的內容也基本是關于概念性的知識點,這種教學方法容易使得課堂氣氛變得比較枯燥,就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小學數學的教學內容中,有些知識點的背后都會隱藏著相關的歷史知識,在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時候,老師可以充分利用相關的歷史知識來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比如,在講解對比和比的應用這一內容時,老師在給學生講解基礎概念的同時,老師可以將黃金比例的內容穿插在關于比例內容的講解當中,這樣不僅能拓展學生知識,還能培養(yǎng)學生關于完美的核心素養(yǎng),讓他們能夠在學習知識的同時發(fā)展對自身要求嚴格以達完美的良好品質。
(2)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將教學內容生活化。核心素養(yǎng)教學的目的就是培養(yǎng)學生全方位的綜合能力以及適應社會的能力。所以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不應以應試作為目的,而是將學生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作為教學的目標。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可以將數學的運算,幾何的學習以及簡單的數據分析應用到相關的實際生活中,例如,在教學小學三年級“周長的認識”這一課時,學生對“長度”的概念很淡漠,對曲線段測量缺少經驗積累。在教學時,教師舉例小胖要減肥,讓小胖每天圍著操場跑步跑一圈這種貼近學生生活的情景,先設計第一次小胖沒有沿著操場邊線跑而是跑到操場里面的情況,這時候教師提問:“他跑對了嗎?”引起學生辯論,從而感知“邊線”;第二次設計小胖跑步從起點跑沿著操場邊線跑但是卻沒有跑到起點的情景,教師再次提問:“他這次跑對了嗎?”引起學生思維的碰撞,從而感知“封閉”。第三次設計課件與學生結合,讓學生用手勢比劃指示小胖該如何正確跑步。通過三次情景設置,激發(fā)和調動了學生“跑一圈”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初步感知“邊線”、“封閉”,初步建立周長的概念。通過這一過程的學習,學生覺得數學不是白學,學了就能用得上,是實實在在的知識。這種生活化的教學方法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氣氛,同時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五、結語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在小學數學教育中,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是很重要的。它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還能提高他們的綜合素養(yǎng),促進他們全面地發(fā)展。但是,在小學數學教育中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時,老師要注意自己的教學方法,不能再照搬以前的教學模式。只有這樣,才能讓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想法付諸行動。
參考文獻
[1]《小學數學幾何直觀教學的優(yōu)化策略》 陳濤清
[2]《小學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特質與建構》 周淑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