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麗
【摘 要】“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些名言警句都表明了閱讀的重要性。有人對課內與課外的關系做了很好的論斷:取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由此可知,語文學習不能僅僅局限于課堂,還應將學生引向課外。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外閱讀 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09.120
課外閱讀是語文教育課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關于課外閱讀的意義,眾說紛紜。杜甫曾說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莎士比亞也說過:“書籍就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闭n外閱讀是可以鞏固課內所學過的讀寫知識,提高閱讀和寫作水平;課外閱讀還能開拓視野,陶冶情操,增添知識信息,滿足兒童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一、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
興趣和愛好是獲取知識的動力。教師首先必須重視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興趣,以興趣這把鑰匙去開啟學生的心扉,引導學生走進知識寶庫的大門。小學生的模仿性強,根據(jù)學生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特點,經(jīng)常給他們講一些名人名家愛讀書的故事,鼓勵他們熱愛書籍,從書籍中汲取知識。有意識地向學生介紹老舍、葉圣陶、冰心等名人熱愛書的一些故事,讓學生搜集名人讀書名言,這種“名人效應”所產生的力量也是不能低估的。要讓學生愛讀書,教師首先要以身作則多讀書。課外時間,經(jīng)常與學生一起讀書,一起誦讀古詩,這對學生是一種無聲的教育。閱讀時,老師所流露出的熱情、趣味和歡樂之情,對學生有著強烈的感染力,學生在濃濃的讀書氛圍中,體會到教師對閱讀的重視從而自覺的進行閱讀活動。經(jīng)常給學生講自己童年是怎么閱讀的,有哪些閱讀收獲,與學生分享閱讀的快樂,并給學生絕對肯定的啟示便是:閱讀非??鞓贰_@猶如一副良好的催化劑,激起學生強烈的閱讀興趣。一旦興趣培養(yǎng)起來,不僅眼前受益,還將伴隨整個人生。對學生的閱讀要多鼓勵,在閱讀課上,隨機樹立典型,當學生說出一些精妙的詞語或精彩的語段時;當學生道出一些其他同學所不曾了解的科普知識時,教師應極力表揚,這樣便在學生中營造了讀書的氛圍。
二、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
以《蝙蝠和雷達》為例,在課堂上學習三次實驗的環(huán)節(jié)時,可以先出示表格,表格里的內容分別為三次實驗的實驗方法、實驗結果、理論結論。然后讓孩子們進行自學,邊讀書中的相關內容邊填表。這只是簡單的填表過程嗎?不,這是孩子們梳理文章脈絡,抓關鍵詞句,將文本信息內化的一個過程。同時孩子們也學會了“表格式讀書法”,相信用心的孩子在課外閱讀中遇到同類型的課外閱讀文章,表格式讀書法會成為他們閱讀的好幫手,實現(xiàn)“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
在《自然之道》這節(jié)課的課尾,正當孩子們沉浸在人類破壞大自然規(guī)律而使事情結果事與愿違的思考中時,我向孩子們推薦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中國科普家協(xié)會等單位聯(lián)合出版的青少年知識普及讀物《大自然的啟示》叢書,將孩子們的閱讀從課內自然地引向課外!
三、課外閱讀有助于開發(fā)小學生的智力
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提出:閱讀是智力和思維發(fā)展的源泉,通過廣泛的課外閱讀,學生能夠打下牢固的知識基礎、智力基礎,以及情感和審美基礎。因此,可以這樣說,閱讀是思維的過程,是智力活動的過程,通過大量的課外閱讀,學生的知識背景也在不斷擴大,而且他們在發(fā)展和提升閱讀能力的同時,其視野更加開闊,思維也更加活躍、更加靈活,創(chuàng)造潛能也會得到激發(fā)。如果小學生真正投入到了閱讀中,他們的大腦就會不停地進行思考、想象、推理、判斷,要通過一個個文字理解語句含義、語篇內容,還要對文本中的觀點進行總結和評判,甚至還會將文本中的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進行對比,等等。在這一系列的思維活動過程中,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以及判斷和推理能力等都得到了訓練,而且隨著閱讀數(shù)量的不斷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會逐步得到提高,而思維是智力的核心,因此,課外閱讀越廣泛、越豐富,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就能得到更多的鍛煉,而且他們的智力潛能也會逐步得到開發(fā)。另外,小學語文課程標注中建議教師通過閱讀教學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性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能力,引導他們通過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來發(fā)散思維,提高閱讀效率。歸根到底,學生的思維靈活了、發(fā)散了,思維空間拓寬了,也就為他們的智力發(fā)展提供了豐富的源泉。
四、注重閱讀指導,引導學生讀好書
1.選擇讀物。由于學生年齡小,好奇心強,鑒別能力差,面對各種各樣的課外讀物。因為好奇,或因信手拈來,可能會讀到一些不利于孩子健康的書籍。因而,教師既要廣泛閱讀,推薦與學生年齡特點、認知水平相符的書籍,同時又要尊重學生個性化的朗讀的權利,題材也應廣泛。如:童話、科普作品、小說、詩歌都有。具體書目有《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唐詩三百首》《三字經(jīng)》《弟子規(guī)》《千字文》《論語》前六章及《精選(論語)三十課》等等,里面有大量的成語及名言警句。
2.閱讀方法。學生閱讀興趣被激發(fā)后,教師應教給學生一些行之有效的閱讀方法,學生掌握了這些方法,知道了怎樣去讀,才能使閱讀成為人生中的一大要事。
閱讀方法包括默讀、輕聲讀、誦讀、瀏覽、略讀、精讀等。略讀可以粗知文章的主要內容快速捕捉信息,此方法在課外閱讀經(jīng)常運用。對于有反復咀嚼價值的段落,我們就可以精讀,把握結構,用詞嚴謹。如:《西游記》第一回“猴王出世”中“那猴在山中,卻會行走跳躍,食草木……”這樣的句子,讓學生明白一流作品與二流作品的區(qū)別,往往只差幾個字。而品味語言、重視積累、培育語感才可采取誦讀,此法是我國傳統(tǒng)讀書法之一。
小學語文教學的關鍵應該說是閱讀能力的提高,只有閱讀水平的提高才能使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信息,學生的知識積累才能更多,同時學生的寫作水平也會得到提高。特別是當今社會是信息時代,知識的更新和容量都特別大,學生從小就學會閱讀,并且有較高的閱讀水平,這無疑對一個人將來語文水平的提高起到極大的決定作用。語文的學習是長期的,貫穿一生的,學之有道,則能事半功倍。合理地閱讀,正確地閱讀,能有效地促進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優(yōu)良品質,提高其探索精神以及創(chuàng)新精神。也就是說,閱讀讓語文學生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參考文獻
[1]韋珩.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策略探析[J].小學生(下旬刊),2018(10):65.
[2]扎西草.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育策略研究[J].中華少年,2018(27):1.
[3]陳曉麗.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審美構建[J].中國校外教育,2018(27):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