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暢
摘 要:電子書包具有諸多優(yōu)勢,但在應用中也存在不少問題,在實踐中教師應揚長避短,趨利避害,與地理課堂有機融合,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效率,發(fā)揮電子書包的優(yōu)勢作用。探索有效的課堂教學策略,減輕學生負擔,提升教學質(zhì)量,提高學生素質(zhì)。
關鍵詞:電子書包;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應用策略
近年來,濮陽市率先在市區(qū)初中部分學校推廣電子書包,先后成立了9所試點學校。我們濮陽市第九中學是試點學校之一。我根據(jù)兩年來在地理課堂教學中對電子書包的應用與實踐,就其優(yōu)勢與不足進行探討,與同行交流學習,共同尋求電子書包在地理課堂教學中的有效策略。
一、電子書包在地理課堂教學中的優(yōu)勢
1.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相對傳統(tǒng)課堂而言,電子書包在課堂中的參與性、互動性更強,學生能更好地參與課堂,能達到全員互動與參與,使原來沉悶的課堂生動起來。在傳統(tǒng)課堂上參與較少的同學,通過電子書包的使用也能充分參與課堂。激發(fā)了學習的積極性,如回答問題時使用搶答功能,老師不會再有面對林立的小手不知讓誰回答才好的猶豫。動畫的演示讓人人都可操作,讓課堂變得觸手可及。當堂檢測的及時反饋,既解放了老師的重復勞動,又調(diào)動了學生做題的積極性。
2.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電子書包作為課堂教學的輔助手段,較好地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課堂的熱情,從而充分發(fā)揮了他們在課堂中的主體作用。如針對我國長江以南地區(qū)為什么能成為“回歸沙漠帶上的綠洲”?這一問題,我在課堂上把這一問題發(fā)布在討論區(qū),各小組經(jīng)過討論后在平板上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對好的觀點師生都可以點贊,觀點也可以互相分享,相對傳統(tǒng)課堂,一人說多人聽的情況就生動很多,參與面更廣,通過老師和同學的點贊,也滿足了學生的成功欲,對學生起到了激勵的作用。
3.反饋及時,促進了師生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性
在平板上通過討論,拍照上傳及課堂檢測可及時了解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tài)及學習效果,如學生在課堂畫“降水量柱狀圖”學生畫好后可拍照上傳,相互借鑒,老師可以整體分析,也可以個別點評,讓學生既知道問題所在,又能看到模板。通過在課堂上發(fā)布習題,學生可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提交試卷,分數(shù)能馬上看到,反饋及時,統(tǒng)計清晰,老師可根據(jù)統(tǒng)計結果有針對性地講評習題,也減輕了老師批改作業(yè)的負擔。
二、電子書包在地理課堂教學中的不足
1.電子書包本身的功能有待進一步完善
如進行組卷時,除了選擇題,還須有適量大題,綜合題答案設置受限,平板識別功能較差,大題答案稍不一樣學生便不能得分。
2.大容量視頻播放時不夠順暢,由于幾十人一起播放,流量太大,無法保證所有視頻都暢通無阻。
3.初中階段學生自制力較差
學生會在網(wǎng)上瀏覽與學習無關的網(wǎng)頁,如何監(jiān)控孩子的網(wǎng)絡行為,成為老師最為擔心的問題,也是影響電子書包進一步推廣的阻力之一。
三、電子書包在地理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應用策略
1.從教師角度
(1)要緊隨時代步伐,積極學習,對電子書包的各項功能駕輕就熟,拋棄畏難的情緒,只有不斷學習、不斷實踐才能技術日益熟練,才能將電子書包與地理課堂有效融合,如哪個問題適合作為討論問題,哪個問題的解答需要拍照上傳等。適合的才是最好的,不能生搬硬套,為用而用。
(2)積極摸索出一套適合地理學科的教學模式,電子書包對濮陽市的老師來說還是新鮮事物,沒有任何經(jīng)驗可借鑒,我們通過上公開課、展示課相互交流與學習,慢慢探索出更有效的課堂教學策略及課前的預習和課后的拓展應用策略。
2.從技術層面
(1)盡快完善各項功能,如綜合題的識別功能、各種符號的編輯問題等。
(2)豐富教學資源、每節(jié)的課件、學案、習題能多一些,老師選擇的余地就更大。
3.電子書包只是一種輔助教學手段,要理性認識,不是每節(jié)課都適合,不要為用而用,電子書包的使用應該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目的。
(1)抽象難理解的課題。如地球的公轉(zhuǎn)可用動畫演示地球的公轉(zhuǎn)的過程,對于細節(jié)部位,如夏至的光照圖,學生自己操作課反復觀看,觀看清楚,印象才會更深刻。
(2)動手操作課。如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為了讓學生牢固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及相互關系,可讓學生在平板上進行闖關形式的拼圖,難度逐漸升級。
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會大大提高。
(3)課堂檢測、習題講評及復習課,這些課堂需及時反饋,對個別題針對性評講,復習課容量大,交互性強,可充分發(fā)揮電子書包的優(yōu)勢,學生的成績能得到及時反饋,老師評講時也會更有針對性。
克拉克曾說過:“決定學習者學習的是教學設計而不是用來傳遞的媒體。電子書包是對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一場革命性變革,我們在實踐中不斷探索改進電子書包在應用中的不足,增強教學創(chuàng)新意識,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合理運用電子書包來服務教學,努力做到課堂與多媒體設備的有機整合,使用最合適的媒體實現(xiàn)最優(yōu)化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鄭明達.讓展評更“給力”[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3(2):49-52.
[2]陳敬樂.信息技術課堂中自主探究學習的實施[J].教育信息技術,2012(2):41-42.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