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戴娟
摘 要:朗讀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語文教學中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熱愛讀書,還能夠深化對文字的理解,并且促進聽說寫能力的發(fā)展,所以在語文教學中,學生以朗讀為主,輔以適度的講解,達到聽說讀寫能力的訓練。
關鍵詞:語文教學;朗讀;重要性
朗讀作為學習漢字最直接的方式,是人們必備的技能之一。朗讀也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一、朗讀能夠激發(fā)學生熱愛讀書的激情
對于剛入校的學生,認識的漢字本來就少,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一部分教師在教學中仍以講授為主,將知識點、重點、難點強行灌注給學生,不關注學生的反應,教學中常常讀得少甚至是不讀,這樣填鴨式的教學導致學生只能應付考試題,學生也會越來越不敢朗讀課文直至不熱愛朗讀課文,這種做法是非常錯誤的。那什么是朗讀呢?在現(xiàn)代漢語中對朗讀的解釋是:“朗”指聲音清晰響亮,“讀”是依字去念,朗讀即是用清晰、響亮的聲音把文字讀出來。為了鼓勵學生熱愛朗讀,在低段時我課上范讀課文,課下面對主動到我這里讀書的孩子們都打百分給予鼓勵。漸漸地在課上,學生也由安靜的聽轉變成后來的小聲跟讀,在課下學生都喜歡拿書到我跟前讀課文簽字。甚至有一回在課下,我聽到一個孩子坐在位置上驕傲地給同桌說他語文書上的百分比同桌多好幾個呢!瑯瑯的書聲開始縈繞在教室里、操場上,一股熱愛讀書的熱浪正在洗滌著學生的心靈。
二、朗讀能夠深化對文字的理解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課程目標的要求,又是學習語文最重要的手段。山東密云一所中學的高中語文成績一直不理想,校長發(fā)現(xiàn)是高中語文教師在課上講解得過細過多,于是建議高中的語文教師在教學中給學生充足的朗讀時間,但是一些高中語文教師非常不認可校長的做法,為了改變教師的觀念,在高中一年級的一次考試中,校長請了校外的一名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和一位初中一年級的學生也來做試卷,結果,小學生和初中生的成績均高于此次考試高中一年級的平均分。究其原因,兩位低年級的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都非常喜愛讀書,閱讀量都非常大。后來,高一年級的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改變觀念,給學生課上課下充分的朗讀時間,一年之后,這個年級的語文成績也相應提高了不少。由此可見,在語文教學中,以朗讀為主,輔以適度的講解,會使學生對文字有更深刻的理解。那么充分朗讀怎么與適度講解結合呢?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根據(jù)班級里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水平,然后在朗讀的過程中適度給予點撥,讓學生隨著朗讀時聲音高低、快慢以及語氣輕重的變化展開想象,充分體悟課文中角色,慢慢感受到文章中好詞佳句的精妙之處,領悟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如教學《白鵝》一課,在分析白鵝的叫聲特點是什么時,學生都能從文中找到叫聲特點是:音調嚴肅鄭重,似厲聲呵斥。但是怎樣能夠讓學生直觀感受到白鵝叫囂時的立體形象呢?在請學生起來讀這段時,我沒有過多的點撥啟發(fā),只是對學生朗讀評價到:“這只鵝一點不厲害?!睂W生又一次讀起來,這次他根據(jù)我的評價對“音調嚴肅鄭重”和“厲聲喝斥”進行重讀,我又評價說:“這只鵝還是一點不厲害?!睂W生再讀這段時不僅重讀“音調嚴肅”和“厲聲呵斥”,而且讀這段時語速加快了。學生通過充分朗讀感受角色,一只兇惡的白鵝形象躍然學生的面前,這種感受是我講解和分析不能立刻達到的。
三、朗讀能夠提高學生的讀和寫的能力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學生從小在一片人文的土壤和環(huán)境中,受到書香的熏陶和滋潤,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寫作能力以及人際交往等方面的能力都得到逐漸提升。雖然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最終成為詩人或是作家,可是任何一項工作都會用到能讀會寫,都需要具備良好的與他人交往溝通的能力,就如同一個故事里講到:兩個人一起去公園的荷花池邊散步,望著滿池塘碧綠的荷葉,一個可能會隨口說出: “接天連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倍硪粋€人可能只會羨慕不已。兩個人看到的是同樣的景色,對于熱愛讀書與不愛讀書的人而言,言語竟然會有如此大的差別。所以說,深厚文化經(jīng)典的積淀可以帶來動聽悅耳的音色,表達出規(guī)范純正的語音,也會自然而然地改變日常生活品質,人們也會更樂于跟熱愛朗讀的人交往。會讀自然愿意把所思所想付諸于筆端,我經(jīng)常利用班里的自習課,進行課外讀物的展示。學生從最初的站在講臺前不敢說話,到后來的侃侃而談他們自己讀過的故事,慢慢地學生在周記里記述自己讀書經(jīng)歷的人多了,也更加詳細有條理起來,在后來的全國個性化作文大賽中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當然也有的學生讀了一些書后卻說不出寫不出,朗讀時不認真便是其中的原因之一。朗讀不是一件能急功近利的事,俗話說得好,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每一個學生對于文字的駕馭和把握能力也不盡相同。所以,我們要做到的是靜待花開,學生總會做到情自心中來,情自口中出,情自筆下書。
語文教學是由聽說讀寫構成的,在教學中激勵學生主動朗讀,主動思考,以促進聽說寫能力的訓練,做到四者有機結合。長此以往,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會得到提高,中華文化之美、漢字之美,也會滋潤著每一個學生的心田。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