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坤
【摘要】目的 探究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的最佳護理方法。方法 以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內(nèi)收治的100例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基于患者入院的奇偶順序將之分為實驗組(奇數(shù)組)和對照組(偶數(shù)組),每組50人。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guī)護理,給予實驗組患者護理干預護理,從患者的護理有效性及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評分兩個維度出發(fā)比較兩組護理落實的效果。結果 實驗組患者的護理有效性及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評分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的相應指標,兩組比較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患者護理過程中應用護理干預不僅能夠提高患者的治療有效性,還能夠有效的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評分,因而應該在臨床方面大力推廣護理干預。
【關鍵詞】慢性肺源性心臟??;護理有效性;護理滿意度評分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15..01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是慢性支氣管、肺、胸廓或肺動脈血管病變所致的常見的心臟病。我國的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多由慢性支氣管炎并發(fā)肺氣腫誘發(fā),患者以中老年人群為主。近年來,我國的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的發(fā)生率逐年攀升,不僅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更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毋庸置疑的是,良好的護理有益于提高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的治療效果,因而深入研究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的護理有著強的現(xiàn)實意義[1]。為探究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的最佳護理方法,本實驗以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患者為研究對象進行實驗,現(xiàn)將實驗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內(nèi)收治的100例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指征[2],可確診為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患者,其中有67人存在合并疾病,如呼吸衰竭、慢性支氣管炎、糖尿病、高血壓病。基于患者入院的奇偶順序將之分為實驗組(奇數(shù)組)和對照組(偶數(shù)組),每組50人。實驗組內(nèi),女性26人,男性24人,患者年齡69.5~84.3歲,平均(76.4±9.6)歲;對照組內(nèi)女性27人,男性23人,患者年齡70.0~83.2歲,平均(77.0±10.4)歲。實驗納入的所有患者均簽訂了實驗同意書,同意配合實驗的各項內(nèi)容;排除標準為患者不愿意參與實驗,存在精神類疾病或其他實驗參與情況,且所有患者在性別、年齡等方面比較差異不顯著,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備可比性。
1.2 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guī)護理,給予實驗組患者護理干預,即在對照組護理基礎上加預見性的心理干預、預見性的的病情護理干預、預見性的出院后護理干預等。
1.3 觀察指標
(1)護理有效性:密切觀察患者臨床,基于患者的臨床確定患者的護理效果,并將患者分為兩類,以“患者臨床癥狀明顯改善或消失且無不良問題發(fā)生”為“有效”,否則為“無效”;(2)護理滿意度:在患者出院前,利用本院自制的患者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對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進行調查,問卷滿分100分,患者得分越高說明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越高。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實驗獲得的相關數(shù)據(jù)均利用SPSS 20.0統(tǒng)計軟件處理,組間同類型計量、計數(shù)比較分別使用t檢驗和x2檢驗,以“P<0.05”為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 果
實驗組患者的護理有效性及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評分依次為90.00%(45/50)、86.5±7.8分;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有效性及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評分依次為72.00%(36/50)、75.3±7.4分。在護理有效性及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兩方面比較,兩組患者比較差異顯著,其中,x21=5.26,P1=0.02<0.05,t2=7.37,P2=0.00<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 討 論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占慢性肺心病的90%,導致該病發(fā)生的原因比較多樣,但最常見的原因是肺部感染、上呼吸道感染。中老年患者是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發(fā)生的主要對象,由于中老年患者自身身體素質較差,加之該病會影響患者排痰,一方面會加重患者病情,另一方面還會誘發(fā)患者出現(xiàn)其他類型的并發(fā)癥[3]。積極治療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十分重要,良好的護理有益于提升治療效果,然而常規(guī)護理在護理方面存在較多局限,患者因此容易出現(xiàn)不良問題,因此優(yōu)化常規(guī)護理必須提高護理的預見性,對患者的各種不良問題進行預防。本實驗對在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患者護理過程中應用護理干預的效果進行了驗證,實驗結果顯示接受“護理干預”的實驗組患者的護理有效性及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評分(90.00%、86.5±7.8分)明顯優(yōu)于接受“常規(guī)護理”的對照組患者的對應指標(72.00%、75.3±7.4分),兩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實驗數(shù)據(jù)充分說明“護理干預”在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患者護理過程中發(fā)揮了良好的效果,有效的提高了“常規(guī)護理”的護理效力,具備強的應用優(yōu)勢。
綜上所述,在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患者護理過程中應用護理干預不僅能夠提高患者的治療有效性,還能夠有效的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評分,因而應該在臨床方面大力推廣護理干預。
參考文獻
[1] 施黎敏,李惠惠,畢美峰.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慢性肺源性心臟病臨床療效及護理分析[J].遼寧中醫(yī)雜志,2015(5):1053-1054.
[2] 張 悅,邢淑慧,寧茂華,等.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患者的護理體會[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3,7(11):159-160.
[3] 周 濤,李 莉.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患者健康教育護理干預效果觀察[J].黑龍江醫(yī)藥,2015(4):988-990.
本文編輯:吳 衛(w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