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人
2018年3月30日,具有傳奇色彩的前美國飛虎隊將軍陳納德遺孀、著名美籍華人、中美“友好使者”陳香梅女士在美國華盛頓家中逝世,享年94歲。
走過近一個世紀,陳香梅的一生有過許多角色。世人說到她,常常和“飛虎將軍”陳納德的名字連在一起。而在這對戰(zhàn)地伉儷的愛情之外,她本人還有著更多的傳奇故事。
抗戰(zhàn)名記者與美國將軍的跨國忘年戀
1925年6月23日,陳香梅出生在北京一個富裕的外交官和學者家庭,六姐妹中排行第二。陳香梅的祖父是清朝的秀才,后來經(jīng)商成功,發(fā)家致富。她的父親曾留學英國,獲牛津大學法學博士。她的母親非但琴棋書畫樣樣精通,還能講六國語言。
1935年,陳香梅10歲時隨父母遷居香港。1941年,年僅16歲的陳香梅去了廣東,考進嶺南大學。1944年,陳香梅考入中央通訊社昆明分社,成為中央通訊社第一位女記者。后來她回憶說:“在那個年代,女記者可以說是鳳毛麟角。中央社還有不用女記者的不成文規(guī)定,我是第一個打破了這個傳統(tǒng)的,而且是憑本事考進去的。那是我走出校園的第一份工作,也是對我后來為人處世大有協(xié)助的一份工作。” 加入中央社那一年,陳香梅也在嶺南大學取得了中文專業(yè)文學學士學位。
工作后不久,陳香梅結識了在中國參加抗戰(zhàn)的美國飛虎隊指揮官陳納德將軍,兩人相差35歲卻一見鐘情,頗具傳奇性的愛情故事至今仍傳為佳話。陳香梅本來有機會在父親安排下離開戰(zhàn)亂到美國生活,但渴望獨立的她喜歡看著自己寫的文字被更多人看到,也因為愛慕陳納德而更感到自己有責任把軍人做的事、戰(zhàn)場上的情況傳遞出去,因此選擇留了下來。
抗戰(zhàn)結束后,陳香梅被調(diào)往當時的中央通訊社上海分社工作,1947年12月21日,他們在上海虹橋美華村5號結婚。 婚后陳香梅專心寫作,還協(xié)助丈夫撰寫回憶錄。她和陳納德育有兩個女兒,分別為陳美華、陳美麗。隨陳納德搬回美國生活時的陳香梅年僅24歲。初到美國的十年里,在與陳納德度過平靜歲月的同時,陳香梅也在努力地融入美國主流社會。
1958年,陳納德去世,終年68歲。當時,陳香梅才33歲。陳香梅經(jīng)?;貞浧鸷驼煞虻耐?,“他是一個非常有正義感的人,對促進中美兩國關系做了很大努力?!?/p>
當過8位美國總統(tǒng)顧問的華人第一人
陳納德去世后,陳香梅帶著兩個女兒由閑適的路易斯安那州搬到了華盛頓。陳香梅隨后到喬治亞城大學工作,并師從教授學習演講。她以個人經(jīng)歷和中國為題,在全美巡回演講。
女兒陳美麗曾回憶,母親每天都穿著漂亮的衣服上班。陳美麗曾問母親為什么要戴那么多首飾,她回答,“我要表達,我是一個成功的華裔,不要讓他們看不起中國人。中國人也是很能干的?!?/p>
1963年,陳香梅開始步入美國政壇,那年她接受時任總統(tǒng)肯尼迪的委任,成為第一位進入白宮工作的華裔,從此展開她的參政之路,之后先后被八位總統(tǒng)委以重任。1967年,她被尼克松委任為全美婦女支持尼克松競選總統(tǒng)委員會主席。第二年尼克松獲勝后,陳香梅又擔任共和黨財務副主席和行政委員。1978年她又為里根的競選之路出力,并于1980年出任白宮出口委員會副主席,是總統(tǒng)核心顧問之一,兩度被選為共和黨少數(shù)族裔全國委員會主席,也是共和黨全國亞裔委員會主席。1989年,在老布什任內(nèi),陳香梅任職白宮學者委員會委員,再次成為總統(tǒng)核心顧問,1991年出任美國國際合作委員會主席、內(nèi)政部環(huán)保委員會委員??肆诸D上任后,她幫助在中美兩國設立了獎學金交流項目。
作為最早參政的在美華裔之一,陳香梅很明白參政對于華人的重要性,她在1987年組織發(fā)起制定了《華人參政宣言》,1989年獲“杰出華裔獎”,也是致力于提高華人地位的精英組織百人會的成員。
陳香梅享有“中美民間大使”的美譽,在1979年中美建交等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中均有參與。1981年,她作為時任美國總統(tǒng)里根的特使訪問中國,受到鄧小平的接見。鄧小平高度贊譽她說:“全世界只有一個陳香梅?!?/p>
在此后的二十多年間,陳香梅每年都有兩三次往返于美國和中國之間。陳香梅對中國經(jīng)歷的苦難有獨特的見解,她也因此對中國近三十年來的發(fā)展感到非常高興。上世紀80年代,陳香梅多次以美國總統(tǒng)府出口委員會副主席的職務,帶領美國企業(yè)家到中國考察、投資,促進中美兩國各方面關系的發(fā)展。
早在1984年,陳香梅就開始在中國設立專項教育基金,鼓勵幫助在艱苦條件下堅持辦學的教師和優(yōu)秀學生。1999年,她在國內(nèi)啟動了“香梅千校工程”,通過辦學指導、資源共享、資金扶持等方式,在西部邊遠地區(qū)發(fā)展學校,為孩子們提供教育機會。同年,她設立了“陳香梅優(yōu)秀校長獎”,希望促進行政型校長向“專家型”轉變,并捐資設立“陳香梅教育基金優(yōu)秀教師獎”,五年間共獎勵支持670余位在邊遠貧困地區(qū)工作的一線鄉(xiāng)村教師。她還出資招待西北地區(qū)優(yōu)秀教師到北京游覽,她欣慰地說,“這些人可能一輩子未曾到過北京,讓他們開眼界也就等于開了大西北成千上萬學子的眼界?!?2001年又支持成立了“北京陳香梅教育科技中心”;2008年設立“美國國際合作委員會北京代表處”;2010年發(fā)起成立了“陳香梅公益基金會”。
77歲時,陳香梅出版自傳,細述自己多姿多彩的一生。她感慨:“我一生的經(jīng)歷,從流亡學生到從事新聞工作、一個人在美國奮斗,甜酸苦辣都有。我在8位美國總統(tǒng)任內(nèi)擔任過有職無薪的重要工作,一路走來很有趣味,所以我沒有白活。”
全力促進中美交流
多年來,陳香梅一直支持中美文化、商貿(mào)交流,每天工作,親力親為,90多歲還關心中美大事。
她一直通過書寫保持著自己對歷史的鮮活記憶,先后出版了五十余部中英文作品,其中《一千個春天》被《紐約時報》列為全美十大暢銷書之一,前后加印幾十次,并譯成多國文字。她很重視中文和中國文化,“先尊重自己,別人才會尊重你”。她曾說,自己只身在美國,就是靠著中國的傳統(tǒng)待人處事準則,才在異鄉(xiāng)結交了很多好朋友,也是中華民族刻苦耐勞的天性,才讓自己一直不放棄不氣餒。
見證過二戰(zhàn)的陳香梅直到晚年還掛念著因為戰(zhàn)爭逝去的英烈,也心系著和平。2015年,年過九旬的她還帶著部分飛虎隊老兵和家屬代表前往當年接受日本投降的湖南芷江,那里也是陳納德將軍創(chuàng)辦第一所美式航空學校的地方。重回故地的陳香梅捐資修復了芷江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向飛虎隊紀念館捐贈了陳納德的遺物。2015年9月,陳香梅應邀參加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向陳香梅頒發(fā)了抗戰(zhàn)勝利70周年紀念章。
除了關心促進中美交流,陳香梅把自己的晚年生活安排得充實精彩。除了支持各種活動,接受采訪,她周末會約老朋友打牌、跳舞、唱歌。在華盛頓60年,她的朋友和敬仰她的后輩很多,都說她是一個平易近人、值得尊敬的老人。
陳納德將軍去世后,陳香梅再也沒結過婚,她總念叨著希望死后能葬在丈夫的旁邊。如今她已西去,此時再回頭看她的一生,陳香梅對丈夫恒久不變的愛令人敬佩,但她的愛又何止如此?更讓人贊嘆的,也許就是她的這份“大愛”——對國家民族、對家鄉(xiāng)故土、對全世界全社會、對朋友對后輩,乃至身邊的每一個人。
她曾發(fā)出的心聲也許正是她存在意義的寫照——“我的一生走過了千山萬水,經(jīng)歷了風風雨雨,現(xiàn)在雖長期住在美國華盛頓,但永遠不忘祖國。我為多年來能為推動中美合作、加深中美交往做出一些貢獻感到自豪,覺得這樣的人生充實而又有價值。”
編輯/劉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