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洪軍
踢毽子起源于漢朝,至今有2000多年的悠久歷史,是古老的民間體育活動之一,它只需要一個毽子、一塊小小的空場地就可以展示得淋漓盡致。踢毽子能夠鍛煉下肢、腰腹部,提高下肢柔韌性,增強身體的協(xié)調性、靈活性和平衡能力,是很好的健身方法。
說踢毽子是全身心的健康運動亦可,因為踢毽子首先可以調節(jié)人的思想情緒,特別是眾人在一起的“群踢”,歡快的節(jié)奏、緊張的場面,往往使人樂而忘疲、樂而忘憂,無形中增強了機體的活力和戰(zhàn)勝困難、抵抗疾病的能力。
其次,踢毽子時出現(xiàn)的激烈運動,無疑能對人的呼吸、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起到直接促進作用,不僅有利于心肺功能的提高,而且還有促進消化和新陳代謝的作用。
最后,毽子踢起來在空中飛舞,不能落地;人的動作要迅捷麻利,在瞬間完成踢的動作,要求人的反應必須高度機智、靈活,體態(tài)柔和、輕巧。因此,踢毽子能對大腦的思維、眼睛的視覺、腰腿的轉動屈伸功能起到有效的鍛煉和改善作用。
踢毽子還有治療疾病的作用。直接的結果譬如對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癥、坐骨神經(jīng)痛等慢性骨關節(jié)疾患的緩解作用;間接的如糖尿病、下肢靜脈曲張等血液循環(huán)障礙類疾病,特別是一些因運動不足或缺乏可能引起的肢體肌肉萎縮現(xiàn)象等,都有益處。有專家還專門以踢毽子為手段,制訂出用以治療腳部畸形的方案,據(jù)說對“八字腳”的矯正能收到明顯效果。
踢毽的活動形式多種多樣。可以一個人單獨踢,綜合使用各種踢法進行計數(shù);也可以兩三個朋友競賽,比如單項計時賽、多項馬拉松賽等等。更常見的娛樂方法是:幾位朋友圍成一圈互相傳踢,既鍛煉了身體,又增進了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