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空
前日于朋友家小聚,飯飽,喝茶。朋友神神秘秘拿出一泡慧苑水仙分享,看似是囤了些時日,專門招待客人所用。迫不及待開湯沖泡,也不洗茶,正打算一飽口福,卻在入口一瞬間皺起了眉頭:“誒?這茶似乎返青了。”再沖第二沖,坐實了我的判斷,青味盛而香淡薄,湯水有一股類似豆腐變質(zhì)的酸澀味。這茶,的確返青了。
人們在送茶、存茶的時候,不太清楚茶的來歷,轉(zhuǎn)了幾手后的茶,不明確年份和保存情況,到手后需要自己來判斷茶性是否正常。有的茶客只顧看茶葉的產(chǎn)地、山頭就覺得是好茶,卻忽略了茶在時間作用下的變化。如果一泡山頭再好的茶,遇上返青,可能也失去了其品飲價值。
如何判斷茶葉是否返青?
從干茶上看,返青如果比較嚴重,用手按捏干茶條索(巖茶、單叢)能感覺茶葉沒什么脆感,不容易拗斷,含水量超過10%的茶葉用手即可感覺到潮濕的手感。
滋味方面,返青后的茶葉,香氣減弱,出現(xiàn)雜味,可能是苦澀感或是酸味,也可能夾雜著植物的腐青味、酸青味、淹菜干味等異味。原本的茶葉香氣也會被青味掩蓋,不那么明顯了。
不過,當一泡茶你喝起來覺得有點酸,不一定就是該茶出現(xiàn)返青情況,也可能是做茶青不到位,或者長時間存放在高溫環(huán)境下帶來的,形成原因還有很多。如果只是第一泡湯水異常,可繼續(xù)沖泡,洗去怪味、青味即可繼續(xù)品飲。如第二三四次都有青味,則茶徹底無解。
茶葉為什么會返青?
返青,就是茶葉回到原來的樣子,回歸青澀的味道。返青有兩種情況:第一,茶葉在保存過程中受潮,或與空氣接觸氧化,在空氣濕度大的時候就容易返青。第二,茶葉本身如果焙火較輕,水分含量大,存放時間久了,茶葉內(nèi)部活性成分轉(zhuǎn)化也會造成水分溢出,產(chǎn)生受潮。
濕度是茶葉返青的最主要因素。而茶又具有易吸水、易返潮的特點。就會使茶葉中的茶多酚等產(chǎn)生不同程度的氧化;葉綠素、氨基酸以及各種香氣成分轉(zhuǎn)化成其他新的物質(zhì)。于是,使茶葉滋味變淡,香氣消失,色澤失去新鮮感。返青味就出來了!
焙火程度高低,也決定了返青難易;焙火輕的巖茶,因為干茶本身所含水分較高易返青;焙火足的巖茶,所含水分少,不易返青。
如何避免茶葉返青?
可以說,即使是焙到位的茶,也存在出現(xiàn)返青的可能性,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通常情況下,茶葉必須密封,置放茶葉的容器還要避開陽光直射和防潮。喝茶時,如果是散裝茶,打開包裝取出茶葉應盡快密封包裝,以免茶葉過多接觸空氣,吸收水分。
其次,如果購買的是輕焙火的茶,盡量早點喝完。因為這種輕焙火的茶,很有可能大半年就會開始返青,不宜久存。而中火以上的茶,其水分含量少,相對而言比較耐放,至少得要一年以上才會返青。
經(jīng)常在一些帖子里看到有人建議一些新茶客飲用選擇中火以上的巖茶,但火功越高,滋味越濃郁,對于新茶客而言,一入門就喝火功高的茶,會不適應,從而對巖茶產(chǎn)生抗拒。其實只要適口,不論輕火還是足火,各有特點,都好喝。輕火茶最大問題就是容易返青,買回來如果在當年之內(nèi)喝完問題都不大。
返青茶怎么挽救?
一般工藝到位的茶是不容易返青的,不過在生產(chǎn)時工藝難免會存在一些不足的情況(例如焙火過急),這樣會使茶葉出現(xiàn)返青的問題。或是后期儲存的過程中,茶葉受潮也會出現(xiàn)返青的現(xiàn)象。此時走水復焙就是很好的預防和補救措施。
復焙火應當?shù)蜏芈?,這樣可以清除返青巖茶中的水分和雜味。焙火過高了,會使茶葉進行另一個方面的轉(zhuǎn)化。
當然,喜歡高火茶品的朋友也可以將茶品復焙的溫度適應地調(diào)整高些,但同時也影響到茶品的焙火程度了。也就是另一個術(shù)語“加火” 。(加火:意為茶品的焙火程度不夠,使用更高溫度或延長焙火時間的方式對茶品進行復焙,使得茶品的焙火程度更足或更高。)
所以,正常情況下,茶葉是不需要每年復焙的??梢悦磕瓿闃娱_湯(濕熱氣候可以增加頻次),觀察茶葉是否有返青跡象,來決定是否復焙。也就是說,要留心天氣的狀況,若是出現(xiàn)極端的天氣如極端的濕熱天氣的時候,也是要增加焙火次數(shù)的,從而保證茶葉不會受潮或霉變。
這里提到的補救并不是說茶壞了,用高溫去掩蓋,而是發(fā)現(xiàn)溫度超標后對茶葉可能會出現(xiàn)不好的轉(zhuǎn)化之前的補救措施。若是喝到的老鐵或巖茶有著明顯的高焙火味,而且葉底焦炭化的話,一般是兩種情況造成的:一是茶葉存壞了,以高溫壓制劣變產(chǎn)生的味道;二是商家作假,以高火味冒充陳年老味。
其實,遇到一泡返青的茶葉,也不用完全否定它,只要其原料好,工藝到位,就算剛開始返青,也是返回最初的味道。但如果返青過久才被發(fā)現(xiàn),就忍痛割愛吧,奢侈一把煮煮茶葉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