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雯
摘 要:在口語交際教學中存在現(xiàn)今教材與教法不夠“活”,對世界他國的口語交際教學探索、情商問題不夠重視等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研究口語交際教學中存在問題的原因主要有粗線條的口語交際交際教學目標以及情商認識不明。因此細化口語目標,發(fā)揮情商的點睛之用,在口語交際教學中提高學生的交際素養(yǎng)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口語交際;情商;歷史
所謂情商,是指一種衡量個體情緒智力高低的指標,它能夠表現(xiàn)個體控制自己情緒以及揣摩、察覺和駕馭別人情緒的能力,以及面對壓抑情景的挫折承受能力與應變能力。
一、口語交際教學的現(xiàn)狀
研究表明,中國學生有85%面臨口語交際困難,存在不敢說、怕說錯、不會說的現(xiàn)象。而其他國家將口語交際放在了一個重要的地位,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素養(yǎng)。我國的口語交際教學不盡如人意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現(xiàn)今教材與教法不夠“活”
現(xiàn)在學生所使用的教材能較好地從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不同場合、內容、對象來安排口語教學內容,但從實際操作上看,很多老師將口語交際誤認為“聽說練習”“說話練習”“口頭作文”。而大量的口語交際教學方法則一般是激發(fā)興趣,創(chuàng)設與生活實際緊密聯(lián)系的情境,注重于課堂評價、作文評價、表現(xiàn)評價等一致的鼓勵性評價。這樣的教學方法沒有考慮到口語交際教學的特殊性,只把口語交際教學內容當做一般教學內容泛泛而談。
(二)對世界他國的口語交際研究探索重視不夠
最重視交流技能的美國,早將口語交際教學的核心命題視為如何根據(jù)交際目的、場合和對象來進行切實有效的交際。美國國家交際協(xié)會在1998年提出《培養(yǎng)有能力的交際者:美國中小學教育中的說話、聽話及媒體素質標準》,其中分別對聽話和說話做了詳盡的知識目標、行為目標、態(tài)度目標方面的規(guī)定,不僅涉及口語交際的語音、語法、詞匯等語言方面,還涉及交際手段、交際目的、交際內容、交際規(guī)律、交際環(huán)境等社會方面。
日本要求在口語交際中根據(jù)說話人的性別、身份、年齡、說話目的來選擇合適的措辭等。比如在初中第一學年提出“能理解對方的心情和思想”,在初中第二和第三學年都有提到“尊重說話人”,在高中階段要求“針對不同的場合,合理選擇措辭以及考慮恰當文體來進行表達”。
韓國人同樣重視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除了基本學科外,還設立了“話法”學科,要求認識話法,明白話法的重要性,有效溝通,培養(yǎng)說話人的表達和理解能力。
二、輕口語的問題分析
口語交際對提高學生的表達水平、理解能力、綜合涵養(yǎng)等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中國學生的口語交際水平不容樂觀。經(jīng)過多年的工作實踐,筆者認為在口語教學中存在的諸多問題主要由以下幾方面的原因引起。
(一)粗線條的我國口語教學目標
目標是為相應行為的設立起點指明方向并決定行為的成功與否。下面將蘇教版語文七至九年級的口語教學目標和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公立學校英語課程標準》作比較。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對第四學段的口語交際教學做出的要求:一是得體地在不同場合,面對不同對象,文明地交流。二是耐心專注地傾聽,理解對方觀點和意圖。三是正確表達自己的觀點。四是注意調整自己的表情和語氣,培養(yǎng)應對能力、感染力、說服力。五是完整準確地復述。六是在討論中能針對性地發(fā)表意見。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七和八年級的有關口語交際的要求則分為聽說策略和說話練習。聽說策略中又對理解、組織并進行口頭交流、分析并評價口頭交流和傳媒提出了不同標準。要求在理解方面要能提出探索性問題,決定說話者態(tài)度,對勸說性信息作出反應。在組織并進行口頭交流中要求正確組織信息,培養(yǎng)說服力,正確使用說話技巧。在分析并評價口頭交流和傳媒方面要求提供富有建設性的反饋,分析新聞對觀眾的效果。
兩相對比不難看出,美國能如此細致地劃分口語交際的教學目標,可見對其的重視程度。而中國的目標劃分則顯得凌亂又定義不明確。
(二)情商認識不明
情商不是與生俱來的,應在整個教育過程中積極培育,而不是在大學時期才開始培育。哈佛心理學家戈爾曼博士的研究表明情商與成功息息相關,一個人的成功有80%歸功于情商,而智商的貢獻只有20%。就成功的管理者而言,專業(yè)知識在成功中的比例占15%,交際能力達85%,應當認識交際能力與情商的關系及其推動作用。
三、再認識口語交際的解決辦法
面對這些情況,口語交際教學應如何實施?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著手解決。
(一)細化口語目標
詳細明確的口語交際教學目標,能更好地指引今后的口語教學工作。我國應吸收其他國家在這方面的優(yōu)勢,從不同層面劃分不同標準。比如討論時應達到哪些要求,辯論時應注意什么問題等。
在貼近生活化的場景中,貼近生活實際的演練口語中,是否能增添不可預知的情況,在正確區(qū)分對方的思想和心情后,不再是模仿對方,而是與對方真正交流,鍛煉說話者的應變能力,以達到成功交流的目的。此外在對成功交流的過程做出界定的同時,對如何算是成功交流,應達成怎樣的交流目標也應有明確說明。
(二)發(fā)揮情商的點睛之用
美國學者認為情商應包括四個方面。一是認識自我情緒;二是管理情緒;三是激勵自我;四是識別他人情緒。這在口語交際中的運用可理解為:一是在不同的場合、說話內容及目的下,了解自己的狀態(tài),主宰自己的措辭、語音、語調等。二是能根據(jù)預想不到的情況發(fā)生,而隨機應變,調控自己的表達。三是尋找合適方式,成功與人交流,達到交流目的。四是能正確迅速地識別對方的思想和情緒。一個善于駕馭語言的人,他的每一句話都是適合時宜的,他能處理好社會各方面的關系,了解人情世故,那么他的情商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培養(yǎng)起來。
參考文獻:
[1]王榮生.語文科課程論基礎[M].教育科學出版社,2015-12.
[2]呂曉娟.口語交際教學的歷史回顧[J].平原大學學報,2005(2).
[3]潘涌.直面世界:語文口語交際教學新概念[J].教育科學研究,2004(8).
[4]許慧.情商教學是當代大學生情商教育的關鍵[J].梧州學院學報,2007(2).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