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春麗
摘 要:高效課堂作為一種充滿無限生機與活力的教學模式,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自主性、提升教師教學的有效性具有不可忽視的意義,所以,廣大教師應當順應新課改的潮流,并積極主動地致力于高效課堂的構建。以小學語文教學為例,圍繞如何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進行了探究,希望能對廣大讀者帶來一些幫助。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效課堂
一、充分使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若能使生活化教學方法與語文教學有機結合起來,那么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而且能為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插上騰飛的翅膀。所以,教師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活動時應當使生活化教學法與小學語文教學融合起來,從而為學生展示一幅幅與所學內容相關的生活圖景,進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例如,在引導學生學習《秋天》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可以采用這樣的教學方法。首先,教師對學生說:“春天來臨,繁花似錦;夏季來臨,驕陽似火;秋季來臨,碩果累累;冬季來臨,雪花飄飄??梢哉f,各個季節(jié)都以其獨有的風貌向我們展示了一幅幅多姿多彩、栩栩如生的圖畫。今天我們學習的內容是《秋天》,下面請同學們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把你們對秋天的看法分享給其他同學?!边@樣的教學方法不僅有利于增加學生對所學課文的熟悉度,還可以營造輕松快樂的學習氛圍。于是,學生主動說出了自己的想法,有的學生說:“我覺得秋天是一個五彩繽紛的季節(jié),因為我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顏色。有白色的棉花、有金黃色的稻子、有綠色的松柏、有黃色的菊花、有紫紅色的葡萄等?!边€有的學生說:“我覺得秋天應該是火紅色的,因為秋天來臨后,楓葉變成了火紅色,并成為一道美麗的風景線?!边@時,教師對學生說:“下面,請同學們有感情地朗讀這篇課文,并把自己的看法與課文中的內容進行對比?!笨傊處熢谶@節(jié)課的教學中,通過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的方式有效地促進了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
二、積極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夸美紐斯曾經(jīng)說過:“當學生對學習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后,他才會主動地學習?!边@句話強調了興趣對于學生主動學習的重要性?;诖?,教師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活動時,可以通過播放音樂、視頻,角色扮演等方式創(chuàng)設直觀形象的教學情境,從而達到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
例如,教師在教學《夕陽真美》這篇課文時,可以采用這種教學方法。首先,教師在備課環(huán)節(jié)通過各種方式搜集有關夕陽的圖片,并把這些精挑細選的、美麗的夕陽圖片插入到PPT課件中。其次,教師在上課時向學生播放這些圖片,并對學生說:“同學們,你們好,請大家仔細觀察并欣賞圖片中的內容,等觀察結束后,你們把自己的觀后感說給其他同學聽?!边@樣的教學方法不僅可以把知識以更加生動、形象的方式展示出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與學習興趣。等觀察完畢后,學生爭先恐后地發(fā)表自己的想法,有的學生說:“我覺得夕陽充滿了神秘的色彩,當它落山后,它會去哪里呢?”有的學生說:“我覺得夕陽給人一種感傷的色彩,它沒有了朝陽的活力,也失去了驕陽的熱情?!边€有的學生說:“我覺得圖片中的夕陽是美好的,讓我想起了一首詩: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边@樣學生在觀看圖片的過程中加深了對夕陽的認識。再次,教師對學生說:“下面請同學們有感情地閱讀課文,想象一下課文中的夕陽之景。”這不僅可以創(chuàng)設一種生動直觀的教學情境,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學質量??傊?,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引導學生觀看圖片的方式充分使用情境教學法,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生動逼真的教學情境中體會學習語文的樂趣,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
三、積極使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實踐表明: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中不僅可以滿懷熱情地、富有情趣地參與到合作學習之中,還能學習、借鑒其他同學的優(yōu)點與長處,從而使自己的學習能力、溝通能力、合作能力等得以提升。基于此,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當積極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不僅有利于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而且能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注入力量。
例如,教師在教學《墨梅》時,可以采用這樣的教學方法。首先,教師以教學內容為參考點,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yōu)槌霭l(fā)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全班學生進行合理分組。其次,教師對學生說:“下面,請同學們在小組內就墨梅的有關內容進行探究與討論?!钡谝唤M圍繞詩歌中蘊含的思想感情進行交流,有的學生說:“我認為這首詩歌表達了作者對梅花的喜愛之情?!边€有的學生說:“我覺得這首詩歌中表現(xiàn)了作者不與他人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第二組學生針對詩歌藝術特色進行討論,有的學生說:“這首詩歌看似夸贊梅花,實際上,作者是借墨梅來表達自己高尚的情操與人生態(tài)度?!边€有的學生說:“我們在閱讀詩歌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作者以墨梅為載體,并把自己的高風亮節(jié)以及立身之德融入一幅樸實無華的墨梅圖中?!比绱艘粊?,學生在發(fā)表自己看法的過程中加深了對詩歌內容的理解。
總而言之,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應當積極踐行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并結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以及學生的實際需求,采取有利于學生發(fā)展的教學策略,從而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快樂地咀嚼語文知識,進而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徐紅梅.淺談小學語文情境教學[J].學周刊,2015(26).
[2]楊海瑞.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求知導刊,2015(4).
編輯 馬曉榮
馬慧
摘 要:對于小學四年級的學生來說,傳統(tǒng)教學手段必不可少,但傳統(tǒng)教育機械、刻板的問題也逐漸暴露,如何取精去糟、有效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是越來越多語文教師的追求。要達到這一目標,必須結合新時代學生的特點,在傳統(tǒng)教育基礎上嘗試不斷創(chuàng)新并融合開放式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有效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課前準備;創(chuàng)新;互動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中文在國際上的份量越來越重,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重視中文的學習。而多年來我國的語文教育水平雖在不斷提升,但語文教學似乎依舊未能擺脫枯燥、教條的特點和“老師干講、學生干聽”的死記硬背的模式。要想改變舊有模式,提升語文教學質量,必須構建高效的語文教學課堂。
提高課堂效率,其本質就是提升教師教學的“投入產出比”,一是保證教師所講的每一項內容都能夠被學生聽進去,并且大部分能被理解和吸收;二是運用精準語言和結合有效實例,讓學生更好、更快地理解所學內容。形象地說,就是要讓學生對知識的吸收不但要“聽得多”“聽得進”,還要“學得快”“學得好”。
結合在實際教學中得出的經(jīng)驗,我建議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提升:
一、課前準備一定要充分
語文教學是一項復雜的教學活動,要求教師既要在語言邏輯、表達方面表現(xiàn)到位,又要在情境結合方面做到準確貼切,更要讓學生對所學知識做到融會貫通。想在有限的時間內達到以上要求,就要求教師事先對授課內容和授課時間做一個有效安排。
1.根據(jù)特點安排
針對不同的班級特點、對不同的內容,應當安排不同的時間。例如活潑的班級多安排發(fā)言,內斂的班級則多安排思考。與此同時可反向培養(yǎng)其特點,如活潑的班級在發(fā)言的同時引導其多思,內斂的班級則可有意識地安排時間強化其討論,以保證不同類型的學生均朝著平衡方向發(fā)展。
2.根據(jù)內容安排
有的內容理解起來較為晦澀,就需要安排更多的時間。一方面需要用更貼近生活的語言、結合生動的例子講解;另一方面留出一些課堂互動時間,供學生去相互討論和思考,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內容。
3.根據(jù)目標安排
語文教學中課堂討論必不可少,教師在課前就要制定明確的討論方向,切忌討論范圍過大或過于空洞。在參加一些試聽課程過程中發(fā)現(xiàn),教師在講解之后給予學生時間進行自由討論,但由于給出的命題不明確,學生不知道該討論什么,討論之后也沒有進行師生問答互動,甚至有學生由于不知道討論什么而把討論變成閑談,這樣討論就成了無效討論,更遑論高效。此外,涉及討論的環(huán)節(jié)還要留出一定時間應對突發(fā)情況。
二、充分利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開展生動教學,做到寓教于樂
科技飛速發(fā)展,智能化電子產品已經(jīng)滲透到生活中,家家都有手機、電腦?,F(xiàn)在的孩子對智能化電子產品的運用也熟能生巧,枯燥的語言講解對他們的吸引力越來越低,適當將更為生動的動畫演示與語言教授相結合,會起到更好的效果。例如在講到四年級下冊《三顧茅廬》一文時,在帶領學生讀完課文后,我用U盤播放了事先截取的電視劇《三國演義》中“三顧茅廬”的片段,無論從場景、劇情和對話都和課文很貼切,完美地詮釋了課文描寫的內容。學生都格外感興趣,即使是對“三國”不感興趣的女同學也在聚精會神地看著視頻。視頻觀看完畢后,學生忍不住嘰嘰喳喳開始討論,看得出很喜歡這種方式,我則趁熱打鐵,引導學生進行課后成語的學習,并延伸地介紹了劉備為求賢才鍥而不舍精神。雖然只有短短幾分鐘時間,但視頻包括聲、光、影、形等豐富的內容,帶來的沖擊力是文字所難以比擬的,學生對這篇文章的理解格外深刻,記憶也十分牢固,充分達到了教育意義,也證明了這種生動的教學方式是行之有效的。
三、擺脫傳統(tǒng)束縛,充分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
傳統(tǒng)教學模式多數(shù)是教師講、學生聽,有的學校為防止學生開小差和亂說話,制定了嚴格的課堂規(guī)范,要求學生身子坐直、雙手平行放在桌上等。對于小學生來說,其自控能力還較差,嚴格的課堂規(guī)范使學生的注意力大多放在自身的言行上,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教師講授的內容,對部分學生來說語文課甚至是一種煎熬。在我看來,學生的學習氣氛和心態(tài)很重要,一個活躍的課堂氣氛、一群思維靈活的學生,其學習效率和學習動力都是死氣沉沉的班級所無法比擬的。而新課改提出了很多新的理念,具有代表性的詞匯有“自主”“互動”“合作”“探究”“生成”等,鼓勵開放性教學和強化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目的很明確,目的是消除傳統(tǒng)語文教學方式留給人們“死讀書、讀死書、讀書死”的刻板印象,讓學生真正“學得進”“聽得懂”以及“動起來”,從而自發(fā)地愛上語文課。
在實踐中,我主要采用下面幾種方法:一是同學之間可以互問互答;二是不懂之處或有什么想法可以隨時提問老師;三是利用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引導學生。這樣的方式在一開始會存在個別學生閑談或提問打斷授課的問題,但經(jīng)過改良后效果很好。我會結合教授的內容給出開放式問答時間,在這段時間內學生可以自由提問;限于時間有限,對每個環(huán)節(jié)提問的學生數(shù)量也有一定的限制,先到先得,下課后還可以繼續(xù)提問。隨著時間的推移,受整體課堂學習氣氛的影響,非課交流減少了很多,在一定的競爭氣氛下,學生提問的積極性,學習態(tài)度的嚴肅性、認真性也都有所提升。
參考文獻:
[1]劉巖.如何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J].吉林教育,2016,2(8):61.
[2]齊玉華.新課標下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高效性[J].中華少年,2015(11).
編輯 郝全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