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虹
摘 要:音樂藝術是音樂教育的基礎,情感是音樂藝術中的重要部分,學生的德育要在音樂教育中潛移默化地進行。藝術形式獨特、旋律優(yōu)美,觀眾可以被打動,這是音樂的特點。在德育中,音樂有著重要的地位。教師對學生德育的教導應該從生活入手,既提高音樂水平,也提升綜合素質(zhì)。
關鍵詞:小學教育;音樂教學;德育教學
音樂教學在小學教育中十分重要,好的教學可以提高學生審美能力,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發(fā)展,對其他課程的學習也有幫助。將德育教學融入音樂教學中,不僅能提升學生的音樂水平,也能培養(yǎng)學生愛國精神,塑造正確的價值觀。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中融入德育教學,會大大提升小學教學質(zhì)量。
一、教學準備時融入德育
在教學準備中,教師應提前熟悉教學內(nèi)容,領會教材精神,將教材中有關德育因素的方面提取出來,比如熱愛祖國、團結友愛、熱愛勞動、尊敬師長等,將它們?nèi)谌胝n程中的每一個階段。在音樂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要在歌曲背景、作者生平以及作品所表達的主題等,隨時滲透德育。如今的小學教育教材豐富多彩,教師應該充分地研究教材,將教材結構逐級分解,深度挖掘德育教學可能的方面,完美融合音樂教學與德育教學,在課堂上充分展示。學生長期在這樣的教學中浸染,就會形成良好的德育水平,也會擁有健全的人格。
二、教學進行中融入德育
德育因素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可以說是無處不在,教師在深刻理解教材的基礎上,要時刻不忘德育,將課堂教學作為基礎,全程融入德育因素。
1.從教材中發(fā)掘德育因素
時代在發(fā)展,教育也在不停地更新?lián)Q代。小學音樂教育在小學教育中占據(jù)重要地位,因此教材中有非常多的德育素材。此外,教師也要不斷尋找教材之外的德育素材,將它們搜集起來,在課堂上集中進行展示。比如經(jīng)典的《五星紅旗》《愛我中華》,還有提倡孝順的《我的好媽媽》等,這些主題非常明確的音樂作品,教師應該深刻感受其中的思想內(nèi)涵,在課堂上進行講解,正確引導學生體會其中的思想內(nèi)涵,塑造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對于另外一種音樂作品,其思想內(nèi)涵往往不明顯,例如抒情作品《雪絨花》等,小學生往往心智不夠成熟,對音樂作品的深刻內(nèi)涵不能精準地把握。此時教師應該幫助學生更深一步地理解音樂作品,直觀地展示出音樂作品的思想內(nèi)涵,精確把握作者的人生態(tài)度,使學生既提高音樂技能,又提升思想素質(zhì)。在教學中,教師要時刻注重對德育因素的發(fā)掘,這樣會對小學德育教學有良好的促進作用,有利于小學生培養(yǎng)好的行為習慣,塑造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2.從方法中尋求創(chuàng)新
在小學教育的工作中,教師應該注重方法的創(chuàng)新,以便于更好的將音樂教育同德育結合起來,更有利于開展小學音樂教育的工作。在小學音樂教育中融入德育是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傳統(tǒng)的音樂教學模式與之相比存在一定差異,教師如果一味地因循守舊,采用舊的教學模式,有悖于德育教學融入音樂教學的理念,學生的聽課效果就會大打折扣,教學質(zhì)量就會下降。所以,教師要充分轉變思想觀念,積極主動地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將教學方法與傳統(tǒng)教學內(nèi)容相結合,對課堂上的教學內(nèi)容進行專業(yè)設計,使學生不再被動地接受教學內(nèi)容,而是積極參與進來,在潛移默化中學習音樂知識,接受德育。
因為小學生的心智普遍不夠成熟,不能接受枯燥的說教,所以為了更好地提高教學質(zhì)量,教師可以采用講故事的形式寓教于樂。對音樂教學來說,一味地講解理論,學生并不能很好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內(nèi)涵,長期下去,學生就會產(chǎn)生抵觸的情緒,不利于開展以后的教學工作。如果教師采用講故事的形式來給學生講解作品的思想內(nèi)涵和作者的人生態(tài)度,學生的注意力就能夠集中,并且準確地把握作品的深刻內(nèi)涵,學習興趣也會更濃厚,對知識的理解會更透徹。比如說,在講解《愛我中華》這首音樂作品時,教師可以先講作者創(chuàng)作這首作品時的背景,以及我國深厚的民族文化,我國的歷史以及現(xiàn)狀,使學生更加了解現(xiàn)在生活的來之不易,學生只有充分了解了這些,才能更深刻把握《愛我中華》的思想內(nèi)涵。
3.從情境中進行賞析
學生要想更深刻地感受音樂作品,體會它的魅力,教師必須使用情境教學的方式。使用情境教學,教師可以營造一個氛圍,讓學生迅速融入,并與音樂產(chǎn)生共鳴,體會作者創(chuàng)作作品時的心境。比如在教學《黃河頌》這首作品時,教師要渲染氣氛,使學生仿佛進入到當時的歷史環(huán)境中,教師一步步地講解歷史,學生也一步步地陷入到情境中,這時的學生會更明白作品的思想內(nèi)涵,老師的教學效果會更好。
三、課下活動融入德育
課堂上的時間總是有限的,對學生的德育遠遠不夠,按照教育部的指導思想,精彩的課下活動也是小學生音樂教學的重點。教師要配合學校順利進行學生的德育工作,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習慣,培養(yǎng)健全的人格,磨煉他們的意志力,培養(yǎng)團隊精神。為了使達到預期效果,學生應該嚴格按照老師的要求,制訂詳細的計劃表,堅決按照標準執(zhí)行。這既是為了磨煉學生的意志力,也是為了更好地完成任務。這項活動需要長時間的努力才能有效果,所以教師要告訴學生不能半途而廢。在課下的活動中,合唱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活動。在合唱的過程中,學生要明白集體大于個人的道理,并且合唱要求團隊協(xié)作能力、學生個人的全局意識,把自己看作整體的一部分,團隊默契,才能達到合唱的力量速度、旋律節(jié)奏的有機統(tǒng)一。
總體上講,學生不可能都成為音樂家,這也不是音樂教學的目的。音樂的目的是通過自身的魅力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健全學生的人格,培養(yǎng)新時代的社會主義接班人,這和我們進行德育的目標一致。身為一名教師,只有不斷提高水平,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才能真正達到德育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肖楊.小學音樂學科中怎樣滲透德育教育[J].中外交流,2017(22).
[2]王亞男.讓德育之花盛開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當中[J].課程教育研究,2015(17).
編輯 李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