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文東 胥四維 淦作偉
【摘 要】 目的:探討承山點穴配合牽伸手法治療急性腰扭傷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佛山健翔醫(yī)院門診及住院急性腰扭傷患者8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與治療組各40例。分別采用傳統(tǒng)推拿手法和承山點穴配合牽伸手法治療,治療前及治療第1次和第3次后分別使用疼痛視覺模擬評分(VAS)和日本矯形骨科協(xié)會腰痛評分(JOA)進行療效評定。結(jié)果:3次治療后,兩組VAS評分結(jié)果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但第1次治療后治療組較對照組改善明顯,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兩組患者JOA改良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承山點穴配合牽伸手法治療急性腰扭傷具有快速減輕疼痛,恢復活動的優(yōu)勢,具備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 點穴;牽伸手法;急性腰扭傷;治療
【中圖分類號】R541.4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8)14-0100-03
急性腰扭傷是一種骨科門診的常見疾病、多發(fā)疾病。常因搬抬重物、閃仆、打球等導致腰部軀干肌肉受力不均勻,引起局部軟組織牽拉、撕裂損傷,椎間小關節(jié)、骶髂關節(jié)損傷錯位,韌帶、肌肉、筋膜等軟組織損傷,臨床常表現(xiàn)為腰痛,活動障礙,被動體位等[1]。相關研究顯示其發(fā)病率占腰痛患者約12%[2],臨床多診斷為急性腰肌扭傷、急性腰椎后關節(jié)紊亂、急性棘間(上)韌帶損傷等。臨床治療方法很多,例如:藥物、外敷、推拿、針灸、放血、痛點封閉、骶管注射、浮針、平衡針等等。相關臨床文獻報道顯示均取得較為滿意療效。我科選取了于2016年至2017年在我院門診及住院的40例急性腰扭傷患者,使用點穴配合牽伸手法治療急性腰扭傷取得比較滿意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患者均來自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在佛山健翔醫(yī)院門診及住院就診患者。共計80人,病程最長7 d,最短0.5 h。隨機將其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40例。其中男性55例,女性25例,年齡最小18歲,最大57歲。對照組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齡最小18歲,最大48歲,平均年齡(21.89±4.67)歲;病程最短3 h,最長71 h,平均病程(20±15)h。治療組中男性29例,女性11例;年齡最小18歲,最大57歲,平均年齡(21.47±4.89)歲;病程最短1 h,最長72 h,平均病程(19±17)h。兩組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及納入標準診斷標準
1.2.1 診斷標準 參照1994年衛(wèi)生部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yī)藥行業(yè)標準·中醫(yī)骨傷科病證診斷標準》[3]101條急性腰扭傷相關內(nèi)容制定:①有腰部扭傷史;②臨床表現(xiàn):腰部一側(cè)或兩側(cè)劇烈疼痛,屈伸、轉(zhuǎn)身起坐時疼痛加劇,活動受限,不能翻身、坐立和行走,常保持一定強迫位姿勢,以減少疼痛;③腰肌和臀肌痙攣,或可觸及條索狀硬塊。損傷部位有明顯壓痛點.直腿抬高試驗陰性,脊柱生理弧度改變。
1.2.2 納入標準 符合診斷,年齡在18~60歲之間,同時愿意簽署同意書。
1.2.3 排除標準 ①CT/MRI提示有腰椎間盤突出征象者。②合并有嚴重心、腦、肝、腎等重要器官疾病者。③有精神類疾患不能配合者。④其他病因?qū)е卵凑呷纾簢乐毓琴|(zhì)疏松、腰椎脊柱結(jié)核、感染、腫瘤等。⑤不愿意簽署同意書者。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俯臥位,采用常規(guī)推拿治療滾法、按揉法放松腰、臀部部軟組織(15 min),點按阿是穴,腰夾脊穴3~5 min,左右斜板手法,拍法結(jié)束,仰臥休息5 min。
治療組:患俯臥位,術者站在后方,先暴露患者兩側(cè)小腿,選取承山穴,拇指重力點按該穴,以患者能承受最大限度為宜,同時囑患者雙手支持軀體,并逐漸屈髖屈膝,緩慢伸直腰部,然后再次俯臥恢復初始姿態(tài),如此反復2~3次(1~2 min)。使用常規(guī)滾法、按揉法放松腰、臀部肌肉軟組織,然后左右斜板腰部(15 min)。仰臥位,雙下肢伸直,逐一被動屈髖屈膝90°,然后被動加壓伸直小腿。仰臥休息5 min。
兩組治療均為每天1次,每次治療全程約25 min,全部療程均為3次,治療后均于以腰圍制動。
1.4 觀察指標
1.4.1 疼痛視覺模擬評分 采用數(shù)字疼痛模擬評分法(VAS)測量患者腰痛程度[4],觀察并記錄各自評分。具體方法為使用一根長10 cm的標尺,兩端分別為“0”分和“10”分,“0”分提示無痛,“10”分代表最劇烈的疼痛,囑患者在標尺上標出可代表自身治療前后疼痛程度的相應位置,根據(jù)標出的位置進行評分。VAS評分,治療組治療前、第1次治療后和第3次治療后各評分1次,與對照組進行比較。
1.4.2 JOA腰痛評分改良率 采用日本矯形協(xié)會(Japanese orthopedicassociation,JOA)腰痛評分標準[5],分別在患者治療前、治療中、治療后一個月隨訪,對患者進行JOA評分并計算治療改善率[6]。該標準主要包括自覺癥狀、臨床檢查和日常生活活動三個部分,最高總評分為29分,分值越小療效越差。若將分值劃分為4段,即可變成對病人進行優(yōu)、良、可、差四個等級評定,優(yōu)為分值≥16分;良為15~11分;可為10~6分;差為5~0分。根據(jù)治療前后的評分可分別計算出改良率:改良率=(治療后評分-治療前評分)/(正常評分-治療前評分)×100%,通過改良率可了解臨床治療效果。改良率還可對應于通常采用的療效判定標準:改良率大于等于75%為優(yōu)(顯效),50%~74%為良(有效),25%~49%為中(有效),0~24%為差(無效)。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加減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1 兩組治療前后疼痛視覺模擬評分(VAS)比較 使用點穴法配合手法治療與常規(guī)推拿手法治療結(jié)果對比如下:經(jīng)治療后兩組患者治療VAS評分均明顯改善,兩組結(jié)果統(tǒng)計學無明顯差異(P>0.05)。但首次治療后VAS評分治療組與對照組改善明顯,差異有統(tǒng)計學有意義(P<0.05),提升點穴配合手法治療快速緩解疼痛具有優(yōu)勢。見表1。
2.2 兩組JOA腰痛評分改良率比較 兩組療程結(jié)束后JOA評分改良率對比治療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有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總有效率對比 結(jié)果顯示全部療程結(jié)束后對照組總有效率95.0%,治療組總有效率97.5%,經(jīng)統(tǒng)計學分析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3。
3 討論
急性腰扭傷俗稱“閃腰”“岔氣”“腰脊痛”等。主要是指因腰部負荷過重或用力不當造成的急性損傷[7 ]。 祖國醫(yī)學認為其病因為內(nèi)傷、外感與跌仆挫傷,基本病機是筋脈痹阻,腰府失養(yǎng)。其中勞力扭傷又可致氣滯血瘀,經(jīng)脈不通而致腰痛?,F(xiàn)代醫(yī)學研究分析,急性腰扭傷多引起腰部肌肉、筋膜、韌帶、關節(jié)等組織的撕裂傷,使部分肌腱、韌帶纖維斷裂.脊椎小關節(jié)錯縫,滑膜嵌頓絞鎖。損傷后局部軟組織滲血,深部形成血腫,局部疼痛,肌肉痙攣。急性腰扭傷已成為影響人們身體健康、工作能力和生活質(zhì)量的重要疾病[8]。針對急性腰扭傷的治療方法很多,其中推拿手法治療是一種十分有效、而且簡便的方法[9-11] ,被廣泛應用于治療急性腰扭傷治療。腰椎是人身體負重量較大的部位,活動非常靈活,支持人體的上半身重量。腰為軀體活動的中樞,屈伸、轉(zhuǎn)動均會牽涉腰部,因此在日常生活和運動中腰部扭傷十分常見。祖國醫(yī)學認為腰為腎之府,由腎之精氣所溉,腎與膀胱相表里。足太陽膀胱經(jīng)所循行之處。如發(fā)生跌仆扭傷,致局部氣滯血瘀,阻塞經(jīng)脈。壅滯經(jīng)絡,凝塞血脈,不通則痛。誠如《景岳全書·雜證謨·腰痛》曰:“跌撲傷而腰痛者,此傷在筋骨而血脈凝滯也”。對于急性腰痛的治療其重點在于快速解決疼痛,及時緩解緊張的肌肉、筋膜等軟組織,及時解除嵌頓的脊柱椎間小關節(jié)滑膜,消除炎癥,從而減輕疼痛,恢復功能活動。避免因長時間無法緩解疼痛造成慢性腰痛[12]。
從兩組治療的總有效率來看,其治療轉(zhuǎn)歸愈后無明顯差異,且總有效率均>95%(P>0.05),提示兩組治療結(jié)果無明顯差異。但治療組結(jié)果中顯示第1次治療后VAS評分治療組與對照組改善明顯,差異統(tǒng)計學有意義(P<0.05)。提示其快速緩疼痛作用明顯。分析作用機理及治療原則契合祖國醫(yī)學中的“急則制其標,緩則制其本”治療原則,正如清代李用粹《證治匯補·腰痛》指出:“治惟補腎為先,而后隨邪之所見者以施治,標急則治標,本急則治本,初痛宜疏邪滯,理經(jīng)隧。”因此在治療時使用膀胱經(jīng)重要腧穴承山穴,采用重點點按刺激手法瀉法,起到疏通氣血,提高痛域,治療以舒經(jīng)活絡、行氣活血為主[13] ,同時配合軀干運動屈伸快速緩解肌肉緊張、痙攣,為下一步調(diào)整脊柱椎間關節(jié)的整復手法鋪墊。同時也通過點穴疏通膀胱經(jīng)氣血運行,達到“通則不痛”的目的。后期通過手法調(diào)整配合下肢牽伸進一步緩解肌肉緊張和解除關節(jié)滑膜嵌頓起到治療目的。同時也應注意治療后腰圍制動和臥床休息對于病情恢復也十分必要。
綜上,承山點穴配合牽伸手法治療急性腰扭傷具有快速緩解肌肉痙攣和消除疼痛的作用,可縮短病程,促進患者早日康復,且操作簡便快捷,適宜基層臨床應用推廣使用。其具體臨床作用機制有待以后進一步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龍翔宇.骨傷疼痛分期診療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17:159-165.
[2] 陸裕樸,胥寶豐,徐印坎.實用骨科學[M]. 2版.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1991:1134-1135.
[3]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213.
[4]Huskisson EC.Measurement of pain.Lancet,1974,2(7889):1127-1131.
[5]何麗英,魏潔,劉俊英.JOA 評分量化診斷系統(tǒng)在腰椎術后個性化護理方案制定中的意義[J]. 河北醫(yī)藥,2010,32(12):1640-1641.
[6]閻博華,羅建,高明錦. 慢性腰肌勞損的臨床治療進展[J]. 新疆中醫(yī)藥,2006,24(2):64-68.
[7]古滿利,尹長春,孫華.電針推拿及舒筋活血膏結(jié)合紅外線照射護理治療急性腰扭傷的臨床研究[J].激光雜志,2015,24(12):165-167.
[8]李婧,邱玲.近五年國內(nèi)針灸治療急性腰扭傷的研究進展[J].實用中西醫(yī)結(jié)合臨床,2014,14(9):89-91.
[9]張琴明.房敏援推拿三步改良法治療急性腰扭傷臨床療效評價[J].上海中醫(yī)藥雜志,2005,39(6):37-38.[ZK)]
[10][ZK(#]徐敏,劉保新,黃承軍,等.腰痛穴針刺合推拿治療急性腰扭傷的臨床觀察[J].浙江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0,34(4):570-571.
[11]曹陽,吳啟六.急性腰扭傷辨病選擇推拿手法治療50例[J].中國療養(yǎng)醫(yī)學,2009,18(3):252-252.
[12]顧鈞青,郭艷明,梁永瑛.浮針留置時間不同對急性腰扭傷患者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針灸,2015,35(9):891-894.
[13]馮同忠. 電針配合推拿手法治療急性腰扭傷78 例臨床觀察[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6,16(2):375-276.
(收稿日期:2018-05-11 編輯:劉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