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河衛(wèi)生職業(yè)學院,云南 蒙自 661199
白刺花為豆科植物白刺花Sophoradavidii(Franch.)Skeels的干燥根[1],又名苦豆花、白花,在南方各地的山坡、田埂及丘陵地帶均有大量分布[2]。白刺花為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少數(shù)民族藥物(彝藥),有清熱利咽、涼血消腫功效,主治咽喉腫痛、便血、肺熱咳嗽、痢疾、淋癥、水腫、衄血、尿血等;還有清熱解暑功效,用于暑熱煩渴等[3]。云南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彝族、白族、苗族、哈尼族等少數(shù)民族均有食用白刺花的習俗[4]。白刺花主要化學成分為黃酮及生物堿,有抗炎、抗過敏的作用[5]。
本文旨在對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野生白刺花生物蘊藏量進行調查,為白刺花保健茶合理開發(fā)提供依據(jù)。
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于位于東經(jīng)101°47′~104°16′,北緯22°26′~24°45′之間,地處云南省東南部,北連昆明,東接文山,西鄰玉溪,南與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接壤,北回歸線橫貫東西。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地處低緯度亞熱帶高原型濕潤季風氣候區(qū),在大氣環(huán)流與錯綜復雜的地形條件下,氣候類型多樣,具有獨特的高原型立體氣候特征。
2.1 文獻調查 主要對藥用植物有關專著如《文山中草藥》、《中華本草》、《貴州草藥》等,中藥材標準如《云南省中藥材標準》、《貴州省中藥材、民族藥材質量標準》等,及中國知網(wǎng)、萬方等數(shù)據(jù)庫有關白刺花信息進行查閱。了解白刺花的來源、性味、歸經(jīng)、功效、藥用歷史、資源分布等,為下一步走訪調查及現(xiàn)地調查奠定基礎。
2.2 走訪調查 從2017年12 月下旬到2018年4月下旬,課題組成員用4個月的時間完成了白刺花的蘊藏量調研(走訪調查及實地考察)。本次走訪調查主要通過對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藥用植物資源較為豐富的的6個縣市(個舊、金平、屏邊、紅河、綠春、元陽)的中藥材交易市場進行白刺花具體分布范圍、價格等方面的了解,為下一步實地調查奠定基礎。
2.3 實地調查 根據(jù)文獻記載及走訪調查的結果,分別對云南個舊、金平、屏邊、紅河、綠春、元陽6個縣市中白刺花蘊藏量較多的鄉(xiāng)、鎮(zhèn)、自然保護區(qū)進行了調查。調查時,以鎮(zhèn)、鄉(xiāng)、自然保護區(qū)為1個調查樣地單位,在每個樣地內設置調查樣方[6],樣方面積為2 m×2 m。計算樣方內白刺花的株數(shù),用便攜式天平計算新鮮白刺花的質量,并采收新鮮白刺花樣本帶回實驗室曬干后計算折干率,進一步算出白刺花蘊藏量。
白刺花折干率=白刺花藥材干質量/白刺花藥材鮮質量×100%[7]。
白刺花蘊藏量=總分布面積×單位面積產(chǎn)量(鮮質量)×折干率[8]。
3.1 文獻調查結果 白刺花有廣泛的民間用藥基礎和豐富的藥物資源,是一種藥食兩用之品[9]。白刺花首載于《貴州草藥》,書中記載白刺花能清熱、涼血、解毒。治療鼻血,便血?!段纳街胁菟帯酚涊d:白刺花又名苦刺花,能清熱解毒、利濕消腫,治療痢疾、膀胱炎、血腫、水腫?!对颇鲜≈兴幉臉藴省?彝藥篇)記載:白刺花生于海拔700~3800 m的河谷沙地及山坡路邊灌叢中,有清熱利濕、消積通便、殺蟲止癢的功效,可用于腹痛腹脹、食積蟲積、痢疾、帶下陰癢、疥癩瘡癬?!顿F州省中藥材·民族藥材質量標準》記載:白刺花有清熱涼血、解毒殺蟲的功效,用于暑熱煩渴、衄血、便血等,可泡茶飲用。《中華本草》中記載的白刺花功效主治與《貴州草藥》相同。
3.2 白刺花野生資源概況
3.2.1 白刺花生態(tài)學特征 白刺花為灌木或者小喬木,高1~4 m,羽狀復葉,托葉部分變成刺,小葉5~9對,形態(tài)一般為橢圓狀卵型或倒卵狀長圓形,長10~15 mm,常具芒尖,基部鈍圓形,總狀花序,花冠白色,果實為莢果,呈非典型串珠狀,花期3~8月,果期6~10月。
3.2.2 野生白刺花在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分布情況 本次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野生白刺花資源調查地點為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野生資源蘊藏豐富的6個縣市:個舊市、金平縣、紅河縣、屏邊縣、綠春縣及元陽縣。在文獻調查及走訪調查的基礎上,每個縣市選取了5個白刺花資源蘊藏量較大的樣地進行實地調查,本次調查樣地總共30個,調查結果見表1。對6個縣市白刺花生物蘊藏量進行比較,結果見圖1。
表1 白刺花野生資源調查結果表
續(xù)表1
表1 白刺花野生資源調查結果表
注: 非常多(背景化 +++++) ,多(隨處可見 ++++) ,中等(經(jīng)??梢?+++) ,少(少見 ++) ,很少(偶見 +)。
表1結果顯示,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野生白刺花生長海拔為644~1876 m,其中個舊市最高海拔1578 m,最低海拔1043 m;金平縣最高海拔1349 m,最低海拔953 m;屏邊縣最高海拔1558 m,最低海拔1333 m;紅河縣最高海拔1876 m,最低海拔791 m;綠春縣最高海拔1477 m,最低海拔1207 m,元陽縣最高海拔1778 m,最低海拔644 m。各樣地野生白刺花的生物蘊藏量差別較大,其中個舊董棕林自然保護區(qū)、金平縣老集寨鄉(xiāng)、金平縣沙依坡鄉(xiāng)、金平分水嶺自然保護區(qū)、屏邊縣白云鄉(xiāng)、屏邊縣新華鄉(xiāng)、屏邊大圍山自然保護區(qū)、紅河縣石頭寨鄉(xiāng)、紅河縣車古鄉(xiāng)、紅河阿姆山自然保護區(qū)、綠春黃連山自然保護區(qū)、元陽縣嘎娘鄉(xiāng)、元陽縣大坪鄉(xiāng)、元陽觀音山自然保護區(qū)14個樣地資源非常豐富,野生白刺花隨處可見;個舊市沙甸鎮(zhèn)、屏邊縣玉屏鎮(zhèn)、個舊市大屯鎮(zhèn)、個舊市蔓耗鎮(zhèn)、金平縣金水河鎮(zhèn)、紅河縣迤薩鎮(zhèn)、綠春縣大興鎮(zhèn)、元陽縣南沙鎮(zhèn)8個樣地生物蘊藏量較少,可能跟樣地城鎮(zhèn)化,資源被破壞有關;其余8樣地生物蘊藏量中等。圖1結果顯示,金平的生物蘊藏量最豐富,占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總蘊藏量的19%,而個舊的生物蘊藏量最低,占全州蘊藏量的13%。
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少數(shù)民族眾多,以彝族和哈尼族為主,其豐富多樣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和生物多樣性為當?shù)馗髅褡迳?、繁衍及發(fā)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質保障,各民族在利用生物多樣性的過程中也形成了獨特的生物-文化多樣性。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是云南古特有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自然保護區(qū)6個(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3個),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天然動植物王國”,被譽為“滇南生物基因庫”。彝藥、哈尼藥、瑤藥等民族藥物,經(jīng)歷史及臨床實踐檢驗有確切而獨特療效,尤其是對一些頑癥、重癥、危癥有獨特的效果。
白刺花為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常用的彝族藥物,別名苦刺花、狼牙刺。白刺花植株中含有大量的生物堿、黃酮類及脂肪酸成。有研究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黃酮化合物均有清除自由基或抗脂質過氧化作用,抗癌、抗衰老和免疫等作用;白刺花中所含的生物堿有抗炎、抗過敏作用[5];所含的亞油酸有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含量的作用,可用于預防高血壓和降低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10]。
總之,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野生白刺花資源十分廣泛,且具有良好的藥用、食用及保健價值,但未合理開發(fā)應用,造成對野生白刺花資源的浪費。筆者認為應對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野生白刺花進行合理有效的開發(fā),使其既能得到合理應用,又能為當?shù)貛硪欢ǖ慕?jīng)濟和生態(tài)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