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女座做事挑剔,追求完美,閑不住的他們,喜歡不停地忙碌,對自身要求極高,做起事情絕不會中途放棄或對某種困境妥協(xié),他們非常有原則性,同時也具有非常敏銳的觀察力,關注細節(jié),總是能留意到他人忽略的事。處女座處事往往是小心謹慎有所保留的,他們有一種與生俱來的辨識力以及按輕重緩急行事的才能。
余秋雨出生在余姚一個普通家庭,4歲入學,為了能從學校圖書館借到書,他苦練毛筆字,在回憶那段日子時,余秋雨曾說:“我正是用晨昏的筆墨,換取了享受《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伊索寓言》的權利。直到今天,我讀任何一本書都非常恭敬,那是從小養(yǎng)成的習慣?!敝袑W時期,為了讀書他每天晚飯后來回步行近三個小時到青年宮,只求在關門前讀上幾頁,當時正值困難時期,人們每天都吃不飽,一個十三四歲的男孩子,每天忍著饑餓走三個小時,這種如饑似渴的閱讀精神怎能不讓人為之感動?年近30歲時余秋雨因肝炎被安排到奉化錦屏山休養(yǎng),他費盡周折終于在朋友的幫助下開始研讀讀書室里的古籍,在惡劣的環(huán)境里潛心苦讀數(shù)月有余。養(yǎng)病期間對古籍的鉆研,奠定了他堅實的理論基礎,一些關于戲劇學、美學和現(xiàn)代文學的論文陸續(xù)發(fā)表,逐漸得到前輩學者的關注,進而得到肯定。不得不說,正是處女座的那種嚴于律己、不畏困難的特質成就了這位作家。
處女座天生是一個閑不住的星座,他們會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而像陀螺一樣不停地忙碌。為了尋找中華文化的靈魂,余秋雨在長期鉆研典籍后離開書齋,于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辭職遠行,考察并闡釋了大量中華文化的遺跡。在這一過程中,他創(chuàng)造了一種將楊朔體滲入歷史闡釋的名為“文化大散文”的文體之中,從而在當時暢銷書籍中一領翹楚。此后,他考察了歐洲九十六座城市,繼續(xù)與中華文明作比較研究。這種空前規(guī)模的文化考察,通過電視直播感動了華人世界,為此他多次應邀到美國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馬里蘭大學演講中華文化,并成了世界華商大會、全球企業(yè)家峰會的首選文化演講者。
處女座的人熱愛自由,不受拘束,大多數(shù)處女座人是完美主義者。但這種完美主義往往容易導致兩個極端:他們有的不關心權利和成就,有的卻為了名聲與權力不惜動用一切手段,在幻象中完美自己的大眾形象。
熟悉余秋雨的讀者,都會在余秋雨的自傳《借我一生》里讀到他藐視權力的佳話:他1986年開始擔任上海戲劇學院院長,6年后,他多次請求辭掉院長職務最終如愿。三十三歲的他放棄了大好的政治前途,棲身于上海北郊一間斜頂朝北的十三平方米的小屋,開始了他的陋室自學之路。他在全國各地進行文化漫游,最終寫出《文化苦旅》,走紅文壇?;貞浧疬@段往事,余秋雨很感慨,“我能夠寫出那么多書,那么多文章,有幾個秘訣。第一個秘訣,我認為是余秋雨獨特的秘訣。就是作為學者或作家,請努力不當官。我是一個文化人,我知道我有能力當官,但我努力不當官,這樣你的時間才會非常充裕,這一點非常重要?!?/p>
1946年8月23日生于浙江省余姚縣,現(xiàn)任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院長。中國著名文化學者、散文家。1966年畢業(yè)于上海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1980年陸續(xù)出版了《戲劇理論史稿》《中國戲劇文化史述》《戲劇審美心理學》。1985年成為當時中國大陸最年輕的文科教授。1986年被授予上海十大學術精英。1987年被授予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的榮譽稱號。2011年被授予甘肅聯(lián)合大學榮譽教授。2010年起擔任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院長。
誰也不要躲避和掩蓋一些最質樸、最自然的人生課題如年齡問題。再高的職位,再多的財富,再大災難,比之于韶華流逝、歲月滄桑、長幼對視、生死交錯,都成了皮相。北雁長鳴,年邁的帝王和年邁的乞丐一起都聽到了;寒山掃墓,長輩的淚滴和晚輩的淚滴卻有不同的重量。
——《關于年齡》
如果每宗學問的弘揚都要以生命的枯萎為代價,那么世間學問的最終目的又是為了什么呢?如果輝煌的知識文明總是給人們帶來如此沉重的身心負擔,那么再過千百年,人類不就要被自己創(chuàng)造的精神成果壓得喘不過氣來?如果精神和體魄總是矛盾,深邃和青春總是無緣,學識和游戲總是對立,那么何時才能問津人類自古至今一直苦苦企盼的自身健全?
——《文化苦旅·自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