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發(fā)
摘要: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決定了它在基礎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也決定了語文教師所肩負的艱巨責任。對此,在新課改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師一定要學會從新視角去審視課堂教學過程,以此來有效促進學生的學習成長。
關鍵詞:語文教師;新課改;新視角;課堂教學
關于初中語文教學,一線授課教師和著名專家學者都對此展開了研究和探索,并取得了豐富的研究成果。這既為我們提供了研究依據,也為我們提供了實踐指導。但由于一些不可抗因素,使得語文教學過程仍存在簡單、僵化等頑固問題。因此,在新課改這一背景下,我們一定要擴展教學視野,更新教學理念,創(chuàng)先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技能,以此展開深入研究,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一、更新教學理念,促進學生發(fā)展
先進的教學理念在設計教學過程中具有重要的先導作用。它可以指導教師更好地達成教學目標,可以促進學生更全面發(fā)展。眾所周知,在新課改背景下,大批奮戰(zhàn)在一線前沿的教師結合時代變化,提出了許多先進的教學理念,這為我們成功轉型課堂夯實了基礎。筆者通過學習和研究專家學者的先進教學理念,也形成了自身的淺薄認知,以期與諸位分享交流。
筆者認為,新課改背景下的語文教學,要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著眼于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以此落實素質教育要求,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此外,教師也要以新形象面對全體學生,轉變自身“教書匠”“管理者”的身份,做學生的“領路人”“設計者”,以此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展示機會,使其形成鮮明的個性特征。此外,教師還要進行深入研究和學習,樹立當前提倡的“大語文”觀念,鼓勵學生將語文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當中,以此真正發(fā)揮語文學習的重要價值,提升學生的多項能力。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時代發(fā)展衍生而來的現代信息技術為語文教學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如,微課教學、翻轉課堂、網絡作文等等?;诖?,教師必須要打破傳統(tǒng)教學桎梏,加入新型的信息教育元素,以此豐富課堂教學形式,提升課堂教學實效性。
二、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增強教學效果
眾所周知,一個高效的教學方法可以令語文指導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廣大教師一直致力于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對此,筆者以作文教學為例,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并總結了“以讀促寫”“讀寫結合”“下水文”等多個教學方法,以此有效提升了作文教學水平,增強了語文教學效果。
作文一直是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學生學習的難點。筆者認為,要想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教師可以運用“下水文”教學方法。教師只有親自“下水”,才能知道作文題目的難易程度,才能理清作文教學思路,以此指導學生寫出真正的好文章?;诖?,筆者每次作文教學,都會提前進行下水試煉,并以學生的角度進行反思總結,以此找出寫作過程中隱藏的問題難點。而正式上課后,筆者會進行針對性點撥指導,從而有效提升了作文教學實效性。除此之外,筆者也經常運用“以讀促寫”“讀寫結合”的教學方法。如,鼓勵學生按照《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寫作順序來描繪秋天的家鄉(xiāng)的美景;鼓勵學生在認真閱讀《皇帝的新裝》后,令其結合故事時代背景、人物性格特點等因素,續(xù)寫故事結局;鼓勵學生在認真閱讀《羚羊飛渡》后,在隨筆中記錄自身讀后感等。這些教學方法,提升了作文教學實效性,提高了學生寫作能力,也為學生日后學習生活夯實了基礎。
三、提升教學技能,提高教學質量
教師作為學科負責人,其自身的教學水平直接決定著課堂教學質量。對此,教師必須要通過多種途徑來提升自身教學技能,以此更好地設計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開展課堂教學活動,進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促進學生更好的學習發(fā)展。
筆者經常參加學校組織的聽評課活動,并與其他教師一起組成觀摩小組,對每名語文教師的教學優(yōu)點進行總結歸納,并結合班級學情進行實踐應用,以此形成適合本班學生的教學經驗。如,筆者在聽課過程中發(fā)現,有的教師在復習課上采用“板塊式”教學模式,即將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分成一個個教學板塊,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對此,筆者與該名教師進行了詳細交流,并在復習課上有效應用了此種教學模式。具體來說,筆者將語文教學分解成考試大綱解讀板塊、考試知識點歸納板塊、中考復習板塊等等,這樣新穎的教學思路給學生帶來了良好體驗,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此外,筆者也經常參加相關學校培訓,與其他教師一起學習交流經驗,并從中找到學習榜樣,促進自我專業(yè)成長。如此一來,自然利于提升教學技能,利于提高教學質量。
總之,語文具有十分重要的應用價值。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一定要跟隨教育改革發(fā)展,結合理論實踐來開展教學活動,以此才能有效落實素質教育,達成預設教學目標,促進學生更好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尚曉玉.初中語文教學中打造高效課堂的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4(17):37.
[2]顧雪龍.“讀寫結合”教學模式,構建高效初中語文課堂[J].語文學刊,2014(01):167+169.
[3]雷艷儀.初中語文教學有效性提升策略探討[J].語文學刊,2012(05):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