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慰萱 黃倩
摘要:生在信息技術高速發(fā)展時代的“95后”大學生所具有功利性傾向或隨波逐流的迷茫,使高校思政工作呈現(xiàn)反復性和復雜性。作為思政工作者,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我們應更貼近學生興趣與目光所在,利用新媒體策略引導學生認同并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修個人之德,行君子之道,樹立“義利統(tǒng)一”、“先公后私”的義利觀。
關鍵詞:“互聯(lián)網(wǎng)+”;“十九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8)38-0042-02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著重講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xiàn),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發(fā)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創(chuàng)建、精神文化產(chǎn)品創(chuàng)作生產(chǎn)傳播的引領作用,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fā)展各方面,轉化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
一、“95后”大學生的特點亟待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
作為一名高職院校的思政工作者,引導高職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可謂責無旁貸。但是,當前“貧富差距持續(xù)擴大,物欲追求奢華無度,個人主義惡性膨脹,社會誠信不斷消減,倫理道德每況愈下,人與自然關系日趨緊張”[1]這些社會難題在“互聯(lián)網(wǎng)+”的傳播及異化導致的負面影響和當前我國開放環(huán)境下憲政民主、新經(jīng)濟自由主義、歷史虛無主義等西方錯誤思潮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的沖擊,使得生在信息技術高速發(fā)展時代的“90后”大學生的特點鮮明。
一方面,“95后”大學生呈現(xiàn)出務實而又稍顯功利的特點,道德觀中出現(xiàn)功利主義的傾向。另一方面,部分學生信仰缺失,目標感不強,讓不走心,不在意,無所謂的“佛系青年”成為2017年青年人的新標簽。學生中功利主義傾向性和隨波逐流的迷茫感交織,都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呈現(xiàn)反復性和復雜性的特點。
如何解決這一問題,思政工作者可通過培育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觀,特別是對價值觀個人層面的理解和踐行,培育學生的個人之德,使學生辯證的對待義與利的關系。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利用新媒體的全面覆蓋,使學生正確的看待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國家利益的關系,樹立“義利統(tǒng)一”、“先公后私”的義利觀,將個人的理想愿望與祖國的繁榮富強聯(lián)系起來,進而達到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的思想境界。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當行“君子之道”
(一)個人之德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發(fā)端與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認為“核心價值觀,其實就是一種德,既是個人的德,也是一種大德,就是國家的德,社會的德?!盵2]人口與土地是國家的主要組成部分,人作為國家的最小單位,人無德不立,國無德不興。個人的品行德性直接影響一個國家的精神氣質。作為國家未來希望的青年,特別是有知識有文化的大學生,是未來建設中國的主要力量、中流砥柱,大學生的個人品德的培育就顯得尤為重要。
對于個人之德的重要性,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儒家思想也對其進行了深入的論述。儒家經(jīng)典《大學》中開篇之言:“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边@是儒家思想為政以德,教化世人的治國方略,以仁德治天下,使“物各有所當止處之也”[3]。
(二)修身是培育個人之德的必由之路
朱熹言明《大學》三綱領為“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儒家學派用其闡述了己立立人,己達達人的德政理念。同時,用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八條目”來通達個人修德立世、兼濟天下的治世途徑。習近平總書記曾用八條目解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三個層面,他說從某種角度看,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是個人層面的要求,齊家是社會層面的要求,治國平天下是國家層面的要求[2]。格物是對自然事物進行研討,致知是格物的結果,即對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的認識,誠意是修身的態(tài)度,既不自欺,也不欺人?!罢摹笔前串敃r社會提倡的道德規(guī)范,來規(guī)范自己的內心,消除不合理的欲望,然后才得身修。[4]這是儒家思想對個人之德的要求,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個人層面的要求的重要體現(xiàn)。
(三)行君子之道是個人修身的根本途徑
儒家把培養(yǎng)“內圣外王”的君子作為教育的最高目標。[5]“三綱八目”是儒家為了實現(xiàn)“內圣外王”的境界而倡導的修養(yǎng)論。那么行君子之道就是修身的途徑和要達到的根本目標。
什么是君子,在奴隸社會時期,君子并不與德行相關?!秶Z·魯語上》:“君子務治,小人務力?!彼?,奴隸主貴族階級皆是君子,而奴隸則為小人。春秋末期,“君子”與“小人”逐漸成為“有德者”和“無德者”的稱謂??鬃映缟芯又?,一部《論語》幾乎就是在論述如何做一名德行出眾的“君子”,記述君子之言、君子之行。“君子”一詞在《論語》中出達117次之多??鬃诱J為君子是具有最高道德修養(yǎng),德才兼?zhèn)鋸亩_到“內圣”,并能以至高品格感召教化民眾,從而成為“外王”的人。
三、“義利觀”是辨別君子的終極標準
孔子論君子之行總是和小人一同辨析,以小人之行來反襯君子之德。《論語·里仁》里說:“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孔子認為君子見利而思義;小人見利而忘義。這句話,可以直譯為君子可以道義告之,小人只能用錢財誘之。儒家義利觀認為要重義輕利,孟子更認為應“以義為上”、“舍生取義”。
義的含義是什么呢?墨子說:“義,利也?!保ā赌印そ?jīng)上八》)程頤有言:“義與利,乃公與私也”。他認為,義乃公利,利乃私利??梢娏x與利并不能對立起來,義也正是某種釋義下的利,某種程度上的利。如果把錢財、好處等同于利??鬃诱f:“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增廣賢文》),所以君子“見利而思義”,小人“唯利是圖”,君子小人之別,也不在于愛義還是愛利,而在于面對利益的時候,是否能守住原則,管住貪欲,先義后利。
四、打造校園云媒體,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義利觀”
義與利并不能完全割裂開,我們應當辯證的看待這個問題,正如我們應當辯證的看待部分大學生道德觀中功利主義傾向和冷漠疏離、隨波逐流的問題。
“社會的一些領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范,是非、善惡、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有所滋長,見利忘義、損公私肥行為,不講信用、欺騙欺詐成為社會公害,以權謀私、腐化墮落現(xiàn)象嚴重存在”[6]。這些常見的社會問題和屢見不鮮的負面新聞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的廣泛傳播,一方面導致了部分大學生對社會公信力的失望,對信仰的迷失;另一方面,導致了部分大學生進一步割裂了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關系,將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對立起來,認為二者不能兼容。思政工作者應及時糾正學生這種錯誤觀念,對學生進行正確、積極的引導。
以武漢軟件工程職業(yè)學院為例,學校以專業(yè)優(yōu)勢為依托,打造“互聯(lián)網(wǎng)+”為核心的校園云媒體。構建集資源、教學、學習、實踐于一體的思政課網(wǎng)絡教育教學平臺,進行了形勢政策課程網(wǎng)絡學習的教學改革,構建了以思想證實素養(yǎng)教育為核心的學生職業(yè)基本素養(yǎng)培育體系,貫通第一第二課堂。精心打造“武軟青年”微信公眾號、官方微信公眾號、官方微博、學院微博、學院微信公眾號,教師和學生骨干的博客、微博、微信公眾號等自媒體,形成覆蓋學生校園生活的“新媒網(wǎng)”。組建了“陽光學習小組”校園網(wǎng)絡宣傳隊伍,傳播青春正能量。
總之,面對部分學生功利主義傾向和信仰迷失的情況時,我們不必視為洪水猛獸,一味打壓,但也不能放任自流,任其演變?yōu)閭€人主義。找到學生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是“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多元價值觀的沖擊,以彼之道,還之彼身,利用新媒體來重新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義利觀”,“先義后利”、“先公后私”,真正認同并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習近平: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的講話[N].新華網(wǎng),2014-09-24.
[2]習近平.習近平: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N].新華網(wǎng),2014-05-05.
[3]朱熹.四書集注[M].長沙:岳麓書社,1988.
[4]張金桃.儒家修身觀及其現(xiàn)代意義[J].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5):324-328.
[5]顧明遠.論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對中國教育的影響[J].杭州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1):1-9.
[6]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Z].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