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雅 楊有蓮
【摘要】目的:128例婦科子宮肌瘤米非司酮治療。方法:選取我院2013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28例婦科子宮肌瘤患者作為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64例。觀察組患者給予米非司酮配合桂枝茯苓膠囊治療,對照組患者給予桂枝茯苓膠囊治療,對比兩組的治療效果和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偨Y:觀察組患者治療效果和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均優(yōu)于對照組,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米非司酮治療婦科子宮肌瘤的效果良好,配合其他藥物則能夠進一步提升治療效果,同時控制不良反應,后續(xù)工作中可給予推廣。
【關鍵詞】子宮肌瘤;米非司酮;桂枝茯苓膠囊;保守治療
前言:子宮肌瘤(Hysteromyoma)也被稱為纖維肌瘤、子宮纖維瘤,是人體較為多見、常見的良性腫瘤,多發(fā)于30~50歲左右的女性群體。此前的治療一般采取手術切除方式,研究指出保守治療也能較好地應對該疾病,我院針對相關問題進行了調查研究,所獲結果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3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28例婦科子宮肌瘤患者作為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64例。觀察組64例患者,年齡32~47歲,平均年齡(38.8±1.2)歲,輕度貧血患者18例,中度貧血患者11例,無重度貧血患者。肌壁間肌瘤28例,黏膜下肌瘤20例,漿膜下肌瘤16例。對照組64例患者,年齡33~46歲,平均年齡(38.5±1.4)歲,輕度貧血患者19例,中度貧血患者10例,無重度貧血患者。肌壁間肌瘤27例,黏膜下肌瘤22例,漿膜下肌瘤15例。兩組患者的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納入和排除標準①所有患者符合婦科子宮肌瘤的診斷標準。②所有患者知情自愿參與調查,簽署知情同意書。③排除患有重大疾病的患者。④本次調查未發(fā)生中途退出情況。
1.3方法觀察組患者給予米非司酮配合桂枝茯苓膠囊治療,對照組患者給予桂枝茯苓膠囊治療。觀察組患者經(jīng)期來臨前1~2天開始服用米非司酮和桂枝茯苓膠囊國藥準,米非司酮用量為12.5毫克/次,桂枝茯苓膠囊用量為12毫克/次,持續(xù)90天為一個療程。對照組患者經(jīng)期來臨前1-2天開始服用桂枝茯苓膠囊,用量為12毫克/次,持續(xù)90天為一個療程。本次調查以t檢驗計量資料,以x2檢驗計數(shù)資料。
1.4觀察指標本次調查主要對比兩組的治療效果和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治療效果細化為腫瘤變化、貧血情況改善兩個指標,腫瘤改善、貧血改善患者數(shù)/患者總數(shù)(64+29)x100%=總治療有效率。不良反應包括頭暈、惡心、心悸、腹部疼痛等。此外對患者月經(jīng)情況進行觀察,了解經(jīng)期恢復時間。
2.1患者的治療效果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上看,觀察組腫瘤變化、貧血情況改善均優(yōu)于對照組,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和月經(jīng)恢復情況對比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和月經(jīng)恢復情況,發(fā)現(xiàn)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更少,月經(jīng)恢復情況更理想,與對照組相比,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1子宮肌瘤進一步的研究表明,子宮肌瘤與激素分泌存在顯著關聯(lián),通常雌性激素分泌較多的情況下,患者罹患子宮肌瘤的概率較高,也有部分學者認為生長激素的過度分泌會刺激腫瘤形成和生長。另一部分學者認為,妊娠期子宮肌瘤的生長速度較快,這與妊娠期的激素分泌存在關聯(lián)。
3.2常規(guī)治療的不足和米非司酮的治療效果米非司酮是一種合成的甾體類藥物,該藥物的結構與孕激素十分相似,可以通過與受體結合對孕激素起到明顯的抑制作用,該作用下,患者體內(nèi)的黃體會加速溶解,體內(nèi)孕激素的水平也因此得到控制和降低。桂枝茯苓膠囊主治瘀血阻絡所致癥塊、經(jīng)閉問題。此外,也有研究指出米非司酮能夠對孕激素受體基因的轉錄和翻譯過程產(chǎn)生一定的抑制作用,降低靶組織中的孕激素含量,使子宮肌瘤無法獲取生長所需的血液,漸漸縮小。
在本次調查中,觀察組患者應用米非司酮配合桂枝茯苓膠囊治療的情況下,治療有效率達到92.47%,高于對照組的79.57%,不良反應方面,觀察組為6.25%,優(yōu)于對照組的12.50%。月經(jīng)恢復時間方面,觀察組也更具優(yōu)勢,體現(xiàn)了米非司酮配合桂枝茯苓膠囊治療子宮肌瘤的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