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菊麗 徐萌 張明俊 黃慶鋒 張榮萍
摘 要 采用露田栽培和室內(nèi)分析相結合的方法,研究不同濃度殼聚糖對番木瓜果實總酸、可溶性糖含量及糖酸比的影響。結果表明:殼聚糖明顯提高了番木瓜果實開花后50 d內(nèi)總酸含量,降低70~117 d總酸含量,其中0.5 g/L殼聚糖處理后的番木瓜果實可溶性糖含量和糖酸比最高。表明殼聚糖對提高番木瓜品質(zhì)和風味具有一定效果,0.5 g/L為最適濃度。
關鍵詞 番木瓜 ;殼聚糖 ;糖酸比 ;總酸含量
中圖分類號 S667.9 文獻標識碼 A Doi:10.12008/j.issn.1009-2196.2018.06.002
Effects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Chitosan on Total Acid Content
and Sugar/Acid of Papaya Fruit
LI Juli1) XU Meng2) ZHANG Mingjun3) HUANG Qingfeng1) ZHANG Rongping2)
(1 Guangdong Hongfeng State Farm, Huazhou, Guangdong 525145;
2 College of Agronomy, Hainan University, Haikou, Hainan 570100;
3 Tropical Corps Research Institute, Guangdong State Farms, Huazhou, Guangdong 525145)
Abstract The effects of chitosan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n total acid content, soluble sugar content and sugar/acid of papaya were analyzed by field cultivation and indoor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hitosan increased the total acid content of papaya fruit within 70 days of treatment but obviously decreased the total acid content after 70 days of the treatment. Of all the treatments the papaya fruit treated with chitosan at a concentration of 0.5 g/L gave the highest soluble sugar content and the highest sugar/acid ratio. This indicated that chitosan could increase the quality and flavour of papaya, and that the best concentration of chitosan was 0.5 g/L.
Keywords papaya ; chitosan ; sugar/acid; total acid content
番木瓜(Carica papaya L.)又名木瓜、乳瓜、萬壽果,是十字花目番木瓜科水果。主要分布在熱帶、亞熱帶地區(qū),如中國臺灣、海南、廣東、廣西、云南等[1]。木瓜是嶺南四大名果之一,素有“嶺南佳果”之美稱。含豐富的營養(yǎng)物質(zhì)[2],是一種藥食兩用瓜果,其花可供觀賞、果可入藥,能驅(qū)風、舒筋、鎮(zhèn)痛、消腫,民間常用來浸泡藥酒。味酸、性溫,含有蘋果酸、酒石酸、檸檬酸、琥珀酸、抗壞血酸等多種有機酸[3]。
殼聚糖(Chitosan)是一種具有生物活性的高分子化合物,是由甲殼素脫去乙?;D(zhuǎn)化而成的產(chǎn)物,在化工、醫(yī)藥、食品、農(nóng)業(yè)、環(huán)保等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農(nóng)業(yè)上主要應用于種子處理劑、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劑、植物病害誘抗劑、土壤改良劑、果蔬保鮮劑、降解性地膜、肥料等[4]。本試驗主要研究不同濃度殼聚糖對番木瓜總酸、可溶性糖含量和糖酸比的影響,以期為殼聚糖改善番木瓜品質(zhì)和食用風味提供理論基礎,對有效實施番木瓜農(nóng)業(yè)現(xiàn)代化種植具有重要意義。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選用國內(nèi)栽培面積較大的“日升”番木瓜[5]。殼聚糖:哈爾濱市弘昌農(nóng)業(yè)科技有限公司生產(chǎn)。 紫外分光光度計。
1.2 方法
1.2.1 試驗方法
試驗地點為廣東農(nóng)墾熱帶作物科學研究所試驗基地。番木瓜于2009年3月定植,采用露田栽培和室內(nèi)分析相結合,2011年6月番木瓜開花期選取無機械損傷、無病蟲害、大小均勻一致的40棵植株掛牌標記。設置4個不同殼聚糖濃度:0(CK)、0.1、0.5、1.5 g/L,均分成10組,每組分別用不同濃度殼聚糖直接灌施和噴壺噴灑處理,即葉面施肥和根部施肥并用,每株用液量1 L。
開花后第10天開始取樣,以后每20 d取樣一次,直到110 d后,分別于114、117 d取樣,觀測、記錄番木瓜果實的生長性狀。每處理采集3個番木瓜果實,用酸堿滴定法測定果實的總酸含量[6],用蒽酮比色法測定還原糖含量[7],根據(jù)番木瓜果實中可溶性糖與總酸含量,計算糖酸比[8]。
1.2.2 數(shù)據(jù)處理
用Excel 2003對所有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SAS9.0進行方差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殼聚糖對番木瓜果實總酸含量的影響
總酸含量是反映番木瓜品質(zhì)的重要指標之一[9]。由表1可以看出,0.5 g/L殼聚糖處理的番木瓜果實中總酸含量在開花后第50天最高,1.5和0.1 g/L處理次之,CK為最低。開花后第10天、第30天、第70天、第110天、第114天和第117天,0.5 g/L殼聚糖處理與CK間差異極顯著。
由圖1可知,不同濃度殼聚糖處理后番木瓜總酸含量均呈現(xiàn)明顯的S形,即開花后前50 d為果實中總酸含量的快速增長期,第50~70天為緩慢下降期,第70~114天為快速下降期,第114~117天為緩慢上升期。0.5 g/L殼聚糖處理在快速增長期的增長速度為0.045 g/d, 1.5、0.1 g/L的分別為0.043 、0.045 g/d,CK為0.042 g/d;在緩慢下降期期間,0.5、0.1、1.5g/L和CK的下降速度分別為0.006 5、0.004、0.000 5、0.000 5 g/d;快速下降期,各處理下降速度依次為0.025、0.032、0.040、0.034 g/d ,其中CK最低,0.5 g/L處理的最高;緩慢上升期,各處理上升速度是0.003、0.042、0.068、0.065 g/d。說明幼果期,0.5 g/L殼聚糖處理明顯提高果實總酸的積累速度,成熟期明顯降低果實中總酸含量。
2.2 殼聚糖對番木瓜果實內(nèi)可溶性糖含量的影響
由表2和圖2可知,番木瓜果實可溶性糖含量的增長是一個由緩到快再到緩的過程,即開花后前70d為可溶性糖含量的緩慢增長期,第70~110天為快速增長期,第110~114天為緩慢增長期,第114~117天為緩慢下降期。在快速增長期,0.5 g/L殼聚糖處理的增長速度為0.130 g/d,1.5、0.1 g/L及CK的增長速度分別為0.124、0.115、0.098 g/d。緩慢下降期,CK下降速度最快,為0.157 g/d,其他處理下降均不明顯。說明0.5 g/L殼聚糖處理有助于提高番木瓜可溶性糖的積累,減慢可溶性糖的分解。
2.3 殼聚糖對番木瓜果實糖酸比的影響
由表3可以看出,不同濃度殼聚糖處理的番木瓜果實糖酸比不同,其中,0.5 g/L殼聚糖處理的糖酸比最高,達47.5,CK最低,為32.6。CK與其他3個不同濃度殼聚糖處理間差異極顯著。
3 討論
目前,已有很多關于殼聚糖在調(diào)控果蔬品質(zhì)方面的研究報道,如殼聚糖改善不結球白菜營養(yǎng)品質(zhì),可明顯提高不結球白菜可溶性蛋白、絕大多數(shù)氨基酸、可溶性糖、維生素C的含量等[10]。本試驗結果表明,殼聚糖對于提高番木瓜糖酸比具有一定的效果,其中,0.5 g/L殼聚糖處理效果最佳。但殼聚糖對番木瓜果實不同生長發(fā)育期的影響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總之,殼聚糖對番木瓜果實可溶性糖和總酸有良好的影響,能促進果實生長發(fā)育,有利于番木瓜果實營養(yǎng)品質(zhì)的改善和口味的改良。
參考文獻
[1] 張育英,陳三陽. 熱帶、亞熱帶果樹分類學[M]. 上海:上??萍汲霭嫔纾?992.
[2] 劉曉棠,張衛(wèi)明,姜洪芳,等. 不同種類木瓜樣品的總有機酸含量測定[J]. 食品研究與開發(fā),2010(1):100-102
[3] 陳漫霞,顏戊利. 木瓜中微量元素含量分析[J]. 廣東微量元素科學,2004,11(11):54-56.
[4] 劉桂智,朱英波,杜金有,等. 殼聚糖在農(nóng)業(yè)上的應用研究進展[J]. 中國農(nóng)學通報,2007(8):377-381.
(下轉(zhuǎn)第1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