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興燕
摘要:數學一直都是基礎教學中極為重要的學科,為了更好地提升數學教學質量,探索有效的教學方式就顯得極為重要。融合生活元素進行數學教學則能夠讓課堂教學氛圍更為熱烈,讓學生的學習興趣得以激發(fā),讓數學知識能夠與學生的生活相互融合,從而達到高效教學的目的和效果。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8)27-0155-02
小學數學是小學教育階段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其中很多的數學知識都比較抽象,對于思維能力正處于起步發(fā)展階段的小學生來說,理解起來有著較大的難度,如果教師再進行枯燥的講解和灌輸,教學效率必然會很低。實際上數學知識源于生活,與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在當前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要注重教學生活化,把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現實生活情境相聯系,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深化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1.以教材為基礎,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資源
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之前,我們首先要明白的是,生活化教學只是一種輔助形式,最終還是要回歸到教材當中,所以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資源。例如在講授“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知識時,對于題目“從我家到學校有212米,每天要往返兩次,每天要走多少米?”其最大的目的并不在于資源本身,而是圍繞教材中的核心知識點,對生活中的各種數學原型進行聯想,以此來加強小學數學教學與生活的聯系,這些生活化教學最終都是以教材為基礎的。教師還要善于整合教材內容,在理解和領會教材編排意圖的基礎上,靈活組織和處理教材,把一些貼近學生實際生活、有利于學生學習的生活素材融入到教學中,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關注日常生活,捕捉學生的興趣點
數學起源于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數學的身影隨處可見,也到處存在著數學問題。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因此數學教學需要注重學生的日常生活體驗,將數學與日常生活巧妙地結合在一起,通過對日常生活所出現的問題進行解決的方式實現學生對數學知識以及技能鞏固和提升的目標。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巧妙地運用方法來引導學生認真觀察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真正的感受到數學與生活之間的緊密聯系,以此來拓寬學生對數學的認識寬度及視野,同時加強學生對數學體驗的積累。此外,筆者還讓學生結合我們教室中的物品來進行長度測量,讓學生感受不同單位長度的含義和內涵,并讓學生嘗試對不同單位之間的長度進行轉換,這樣讓長度單位變得更加具體、形象,也讓課堂教學更加活潑,具有魅力,激發(fā)了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動力以及熱情,讓數學課堂的教學富有活力以及激情。
3.加強數學練習,提高生活化教學
加強教學內容的生活化,使學生認識到生活與數學之間的聯系,對相關數學知識產生興趣與認同感,進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因此,在備課期間,教師要將概念性知識轉變?yōu)楝F實問題,深入學生生活,發(fā)現學生生活中的數學元素,用學生可以接觸到的實際數學問題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活動。注重教學內容的生活化,更可以寓教于樂,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在加減乘除教學過程中,教師完全可以將學生實際生活融入到教學之中。
4.數學問題生活化,感受數學價值
數學教材呈現給學生的大多是抽象化、理性化、標準化的數學模型,教師如果能將這些抽象的知識和生活情景聯系起來,引導學生體驗數學知識產生的生活背景,學生就會感到許多數學問題其實就是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這樣,不僅把抽象的問題具體化,激發(fā)了學生解決問題的熱情,還使他們切實地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原型,讓學生真正理解了數學,感受到現實生活是一個充滿數學的世界,從而更加熱愛生活、熱愛數學。教學時,讓學生為自己的校園設計植樹方案,可以進一步幫助學生體會在現實生活中許多事情都有與植樹問題相同的數量關系,感悟數學建模的重要意義。
5.開展研究性學習,培養(yǎng)自主學習意識
所謂研究性學習,即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從日常生活中選取有研究價值的選題,進行相關的探討和研究,以主動地獲取知識、主動發(fā)現和解決問題的一種學習方式。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著重強調要以學生為中心進行教學,在這樣的前提下,研究性學習無疑是一種比較合適的方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主動發(fā)現、研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主動地學習數學。比如學生在掌握了“平均數”知識之后,可以選取一個研究主題,讓學生親自到實際生活中參與社會調查,調查某一地區(qū)內的家庭年均消費,激起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濃厚興趣。
6.運用生活理論創(chuàng)新數學教學
傳統(tǒng)的數學教學模式極少能夠給學生實踐展示的機會,不利于學生真正理解掌握知識,降低學習效率。運用生活中學習得到的理論知識結合數學學習能夠將數學與生活緊密結合,加深學生學習印象,提高學習效率。教師應在課堂上給予學生自我表現的機會,利用其自身的實踐經驗輔助學習。新課標改革對教學有了創(chuàng)新的要求,促進教學人員對自身教學方案思考,糾正。為了更好地實現教學創(chuàng)新,教師要做到理念創(chuàng)新,保持教學理念與時俱進,以現代化信息技術作為輔助工具,引導學生創(chuàng)新學習,自主思考。這樣不但直觀讓學生理解統(tǒng)計的概念,還可以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新技能。還可通過應用問卷調查、事件統(tǒng)計等任務布置加深小學生對統(tǒng)計與概率的知識掌握,并應用到生活當中。
總之,在當前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的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要深入分析學生的日常生活,立足于教材,借助生活中的數學元素,引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 吳秋華.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研究[J].明日風尚,2012(23):230.
[2] 楊俐娜.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J].亞太教育,2011(0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