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美翠
摘要:生活在當代這樣一個大的社會文化環(huán)境中,每一個人總是要與周圍的個體發(fā)生各種各樣的交流與聯(lián)系,形成各式各樣的人際關系。人際關系是生活的基礎。大量的心理學研究表明,人際關系對人的身心健康、事業(yè)成功與生活幸福有重要的影響。大學生作為特殊群體,在大學生活中遇到各式各樣的人際關系的問題,而大學生面對日益激烈的競爭,如何正確處理好人際關系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大學生;人際關系
中圖分類號:H17;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11-0246-01
一、人際關系的內(nèi)涵
人際關系包含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人際關系是指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包括社會中所有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以及人與人之間關系的一切方面。而狹義的人際關系是指人與人之間通過交往與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的心理關系。它所指的是人與人之間的心理關系;有一系列的心理成分構成;在彼此的交往中建立和發(fā)展起來??梢哉f,人際關系是與人類起源同步發(fā)生的一種極其古老的社會現(xiàn)象。一般意義上的人際關系是指狹義的人際關系。
二、當代大學生遇到的人際關系問題
1.缺少知心朋友。大學生平時在校人際交往感覺良好,沒有什么問題,但當自己存在情緒需要找人傾訴時,卻發(fā)現(xiàn)無人可找。這時,自己不免感到孤獨,內(nèi)心感到壓抑,對自己的交友方式表示懷疑,缺乏自信。
2.與個別人感覺到難相處。大學生在與周圍人相處時,總感覺自己與個別人的觀點矛盾,無法產(chǎn)生共鳴。這容易引起與他人的爭吵,不利于我們?nèi)穗H關系的交往。這些煩惱會影響個人的情緒,重則影響個人的生活與學習。
3.與剛認識的人無話可說。大學是與社會接軌的開始,在大學中,我們會遇到各式各樣的人,很多大學生進入大學不知如何結交新朋友,或與剛認識的人聊天時經(jīng)常冷場,這時,我們就會感到緊張、不知所措,容易說錯話,引起誤會。這會給大學生以后的人際交往留下陰影,產(chǎn)生抵觸心理。不利于與他人的交往。
4.社交恐懼癥。部分大學生存在社交恐懼癥。這類大學生害怕、恐懼與他人交往,當被迫必須與他人交往是會緊張、臉紅、心跳加快,一直處在一種焦慮的心理狀態(tài)。
5.與他人交往過于平淡。這類大學生通常與周圍人的關系大都為點頭之交,沒有人值得他牽掛,也不會有人關心他。這時,他常常會感覺到孤獨、空虛、迷茫,壓抑,仿佛世界中只有他自己。
6.經(jīng)常與身邊的朋友吵架冷戰(zhàn),遇到事情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這類大學生長時間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經(jīng)常情緒化,不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彼此之間的問題無法得到正確的解決。
三、解決當代大學生人際關系問題的方法
1.要與他人平等相處,和睦友好,既要相互關心又不干涉他人的私事。注重個人修養(yǎng),克服不良行為習慣。相互尊重,不同興趣愛好、不同性格、不同行為習慣的同學應相互寬容、謙讓。相互信任,主動溝通,彼此之間有隔閡,應該及時談心、溝通。不要背后說她人壞話,(閑時常思己過,背后莫論人非)尤其要尊重他人的隱私。不要有過分的占有欲,不要不拘小節(jié),不要過分強調(diào)個人空間。
2.大學生要克服社會心理學中的知覺偏差,首因效應。人們通常通過對一個人最初的印象而判斷他人。往往在還不了解的情況下,對他人的印象就已經(jīng)形成。對于最初有不好印象的人在以后很長的一段時間也不會改變。先入為主的觀念會影響我們?nèi)粘I钪械娜穗H交往。
3.對于與剛認識的人無話可說,不知如何與他人交往的同學??梢远鄥⒓右恍┥鐖F活動,不斷的鍛煉提高自己。也可以多看書,學習一些與他人交往的技巧。大學生要注意加強交往的實際鍛煉,把握技巧,就一定會形成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良好的人際關系依賴于思想上的溝通、彼此之間的了解。注意與他人交談,要彼此交換看法,彼此之間都敢興趣的話題更容易讓彼此之間產(chǎn)生共鳴。豐富自己,提升自己的內(nèi)涵,使自己在與他人交往中有話可說。
4.學會贊揚、學會主動。贊揚會增強個人的自信心,主動會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心理學家認為,贊揚會激發(fā)出自己內(nèi)心的力量,調(diào)動個人的積極性,讓他人感受到自己被肯定的喜悅。主動與他人攀談,同時要注意自己的言辭,恰當?shù)难赞o有利于增加他人對自己的好感。過于犀利的言辭有可能會傷害他人,有損自己的形象。對他人提意見批評時,要注意場合,不注意場合會打擊他人的自尊與信心,易與他人產(chǎn)生隔閡。
5.建設性爭吵。世界上沒有一種長久的親密關系是長期和平的。分歧、爭吵、區(qū)別而又融合是一切令人滿意的人際關系的恒定特征。為此,處于人際關系之中的雙方應懂得爭吵是關系存在的一部分,為了維持雙方融合的感情關系,雙方必須學會建設性的應對必然會發(fā)生的沖突。就事論事,表達你積極或消極的情緒,提出一些能使對方表達關心的問題,等待自然的和解,不要一味的妥協(xié),提出一些能增進雙方關系的積極建議。
6.存在社交恐懼癥的同學建議咨詢一下心理老師或是心理醫(yī)生,及時疏導,找出其中的問題,并及時解決。
指導老師:趙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