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維平(1957— ),四川人,博士,上海音樂學院音樂學系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國家重點學科—上海音樂學院中國古代音樂史研究方向學科帶頭人,上海音樂學院中日音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上海音樂學院賀綠汀中國音樂高等研究院中國與東亞古譜研究中心主任,中國音樂史學會理事,中日音樂國際比較學會會長,國際傳統(tǒng)音樂學會(ICTM)東亞分會音樂史料學會主席。
1988年畢業(yè)于上海音樂學院音樂學系中國音樂史專業(yè),師從陳應時教授。翌年獲日本文部省獎學金赴日攻讀音樂學學位,師從日本音樂史學家·大阪教育大學教授馬淵卯三郎 (Mabuchi Usaburo) 獲文學碩士(1992年,音樂教育學);日本民族音樂學家·大阪大學教授山口修 (Yamaguchi Osamu) 獲大阪大學文學博士(1997年,藝術學·音樂學)。1996~1999年任教于日本同志社大學。1999年回國任教于上海音樂學院至今。
研究視野從中國古代音樂史逐步擴展到日本及東亞諸國,1995-1996年作為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成員曾兩度赴越南對越南宮廷樂進行實地調查。從而由東亞向著亞洲音樂的全域展開。專著有《中國古代音樂文化東流日本的研究》(2004)、《中國與東亞諸國的音樂文化流動——趙維平音樂論文集》(2006)和《中國與東亞音樂的歷史研究》(2012),合著多部?!吨袊糯魳肥贰方滩模?015)。以中、日、英文撰寫的論文70余篇,發(fā)表于日本、韓國、香港、國內(nèi)等學術刊物。曾擔任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校外課程監(jiān)督員以及日本NHK《交響樂》雜志世界音樂動態(tài)中的中國音樂部分的特約撰稿人。主持多項全國藝術科學項目。獲批2005年度上海市浦江人才項目、全國藝術科學“十五”規(guī)劃項目(2005)、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項目(2009)以及上海市等各級多項研究課題。曾在東京藝術大學、美國密西根大學、多倫多大學、韓國中央大學、越南國家音樂學院、中央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武漢音樂學院等多所院校講學。本科期間以《歷史上的龜茲樂與新疆十二木卡姆》與《唐傳五弦琵琶譜的譜字音位與定弦的我見》兩論文分別獲中國文化教育局、中國音樂史學會及中國劉天華音樂基金會二等獎和三等獎(1987)?!吨袊糯魳肺幕瘱|流日本的研究》獲宋慶齡基金會第四屆“孫平化日本學學術獎勵基金”專著類二等獎”(2005)?!吨袊c東亞音樂的歷史研究》著作在第九屆中國音樂金鐘獎理論獲優(yōu)秀獎(2014)。開設的《東方音樂》課程2017年度獲上海市高校市級精品課程。指導多名碩博學生獲得中國音樂史學會論文評選的1-3等類項獎。2006年12月~2007年2月赴日本東京藝術大學高端研究訪問、2009年9月~2010年8月赴日本京都國際文化研究中心任客座教授。組織、主持召開多次國際學術研討會:“第五屆、第十二屆中日音樂比較國際學術研討會”(2003年、2017年上海音樂學院)、“中國與東亞古譜國際學術研討會”(在上海音樂學院舉行系列學術研討會2005、2008、2009、2016)。
(王宣城/文)
1. 2007年4月,山口修教授在上音演講時擔任翻譯
2. 2009年11月,在奈良正倉院前
3. 2010年7月,在日本長崎明清樂保存會作明清樂調查
4. 2013年7月,帶領學生做絲綢之路沿線洞窟音樂圖像考察,在大同云岡石窟前合影
5. 2014年9月,與盛中亮先生在密西根大學音樂廳
6. 2014年10月,帶領研究小組赴印度阿旃陀石窟作絲綢之路音樂遺跡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