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杰龍 董瑜伽 朱怡
摘 要 論文參考香港三所著名大學圖書館的空間功能和服務布局設計,利用空間的可塑性通過對空間進行多樣化設計,從人數、聲音及隱私性三種因素的分層進行空間設定,通過合理的管理模式來實現對讀者的分流,以提高空間的利用率和讀者的滿意度,讓讀者可以依其使用目的自由地利用圖書館。
關鍵詞 圖書館空間 圖書館彈性管理 高校圖書館
分類號 G258.6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8.07.008
Abstract In reference with the space functions and service layout designs of the three well-known university libraries in Hong Kong, an investigation was made in this paper to the diversified design of the libraries which was achieved by use of the flexibility of space. The space of the libraries was set according to such three factors as number of readers, sound and privacy, and the readers in the libraries may be diverted conveniently through a mode of reasonable management, so as to enhance the usage efficiency of the library space and the satisfaction of the readers, who may use the libraries freely as they intend.
Keywords Library space. Library flexible management. University libraries.
圖書館作為主要學習空間,對于館內空間的規(guī)劃,不僅應當提供相當充足的閱讀空間,同時也應考慮讀者的多種學習需求。讀者在進入圖書館后,第一時間會面臨一次空間的選擇,從樓層到館藏,從學習的內容到學習的方向,學習時間或者光照及溫度都有可能成為影響因素。不同的需求引發(fā)了讀者入館后的第一次的分流。讀者的分流本身就是一種讀者選擇的自然行為,其選擇的原因受主觀及客觀因素影響。面對讀者分流,圖書館應通過設計多種空間,讓讀者擁有更多選擇的同時,引導讀者分流到不同的空間。從這種目的出發(fā),圖書館在空間設計時應盡量考慮提供多樣化的空間以滿足讀者的選擇,以實現精細化的服務,讓讀者可以依其使用目的自由地使用圖書館。而從圖書館管理角度出發(fā),則可通過在有限的空間里提高空間的多樣性,有效提高空間的利用率?;谶@樣的理念,本文以香港三所大學圖書館為例來分析圖書館空間的多樣化設計。
1 香港三所大學圖書館服務空間布局基本情況
香港大學(以下簡稱港大)、香港中文大學(以下簡稱港中大)及香港科技大學(以下簡稱港科大)三所大學圖書館通過空間布局和服務功能布局,從人數、聲音及隱私性三種因素來進行空間設定,并且通過合理的管理模式來實現對讀者的分流,以提高空間的利用率和讀者的滿意度。
香港的三所高校圖書館已經設置了共享空間及討論室,在空間布局上突破了小型布局,實現了多功能化下的大開間布局。圖書館的藏、借、閱覽、參考服務等基本功能的單獨空間進一步淡化,具體數據見表1。
在空間設計方面,圖書館設計了不同類別的功能性空間,用來滿足讀者不同的學習需求、課程需求及個人學習習慣,如協作學習區(qū)、IT區(qū)、休閑區(qū)和自習區(qū)。其中,港大在在2012年設置了多功能區(qū),港中大設置的進學園均為混合型空間。
由于香港高校圖書館實現了無線網絡全覆蓋,因此,目前圖書館的服務基本實現了各功能集成化管理,讀者可以在圖書館空間的各個角落進行檢索及信息獲取,實現目錄查詢、上網、資料獲取等。
除此以外,隨著個人筆記本電腦的普及,29.2%的讀者會攜帶個人筆記本電腦到圖書館學習[1]。如果不能為讀者提供電源,將影響讀者的滿意度,降低圖書館的用戶體驗。香港三所高校在電源的保障上,即實現數字化集成服務的必備條件,也體現了設計的人性化,電源位置不僅合理、美觀整潔且實用性強。
2 圖書館空間設計
根據讀者需求的多樣性,學習空間在設計時需要考慮使用者以下這幾個方面的基本需求。(1) 人數因素:單人、多人;(2) 行為/聲音因素:自習/靜、演練/討論;(3) 隱私性:相對獨立的空間,公共空間。其中,人數和行為因素屬于讀者使用圖書館的客觀需求,隱私性因素為空間屬性。讀者在選擇使用空間時,需滿足基本的客觀使用需求,而讀者最終選定空間所具備的隱私因素則受讀者的主觀偏好影響。根據使用者可能在圖書館的空間需求可簡化為表2所示的空間模型。
在圖書館使用過程中,我們觀察到讀者喜歡在公共區(qū)域的單人演練(發(fā)聲) 類空間練習英語或準備報告。在開放空間內,如果沒有發(fā)聲類閱讀,讀者則喜歡在學習隔斷空間學習,隱私性處于開放型及封閉型之間。
2.1 根據人數因素進行空間設計
根據使用人數因素(單人-小組-大組),設置可容納不同人數的學習或討論空間。以小組討論室為例,對小組討論室的容納人數設計上應呈現由少至多的層級,避免將所有討論室設計為統(tǒng)一大小。例如,4至5人的房間,6至8人的房間及9至12人的房間三種類型,按照一定比例配置。如港大在圖書館3層的19間討論室房間包含4人間1個,6人間11個,8人間7個。
小組討論室的人數設置,除進行試用測試獲得相關數據作為參考外,還可以考慮在較大的空間內使用輕便的隔斷,其隔斷區(qū)域視預約情況及高峰時期使用情況進行調整,通過可組裝拆解的隔斷將空間化整為零或歸零為整。這樣不僅增加了空間的靈活性,而且減低了人數因素的限制。以港科大圖書館的輔導室為例,正常情況下用隔板拆分為3個獨立的空間。每個房間可容納6至10人。在有20人以上的培訓需求時,可將隔板打開,打通成為一個整體空間。類似可拆解組合的空間設計在港大和港中大圖書館中也有設置。
2.2 根據聲音因素設置不同類型空間
無論是單人使用者還是多人使用者,對空間內的音量及隱私性都有不同程度的需求。根據聲音因素,對空間進行分層是空間多樣性的另一個可行的方案,即設計空間時將空間內允許的音量分為三層(極靜-一般-鬧)或簡化為兩層(自習-研討)。以港大為例,港大有融入在書庫內的閱覽桌(大開間式,隱私性較差),也有隔斷的個人學習空間(隱私性中等);有臨近討論區(qū)的學習區(qū)域(音量中等),也有不允許帶手機和電腦進入的深度學習空間(極安靜)。港大的深度學習空間不允許讀者攜帶電子設備入內,考慮到了電腦及其他電子設備可能會成為注意力分散的主要原因[2]。由于手提電腦、手機等設備的普及,不少學校已經開始意識到電子設備對于讀者學習專注性的影響。國內已經有高校圖書館呼吁為手機放假,設置手機集中存放區(qū)域[3-4],讓讀者脫機入館。
聲音也可以作為空間的標識,提示讀者相應空間屬性。由于讀者對于圖書館的傳統(tǒng)印象為安靜,在討論空間可以適當設置背景聲音,如在討論區(qū)播放視頻或打開電視[5]。通過添加背景聲音,幫助讀者感知空間的聲音因素級別,更好地利用空間。
2.3 具有相似聲音因素的低隱私性空間相互聯通
在隱私性較低的開放性空間內,討論區(qū)及休閑區(qū)的功能對于人數因素及聲音因素的要求相似。休閑區(qū)在設施上一般會增設自動售貨機、試聽設備,如電視等,并且允許進食。討論區(qū)可能配有電腦,可書寫的白板等設備。但是無論在論討論區(qū)還是在休閑區(qū)均可自由討論,加上各館已全面覆蓋無線網且插座充足,兩個區(qū)域可以不設圍墻或隔斷。
圖書館設計時可以通過顏色、家具和內飾的轉變來對區(qū)域進行劃分,避免明確的物理的界限。雖然所設計的功能區(qū)在同一樓層,可利用地板鋪面的顏色材質不同、天花板造型的不同以及整體空間的跳色,區(qū)分出區(qū)域不同的空間屬性[6]。香港三所大學中,除港科大將休閑區(qū)與其他區(qū)域用落地玻璃隔開外,其他兩所大學的圖書館均將休閑區(qū)融入自由討論的區(qū)域。三所大學規(guī)定除休閑區(qū)外,其他區(qū)域不允許進食。港大圖書館在2013年新改造的圖書館三層學習空間的設計中,對于學習、協作、IT及休閑各區(qū)域作為圖書館學習空間并沒有倚重一方,各方面的比重比較均衡。
2.4 利用空間的功能可塑性,設置多功能空間
在大開間的討論區(qū)或者休閑區(qū),應使用輕便的家具,保證空間具有拆分組合的靈活性,便捷移動的家具方便圖書館工作人員,也方便讀者。圖書館因講座或培訓需要,會臨時改造空間,如港中大的進學園平時可作為開放討論的空間[7],而活動結束后,又可以將所有家具歸位。對于讀者來說,他們可自行移動座椅和桌子,擺放成學習需要的狀態(tài)。通過對空間內布置的微調,圖書館可根據使用需求對空間大小進行調整或改變使用功能。
3 香港三所高校圖書館的空間管理模式
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自由地使用圖書館的各個區(qū)域和空間,這就需要圖書館必須提供一套合理的空間管理模式來進行保障。
3.1 空間的彈性管理
空間的彈性管理,即在同一空間內設定多種管理方式,包括預約方式和使用辦法等,在一定條件下可相互轉換。通過空間的彈性管理,可減少高峰時間空間空置浪費的情況。例如,港科大圖書館館內的個別教室中,桌子上裝有高配置的電腦。教室門口有課程安排的時間表,在沒有課程的時間段,學生可自由進入,使用教室中的電腦。而其他沒有配備電腦的教室,在非教學期間可作為學生自習的區(qū)域。在港大圖書館,研究生自習單間預約成功后,讀者可使用固定位置的單人學習空間兩周。由于學習單間的使用周期較長,而使用者并非一直待在圖書館,因此每個空間配備帶鎖的柜子供學生存放貴重物品。當學習空間的使用者不在時,其他學生可臨時使用空置的桌椅。而三所高校的小組討論室采用預約系統(tǒng),對于預定者在遲到10-15分鐘之后自動取消預約,資源重新放出供讀者使用。三所高校圖書館小組討論室的基本信息對比如表3所示。
3.2 空間使用權限的半開放化
不同空間的讀者使用權限和優(yōu)先權不同。通過規(guī)定使用者范圍,設定使用者優(yōu)先級,以保證空間給最合適的讀者使用??梢酝ㄟ^此舉提高空間的有效利用。以港大為例,大學主館有一千以上的座位。座位的使用分為需要預約和無需預約兩種。有36個獨立學習空間僅對高年級的學生開放(半開放化),另有11個獨立的學習空間對所有在讀學生開放(全開放化)。這些獨立學習空間因其較高的隱私度和較少的數量均需要通過系統(tǒng)預約。前者每次使用半個月;后者每次可使用4-5個小時,每天三個時段開放。除獨立學習空間外,另有部分開放式的學習桌也需要預約,學生每次最多預約4-5個小時,一個小時未啟用則重新開放預約,一定程度避免了因使用高峰而帶來的占座情況。
3.3 公共區(qū)域明確告知
對于使用電腦或者討論室均需提前預約,超過預約時間未啟用則重新開放申請。讀者可以在區(qū)域了解相關空間占用的情況及可用的資源。在港大和港中大的圖書館,學生使用公用電腦需要通過系統(tǒng)預約,且有使用時間的限制。港大圖書館規(guī)定,學生每天最多可以使用2個小時。對于公共電腦管理,哪些電腦被預約,那些電腦空閑,在公共區(qū)域有顯示屏顯示。
4 結語
圖書館的功能由以往的安靜閱讀空間,已發(fā)展成為了具備多種功能的復合空間。圖書館的模式,從讀者中心變成圖書中心又在近十幾年轉變?yōu)閷W習中心[8]。在圖書館里,應該既能找到一個安靜閱讀和思考的讀者,也能找到與他人熱烈討論的讀者。圖書館向學習空間發(fā)展的趨勢背后也應當具備更好的包容性。
發(fā)展學生的研究能力和協作學習能力是高等教育的主要目標。由于圖書館豐富的文獻收藏,便捷的文獻信息獲取環(huán)境,人性化的學習氛圍,圖書館正在成為學習的最佳空間。香港的三所高校圖書館,在圖書館的多樣性空間和彈性管理上的設計具有一定通性,在個別方向也具有自己的特色。圖書館為協作式學習和研討式學習提供技術支持,已經成為主要服務內容。
空間的多樣性設計可以以人數、聲音及隱私性由低至高的分層做為參考,但并不僅限于此三種因素。充分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和家具設計,實現學習、研討座位和功能的靈活組配,通過靈活設定空間管理辦法,才能最大限度滿足讀者學習的需求。與此同時,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要求圖書館必須在各個空間有無線網絡覆蓋,能夠使讀者在圖書館任何地方,任何位置都能夠使用到網絡。通俗點說,真正好的網絡是在圖書館衛(wèi)生間內都可以覆蓋到的網絡。
對于讀者的空間使用引導也是不容忽視的環(huán)節(jié),即圖書館應注意對圖書館各空間的設施及位置予以充分宣傳,讓讀者了解其擁有的選擇權。圖書館在提供多樣空間的同時,也要保證各空間都有一套符合本空間使用目的管理辦法。
最后,圖書館必須注意的是空間利用的各個細節(jié)。圖書館的功能已不僅僅是“館”和“藏”,而是向“交流”和“互動”方向轉變。圖書館空間的設計應在各個環(huán)節(jié)、各種細節(jié)中體現本館或本校的格調和品質。高校圖書館的設計和空間布局也應當符合大學的氣質和品味。引用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館長李露絲女士話:圖書館的發(fā)展一定要符合或滿足大學的發(fā)展規(guī)劃,與大學的發(fā)展理念相配合,要將圖書館建設成首屈一指的研究型圖書館。
參照香港三所大學圖書館的建設理念,根據學生的信息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需要對圖書館服務空間進行整體設計,突出圖書館作為學校共享學習場所和學習交流中心的功能。只有通過圖書館獨特的空間布局,才能吸引讀者來到圖書館,了解圖書館,使用圖書館并愛上圖書館,才能真正將圖書館建設成為一個開放共享的學習和交流空間,建成為大學的資源和學術交流中心。
參考文獻:
喬麗.高校圖書館閱覽空間讀者行為模式分析 [J]. 蘭臺世界,2014(23):131-132.
PARETTA L T, CATALANO A. What students really do in the library[J].The Reference Librarian,2013(54): 157-167.
北大圖書館.參與脫機自習,發(fā)現更好的你[EB/OL].(2015-04-16)[2017-11-02].http://lib.pku.edu.cn/portal/news/0000001073.
陳琦,郭彥伶. 組圖:重慶西南大學推出“脫機自習室”克服手機依賴[EB/OL].(2015-12-14)[2017-11-02].http://cq.
people.com.cn/n/2015/1214/c365401-27316021.html.
WEBB K M, SCHALLER M A, HUNLEY S A. Measuring library space use and preferences: charting a path toward increased engagement[J].Project MUSE, 2008(8):407-422.
潘儷文.香港的大學圖書館室內設計分享[EB/OL]. [2017-11-02].shslc.ltsh.ilc.edu.tw/epaper/epaper111/專題研究全文.pdf.
劉麗芝.圖書館學習空間利用初探:以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進學園”為例[J].圖書館論壇,2014(5):107-113.
BENNETT S. Libraries and learning a history of paradigm change[J]. Project MUSE, 2009(9):181-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