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濤,夏 磊,張文華
(1.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篩查中心,河南 鄭州 450052;2. 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兒科,河南 鄭州 450052;3.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核磁共振科,河南 鄭州 450052)
卵巢腫瘤是一種婦科常見的惡性腫瘤和女性生殖系統(tǒng)疾病,發(fā)病率在婦科腫瘤中居第2位,且致死率高于宮頸癌和子宮內(nèi)膜癌,因此該疾病的發(fā)生給女性患者的身心健康、生活質(zhì)量以及生命安全均造成了嚴重的影響[1]。由于卵巢腫瘤包含了單純性漿液囊腫、囊腺瘤、畸胎瘤、Brenner瘤以及卵巢惡性腫瘤等多種類型,且各種類型腫瘤的治療方式均具有一定的差異,為此在對患者進行治療前,首先需明確患者腫瘤的類型或分期,才能進行針對性的治療。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一種有效的婦科腫瘤診斷技術,其具有三維成像以及對軟組織比較度較好等多種優(yōu)勢,因此被廣泛應用于臨床各類疾病的診斷中[2-4]。本文主要分析了卵巢腫瘤的MRI影像學特征,并探討MRI在卵巢腫瘤診斷中的應用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擇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53例卵巢腫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患者年齡34~58(46.2±2.3)歲,所有患者均表現(xiàn)為不同程度的腹痛、陰道不規(guī)則流血以及腹部包塊等癥狀,在此次研究和診斷前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患者先行MRI檢查,檢出單純性漿液囊腫18例,囊腺瘤6例,良性畸胎瘤9例,巧克力囊腫9例,冠囊腫1例,Brenner瘤2例,卵巢囊腺癌1例,轉移瘤2例。再行手術病理檢查,檢出單純性漿液囊腫18例,囊腺瘤8例,良性畸胎瘤9例,巧克力囊腫10例,冠囊腫2例,Brenner瘤2例,卵巢囊腺癌2例,轉移瘤2例。
1.2方法采用德國Siemens公司1.5T超導型MRI成像儀和正交體線圈對所有患者進行檢查,先采用T1加權矢狀位像對患者卵巢部位進行定位,定位時采用常規(guī),其中TE為16~22 ms、TR為310~510 ms,然后再對T1加權軸位像以及T2加權矢狀位、冠位和軸位斷層進行掃描,在T2加權像中,一部分患者采用常規(guī)自旋回波序列(SE)(其中TE為85~95 ms、TR為2 100~2 500 ms、視野FOV為30~33 cm、層厚6 mm、間隔1.6 mm,矩陣256×128,連續(xù)激勵2次),一部分患者采用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SE)(其中TE為90~105 ms、TR為3 600~5 100 ms、視野FOV為22~32 cm、斷層層厚5 mm、間隔1.6 mm、回波鏈長度15~20、矩陣256×195,連續(xù)激勵4次)。此外,為了降低因患者呼吸運動以及血液流動造成的偽影,在診斷過程中,還采用了呼吸補償、上下預飽和、流動補償?shù)燃夹g。針對于病灶較為隱匿的患者,還需進行T1加權像增強掃描,方法為靜脈內(nèi)注射0.2 mm·kg-1的GD-DTPA注射造影劑,在檢查過程中,若發(fā)現(xiàn)患者存在腹水或盆腔腫塊,為觀察患者是否存在合并腹腔種植病灶,需采用T1加權增強掃描、T2加權以及脂肪抑制技術,對患者的盆腔進行掃描,再掃描腹部至膈頂。利用正交體線圈對患者盆腔進行相控時,需預飽和前后腹壁的脂肪組織,以降低過強脂肪信號對患者卵巢腫瘤和盆腔解剖結構病變顯示造成的影響。
1.3觀察指標比較分析所有患者的MRI影像學資料和手術病理結果資料,分析MRI診斷的準確性、敏感性及特異性,并進行計算[5]。
2.1MRI與手術病理檢查結果比較MRI檢查出單純性漿液囊腫18例,囊腺瘤6例,良性畸胎瘤9例,巧克力囊腫9例,冠囊腫1例,Brenner瘤2例,卵巢囊腺癌1例,轉移瘤2例。再行手術病理檢查,檢出單純性漿液囊腫18例,囊腺瘤8例,良性畸胎瘤9例,巧克力囊腫10例,冠囊腫2例,Brenner瘤2例,卵巢囊腺癌2例,轉移瘤2例,說明了MRI對卵巢腫瘤良性病變的定位與診斷與手術病理結果一致,對惡性腫瘤診斷的病變范圍及正確率與手術病理檢查結果也基本保持一致,診斷結果的符合率高達90.6%。見表1。
表1 MRI與手術病理檢查檢出結果比較 n
2.2各類型卵巢腫瘤的MRI表現(xiàn)1)單純性漿液囊腫: 所有患者T1WI為均勻一致的低信號區(qū),且顯示囊壁薄而光整,病變均為邊界清晰,T2WI病灶內(nèi)無間隔,為均勻一致的高信號區(qū);2)囊腺瘤:增強后輕-中度均勻強化,T1WI顯示為均勻一致的低信號區(qū),T2WI均顯示均勻的高信號;3)良性畸胎瘤:為多房囊實性腫塊,邊界清楚,囊液不均勻,T1WI、T2WI均為混雜信號(瘤體內(nèi)T1WI、T2WI呈長信號,脂肪內(nèi)T1WI、T2WI呈短信號),其中6例呈囊實混合性,3例同時含有軟組織、骨骼、脂肪、鈣化成分,脂肪抑制后可被抑制,對6例患者進行增強掃描后,囊內(nèi)結節(jié)和囊壁輕度強化;4)巧克力囊腫:也被稱之為子宮內(nèi)膜異位囊腫,囊腫呈橢圓形、邊緣清晰且與鄰近結構分界不清,MRI均為不均勻信號,可見長T1WI、長T2WI、短T1WI、長T2WI以及混雜信號,9例患者病灶邊緣均與子宮及周圍結構分界不清的粘連信號,3例有液-液平面,術后行病理檢查,有1例患者存在3個病灶;5)冠囊腫:MRI可見子宮旁單房發(fā)生囊性病變,囊液信號均勻如水的T1WI、長T2WI信號,且囊壁薄且光滑,行加強掃描后,信號無強化,另外,有1例患者的病灶位于子宮角外側且邊界不清,但其與卵巢關系密切,因此被誤診為單純性囊腫;6)Brenner瘤:病變呈結節(jié)狀,位于子宮角區(qū),多為稍低T1WI信號及T2WI混雜高信號,病灶抑制后,仍可見高信號,本次MRI誤診1例,正確診斷1例;7)卵巢囊腺癌:腫塊呈囊實混合性,多以囊性為主,囊壁有結節(jié)樣突起且厚薄不均勻,行增強掃描,可見實質(zhì)部分不均勻強化且伴腹水,囊內(nèi)實質(zhì)部分有不均勻信號,且有分隔和部分壞死,其中有1例卵巢囊腺癌表現(xiàn)為單囊且囊壁均勻,因此被誤診為囊腺瘤;8)轉移瘤:在臨床上也被稱為Krukenberg腫瘤,2例發(fā)生轉移瘤的病例均具有明顯的原發(fā)癌病史,行MRI掃描可見,腫塊為大小不等的囊實性分葉狀,囊實,病灶位于雙側附件區(qū),實質(zhì)部分伴明顯腹水且呈不均勻信號,行增強掃描后,可見實質(zhì)部分不均勻強化。見表2。
卵巢腫瘤是臨床最常見的女性生殖系統(tǒng)疾病之一,居婦科腫瘤發(fā)病率第2位,并且隨著發(fā)病例數(shù)的不斷增加以及患者自身的未重視,導致近年來惡性卵巢腫瘤的發(fā)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趨勢[6]。惡性卵巢腫瘤不僅威脅到女性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質(zhì)量,同時也是導致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為此針對該種疾病需做到早診斷、早治療[7]。然而,由于卵巢腫瘤自身的胚胎起源組織類型、內(nèi)分泌功能及解剖結構較為復雜,采用傳統(tǒng)的CT或超聲檢查難以準確定性,為此現(xiàn)代臨床多采用MRI技術對患者進行診斷,MRI診斷技術不僅具有多平面、多方位、多參數(shù)成像等優(yōu)勢,同時其對軟組織還具有良好的分辨率,能夠有效彌補傳統(tǒng)超聲和CT檢查的不足,對卵巢腫瘤的定位、定性及鑒別診斷方面均具有良好的應用價值,因為其能夠清晰和準確顯示出卵巢腫瘤的病灶侵及范圍、形態(tài)、大小以及腫瘤內(nèi)部結構等特征,而這些特征能夠為卵巢腫瘤的定性診斷提供良好和準確的依據(jù)[8]。
表2 各類型卵巢腫瘤的MRI表現(xiàn)
本研究對53例卵巢腫瘤患者進行診斷,結果有48例患者的MRI診斷結果與手術病理檢查結果保持一致,診斷結果的符合率高達90.6%,說明MRI對卵巢腫瘤診斷的準確率較高。由于本次病例中以良性卵巢腫瘤居多,為此作者分析了各種腫瘤類型之間的差異,以為后期的臨床診斷提供一定的參考。由于單純性漿液囊腫、囊腺瘤、畸胎瘤、巧克力囊腫、冠囊腫、Brenner瘤等卵巢腫瘤的位置、信號特征均具有一定的差異性,為此在診斷過程中,需根據(jù)各種腫瘤類型的差異對患者病變的成分及性質(zhì)進行準確診斷[9]。1)單純性漿液囊腫:單純性漿液囊腫的病理學檢查可表現(xiàn)出類圓形或圓形,且囊壁薄而光滑,邊界清晰,T1WI通常為低信號,T2WI為高信號,這些特征與MRI表現(xiàn)十分相似,但是該類腫瘤需與黃體囊腫進行區(qū)分,例如采用MRI診斷時,可見黃體囊腫的直徑一般小于2 cm且信號不均勻,因此可與單純性漿液囊腫進行區(qū)分[10];2)囊腺瘤:囊腺瘤的發(fā)病率約占卵巢腫瘤近50%。并且其也是女性盆腔最常見的上皮良性腫瘤,患者的臨床病理多表現(xiàn)為盆腔存在巨大的囊性腫塊,但由于腫塊生長較為緩慢,因此大多患者均無自居癥狀,直至腫塊對周圍臟器產(chǎn)生推壓影響,才可感到不適癥狀和就診,在診斷過程中,其易與卵巢囊腫發(fā)生誤診,因此,在診斷過程中,需認清囊腺瘤囊液一般較清,且囊壁較薄和囊壁光滑[11-12];3)畸胎瘤:畸胎瘤是卵巢腫瘤中最常見的腫瘤類型,腫瘤性狀為囊實性,且囊內(nèi)有含頭發(fā)、黏稠的黃色液性脂肪成份,因此在行MRI診斷時,其才會發(fā)出類似于皮下脂肪的信號,并且在診斷中可發(fā)現(xiàn)T1WI、T2WI呈現(xiàn)的高信號均可被抑脂序列所抑制,這是由于囊實質(zhì)內(nèi)含有脂肪組織以及囊內(nèi)充滿大量的皮脂所致,這些特征可將畸胎瘤與巧克力囊腫進行鑒別區(qū)分,同時也是對畸胎瘤進行診斷的主要依據(jù)。值得注意的是,在診斷過程中,若發(fā)現(xiàn)T1WI高信號附件腫塊,為排除存在含有脂肪成份的畸形瘤,檢測人員還需加用脂肪抑制技術,抑制后,若T1WI仍為高信號,則可判斷患者為血性囊腫[13];4)巧克力囊腫:巧克力囊腫會導致患者異位內(nèi)膜內(nèi)部出現(xiàn)周期性出血癥狀,且隨著出血的反復沉淀,會不斷擴大患者的病灶,病灶內(nèi)無結節(jié)突起,但囊壁較厚,由于在同一病灶內(nèi)沉積了不同狀態(tài)的血,其才會導致患者的MRI圖像表現(xiàn)出多種多樣的信號,為此對該類腫瘤患者需進行增強掃描。研究[14]表明,MRI對巧克力囊腫診斷的特異性和敏感性分別為91%~98%及90%~92%;5) 冠囊腫:冠囊腫位于闊韌帶內(nèi),且靠近卵巢或輸卵管,由于其并不涉及組織發(fā)生學,因此難以根據(jù)信號變化特征進行診斷,只能觀察囊腫壁有無卵巢冠組織結構而行確診;6)Brenner瘤:Brenner瘤多以良性為主,罕見惡性和交界Brenner瘤,在Brenner瘤中含有纖維間質(zhì)組織和上皮細胞巢等組織成份,因此其診斷圖像多表現(xiàn)為實性結節(jié)[15]。
在本研究中MRI診斷出的單純性漿液囊腫、囊腺瘤、良性畸胎瘤、巧克力囊腫、冠囊腫、Brenner瘤均屬于良性腫瘤,而巢囊腺癌及轉移瘤屬于惡性卵巢腫瘤,通過對比不同類型卵巢腫瘤的MRI表現(xiàn),可知良、惡性腫瘤的MRI圖像特征具有顯著差異,良性巢囊腫瘤的特征多為囊性薄壁腫塊,腫塊邊界較清晰且輪廓光整,大多數(shù)良性腫塊囊內(nèi)呈均勻信號,未浸潤周圍組織。而惡性巢囊腫瘤的影像特征表現(xiàn)為:腫塊面積較大,一般大于4 cm,腫塊形態(tài)多以實性和囊實性為主,并呈不規(guī)則輪廓,囊內(nèi)多呈不均勻信號,且囊內(nèi)有結節(jié)狀突起和分隔厚度較大,一般超過3 cm,囊壁厚薄不均勻,病變涉及范圍較廣,可浸潤周圍組織,另外,伴有腹水及壞死是輔助診斷和鑒別良、惡性腫瘤最有力的征象,對惡性巢囊腫瘤行增強掃描后,其實質(zhì)部分呈不均勻強化。
綜上所述,采用MRI對卵巢腫瘤患者進行診斷,能準確顯示腫瘤的形態(tài)、大小、病灶范圍、病區(qū)信號等,可用于鑒別和區(qū)分出卵巢腫瘤的定性和良惡性,有助于臨床及時對患者采取針對性和有效的治療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