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穎
【關鍵詞】 小學語文;“前置性小研究”;精;準;低
【中圖分類號】 G623.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16—0072—01
“前置性小研究”作為課堂教學前的一種學生自主探索性的學習活動,它不僅僅是讓學生做好學習的心理準備,還讓學生在自主探索過程中獲得重要的語文知識(包括識字寫字方法,對課文的初步感受,對作家作品的了解,對課文內容從語文實踐的角度去分析、思考),培養(yǎng)初步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下面,筆者以人教版二年級下冊《丑小鴨》一課授課時所設計的“前置性小研究”為例,談談如何提高“前置性小研究”的研究價值。這個“前置性小研究”有5道題,1.收集有關安徒生的資料。2.認真讀課文的3-6自然段,說說你從中讀到了一只怎樣的丑小鴨?3. 如果讓你走進安徒生的童話世界,你想變成童話故事中的誰?為什么?4. 讀了《丑小鴨》這個故事,它讓你想起了哪些故事?5.你還讀了哪些童話集?來給大家說說吧。5道題是以生本教育前置性小研究設計的原則——“大感受,小認識,以讀引說,以讀引寫”為依據設計的,但是從題型的設計來看,學生被動接受和分析查找的內容居多,缺少對知識的初步內化和創(chuàng)新探索,研究的價值不足。那么,如何提高“前置性小研究”的研究價值呢?必須遵循以下三個要點原則:
一、精——研究的環(huán)節(jié)要精簡,不能繁瑣復雜
學生面對繁瑣復雜的研究,會毫無興趣和無從入手,精簡能讓他們易于操作。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研究的內容1-2個即可,中年段為2-3個,高年段盡量不要超過3個。上述案例中的五道題,明顯是超出了二年級學生的能力范圍,如何精簡呢?案例中的第1題是個搜集資料題,一方面是希望學生對作家作品有一個了解,另一方面也是試圖培養(yǎng)學生通過自主查閱資料來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資料里二年級的學生真正能讀懂的、對他學習這篇課文有幫助的內容又有多少呢?《語文課程標準》中對“能夠初步了解查找資料、運用資料的基本方法”這一能力的要求是在哪個年級段提出來的呢?認真思考了這些問題后,我們就明白“前置性小研究”中的第一題超出了二年級學生的能力范圍,應該去掉。案例中的第4題和第5題在出題意圖上是重合的,都是希望能通過這一篇童話引導學生回憶自己曾經讀過的其他童話故事,通過同類型文章的比較閱讀,豐富課堂的內涵,打通了課內與課外的知識鏈接,達到以讀引讀的目的,所以這兩個題可以合并為一道題。
二、準——研究題目的指引要清晰、準確
研究題目中指引性的話語要清晰、準確,要讓學生一看就明白題目要求做什么,往哪個方向去研究,怎么研究等等。問題表述得不清楚,或者對答案沒有一個指導性的要求,學生研究解決起來就會產生畏難情緒,也會影響研究的效果。如,案例中的第3題:“如果讓你走進安徒生的童話世界,你想變成童話故事中的誰?為什么?”完成這個題的前提條件是學生對于安徒生的童話故事非常熟悉,有很大的知識儲備,才有可能從中做出選擇和判斷??蓪τ诙昙壍膶W生來說,要區(qū)分哪些童話是安徒生寫的,哪些童話是別人寫的,這是很困難的一件事,會干擾他的思維??梢詫㈩}目改為:“在你聽過的童話故事中,你想變成故事中的誰?” 本題的目的是要激發(fā)學生聯想和想象的能力,所以題目的表述越簡明越好,題目的開放性越大越易于操作。
三、低——研究的門檻要低
要讓小學生喜歡上研究并樂于做研究,研究的門檻要低,讓每個學生都能在游戲化、生活化的問題中去思考,去解決問題,讓研究變得簡單可行。如,案例當中的第2題:“認真讀課文的3-6自然段,說說你從中讀到了一只怎樣的丑小鴨?”讀文,找關鍵詞句,談感受,標準的語文分析的套路,先不考慮學生喜不喜歡這樣的題,假如學生在課前認真地完成了這樣的小研究,必然會沖淡他在課堂上聽講的興趣。如果把這道題改為:“讀完課文后想一想——如果你是這只丑小鴨,你會離家出走嗎,為什么?”本課是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課文,本單元的主題是“碰到問題,要認真想想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做一個善于思考的好孩子?!薄扒爸眯孕⊙芯俊钡男薷囊财鹾媳締卧柧毜闹黝},培養(yǎng)學生怎么看問題、怎么想問題以及怎么解決問題的能力。
“前置性小研究”是學生的個體先學的一個平臺。學生在這個平臺上,以教師精心設計的“簡單、根本、開放的”研究題目為切入點,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研究,必然會產生獨特的想法,為課堂上的學習交流提供豐富的資源,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編輯: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