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秋麗
摘要:眾所周知,漢字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識字與文化積淀應該是并駕齊驅(qū)的。識字教學是基礎性教學,看似簡單,但是,要真正做到寓教于樂,深入淺出,觸類旁通,絕非一日之功。作為小學語文教師,為解決低年級識字教學中的重點不突出、識字受“冷落”等問題,積極開拓新方法,拓寬識字教學新渠道,讓學生從多個角度去學習,在學習中、在體驗中去尋找識字的樂趣和竅門,去感受漢字的魅力。識字教學在小學教學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如何更有效地開展識字教學指導呢?
關鍵詞: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指導;分析;有效性
漢字文化一直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作為語文教師要綜合漢字文化,教育學生讀書寫字,讓學生的識字學習更好地得到深化。漢字文化博大精深,很值得每一位學生去學習。當下,網(wǎng)絡信息流通較快,漢字文化的教學也顯得越發(fā)重要,作為教師要指導學生識字學習,讓他們徜徉在漢字文化的海洋里,努力突出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提升識字教學效率。
一、以兒歌的形式進行教學指導
“兒歌法”也叫“口訣”識字法。傳統(tǒng)的識字教學活動開展中多數(shù)教師都會按照筆畫順序引導學生一筆一畫地識記漢字,比如,“天”字,則記為橫橫撇捺,如此反復枯燥的記憶盡管對學生的漢字識記有一定的幫助,但是勢必會削弱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針對這種情況,借助朗朗上口的兒歌引導學生在識記漢字筆畫的基礎上,理解其內(nèi)涵,學生的識記效果好,課堂的教學效率高。這里以“夜”字為例:一點一橫一個人,一點鉆進反文里,滿天星星亮晶晶,夜色美麗多迷人。兒歌法在形近字辨析中的使用效果是最佳的。再如,以“渴”和“喝”這一組形近字為例,將其區(qū)別編成這樣的兒歌:“渴”了要喝水,“喝”水要張口。這樣一來,通過比較,學生不僅分清了“渴”和“喝”的結構,還理解了其不同的含義。把漢字的音、形、義有機結合到一起,學生掌握漢字的水平也會越來越高。
二、創(chuàng)設有效的教學情境
識字與寫字是小學生應該掌握的基本能力,也是小學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的第一階段教學目標。在識字指導教學中,學生的課堂參與程度是提高教學效率的保障。注重創(chuàng)設有趣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深入到識字教學中來。例如,教“禾”字時,先向?qū)W生展示甲骨文,先讓他們形成直觀印象,引導學生進行聯(lián)想:想象遠古時期農(nóng)民耕種時候的情景。通過如此象形化的聯(lián)想(讓學生把文字和莊稼的形象聯(lián)系在一起),提升了他們的認知能力,提升了教學效率。在這樣的課堂環(huán)境下,孩子們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也會得到質(zhì)的提升。使學生真正愛識字、樂識字、輕松識字。
三、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提高識字教學的效率
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是閱讀與寫作的基礎,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難點。但是,識字教學不能千篇一律,讓學生覺得是一種負擔,而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中,在體驗成功與樂趣中,識字本身具有抽象性和枯燥性等特點,在平時的教學中,語文教師需要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豐富教學策略,還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識字教學的有效性。根據(jù)小學生愛玩、好動的特點,把游戲教學引入其中,營造活躍的課堂教學氛圍,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例如,利用“開火車”的游戲讓學生依次讀出火車車廂上出現(xiàn)的生字,增強識字教學的趣味性,小學生感覺新鮮,進而獲得生字學習的主動權和高效率。
四、在生活環(huán)境中加強識字
中國的漢字是象形文字,多數(shù)漢字都是從生活中的萬事萬物演化而來的,想認識更多的生字首先要細心,多留心生活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漢字,多去看、去讀、去記,這樣才能大大提高課本中的生字的記憶量。例如,學生與家長出門時,家長要有意識地讓孩子記住路邊的街道名稱,域家長一起逛街、逛商場時讓他們讀一讀各個店鋪名字,去游樂園里游玩時認識一下各種游戲項目的名字等。不斷拓寬識字的渠道,不要拘泥于書本。例如,在《秋天的圖畫》一課教學中,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關于秋天優(yōu)美景色的動畫,在觀看動畫的過程中,學生也能感受到秋天的美,教師此時再合理引導,完成“燈、作、字、美”等字的學習。接著,學生自行拼讀漢字,不斷強化對漢字的記憶。除此之外,教師在播放秋天景色時也可以穿插“金黃的梨樹、紅紅的蘋果、火紅的高粱”等色彩比較鮮艷的圖片,這樣更容易加深學生對漢字的印象。
五、利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識字
要想促使學生對不同漢字產(chǎn)生學習的興趣,并加深對其的記憶,應積極從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出發(fā)。識字是語文學習的基礎,與兒童的認識能力的發(fā)展有著密切的關系,是學習文化的開始,是啟蒙教育的必要手段,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但是,傳統(tǒng)的識字教學形式單一,枯燥乏味,不利于調(diào)動小學生的積極性,借助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能把枯燥的識字變得更加形象生動有趣,再配以聲音的畫面更能吸引住小學生的注意力。例如,在探討“采”字時,先播放一段色彩鮮艷的畫面,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桃樹上有很多桃子,一只小猴子靈活地采摘桃子。此刻,再輔以字理與解說:“采”樹上桃子。動感的畫面、教師形象生動的解說,艷麗的色彩等時刻吸引著學生的注意力,學生也很容易將與之相關聯(lián)的漢字“采”聯(lián)系在一起,在圖畫中學生既能了解所學漢字的原始意義,又能加深對漢字的印象。這種利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的方法通過揭示漢字原理讓小學生真正去了解漢字的本源,既賦予了漢字教學的趣味性,又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加深學生對字的印象與理解,理解起來也會更加透徹。以便于更好的開展日后學習。
總而言之,單純停留在課上的認字識字教學是遠遠不夠的,識字學習還需要日常生活中的不斷積累,多鼓勵小學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知識,學習知識,在疑問中不斷提高學生的認字數(shù)量,真正把認識的字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去,把理論與實踐結合,這樣既能增強學生的成就感,又能在興趣中識字,在快樂中認字,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意義重大。
參考文獻
[1]朱延巧.低年級識字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小教研究), 2015(Z4):96.
[2]韓梅.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應用現(xiàn)狀及策略研究[D].揚州大學,2017(05):199.
[3]陳燕.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的主體參與教學策略探討[J].新課程·上旬,2015(1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