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教學是將充滿生活情趣的學問,人生的真、善、美傳授給學生,將人類燦爛的文化介紹給學生,從而激發(fā)學生熱愛文學的興趣,使他們在知識的殿堂里汲取豐富的精神營養(yǎng)。
關鍵詞:高中語文;主題閱讀;高效課堂;教學模式
作者簡介:周曉曄,江蘇省常熟市中學。(江蘇 常熟 215500)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8)18-0030-02
語文主題閱讀是指將教材單元主題作為主線,將語文課題研究過程中所提煉的主題和語文教材中的主題進行有機結(jié)合,由此形成課內(nèi)外結(jié)合的閱讀主題群,并根據(jù)不同主題群以及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個體特征,對語文主題閱讀,構建不同的模式,使學生能夠?qū)W到不同的主題閱讀方法,并且通過教師的教導,開展拓展性閱讀的一種教學方式。
一、以教材為本,確立并整合、歸納主題
在主題閱讀教學中,對文本、主題進行提煉,所提煉出的主題可以是一句話或者是一些詞,但是不管所呈現(xiàn)的方式是哪種,都必須與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和精神世界緊密相連。所以,在對文章主題進行確立時,教師要對學生的閱讀感受進行充分的考慮,要尊重學生的表達權和選擇權,學生通過對課文的閱讀,能掌握文章的關鍵詞、句,品出文章的內(nèi)涵,進行快樂閱讀。學生在與教師、同伴、文本進行多方對話的討論中,將每篇課文所感悟到的主題進行確立,歸類整合相似或相同的主題,進而形成具有相同主題的多篇文章,以便于多次閱讀。
二、引導學生結(jié)合自身生活經(jīng)驗,對文章進行個性化理解
例如,在對《老王》這篇課文進行講授時,為了使學生積極參與主題閱讀,對文章的內(nèi)涵進行深入理解,能夠個性化理解文章主題,應該讓學生在課前閱讀課文,并對與課文相關的一些資料進行收集,通過課文和閱讀資料來獲得閱讀感,將自己所理解的主題進行提煉,并在課堂上進行匯報。教師面對學生對文章主題的不同理解應給予鼓勵和引導,再讓學生結(jié)合切身的經(jīng)歷,進一步個性化地正確理解文章。
三、創(chuàng)設與主題相關的情境,激發(fā)學生對主題閱讀的興趣
1. 導入主題,使學生理解主題的內(nèi)涵難度降低。教師針對一些學生很難理解的文章,在開展主題閱讀課程之前,通過導入主題的方式,設計出較為新穎、有興趣的主題導入語,創(chuàng)設與主題相關的畫面情景和語言情景,使學生能夠積極地進行主題閱讀,從而使得學生很容易理解主題的內(nèi)涵。例如,《向青春舉杯》這篇文章,學生對文章并不是很熟悉,雖然在之前有接觸過類似的文章,但在學習的過程中缺乏深度,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就比較困難。因此,就需要教師在進行主題閱讀教學時,巧妙地運用導入語,引導學生對文章主題進行初步了解,使學生閱讀的興趣得到激發(fā)。
2. 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學生深入理解主題。問題情景指的是教師有意識、有目的地創(chuàng)設各種情景,使學生能夠自己進行探索求解、質(zhì)疑問難。教師在進行主題閱讀教學時,通過對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借助疑問將學生的閱讀興趣激發(fā)出來,學生在解決疑問、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就能夠針對文本的內(nèi)容,獲得自己獨特的見解,對文章主題的理解便會逐步深入,進而自身的閱讀鑒賞能力便得到相應提升。
四、引導學生掌握學習主題閱讀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
1. 略讀和精讀進行有機結(jié)合,舉一反三多篇閱讀。略讀指的是只要求尋得更多的閱讀內(nèi)容的一種閱讀方法,要求讀者能夠?qū)ξ恼麓笠膺M行把握,重點能夠把握住,閱讀的速度要加快。精讀指的是為了能夠充分地理解所閱讀的文章而進行的仔細閱讀,精讀要求讀者在進行閱讀的過程中要仔細認真,對所閱讀的形式和內(nèi)容進行充分的理解。高中語文主題閱讀教學強調(diào)以主題為中心,在閱讀中要一篇帶多篇,高中生閱讀時不能使用單一的閱讀方法,要將略讀和精讀方法進行有機結(jié)合,對一篇主題課文進行精讀,對一篇帶多篇的文章進行略讀,這樣就能夠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使得學生閱讀量得到擴大,閱讀能力得到提升,最終達到最高效的效果。
2. 對相似主題文章進行比較閱讀,使閱讀思路得到拓展。在對文章主題內(nèi)涵進行理解和感悟時,不能只對一篇課文進行依賴性的閱讀,應當以主題為中心,查閱與此相關的、大量的閱讀資料,并對類似主題的文章進行比較閱讀,進而使得自己的閱讀思路得到拓展,思辨能力得以鍛煉。學生在進行比較閱讀時,有兩種方法。第一種是比較閱讀多篇文章;第二種是將選文和原著做比較閱讀。
五、以文章主題為基礎,將學生的主題閱讀活動從課內(nèi)延伸到課外
1. 以課文主題為中心,推薦學生感興趣的課外讀物。依據(jù)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可以課內(nèi)文章主題為中心,推薦學生感興趣的課外讀物,拓展閱讀視野,豐富他們的課外生活。對于課外讀物的推薦,包括科普類、卡通漫畫、中外文學名著等。比如,學生在課內(nèi)對魯迅的《祝福》進行閱讀之后,了解到祥林嫂的遭遇是由于封建禮教所造成的,并且理解這篇文章的主題是抨擊封建社會,繼而可推薦魯迅的《吶喊》《彷徨》進行閱讀,使學生對封建社會的黑暗進一步理解。
2. 對主題閱讀要進行定期的展示活動,使學生能夠感受到更多的閱讀成就。開展主題閱讀的活動,形式應多種多樣,同學之間可以將所感受到的閱讀主題進行分享,對書中的人物進行品評,對故事情節(jié)進行講解。開展的形式,可以是繪畫撰寫、戲劇表演、口頭朗讀等。例如,學生通過對曹禺的《雷雨》中的第一幕第二場進行學習之后,學生可以對哈姆雷特全書進行閱讀,并對其他場幕進行表演,自己來對戲劇場景進行布置,臺詞設計,選擇自己喜好的角色,在主題閱讀課堂上進行匯報展示,使其達到最高效的教學效果。
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營造歡快的課堂氛圍
“高中語文主題閱讀”的學習所倡導的是在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要強調(diào)教學的實踐性,在對學生培養(yǎng)的過程中要注重他們的合作探究以及實踐的能力,
教師想要做到在每堂課中都能夠讓學生在學習語文過程中感到很輕松,學生能夠在課堂中自主有序地進行學習,要求教師有比較新穎和獨特的教學方法。所以,在學生剛進入學習狀態(tài)的時候,就應當培養(yǎng)其自主學習的習慣,讓他們在學習中學會主動去參與,對他們學習的熱情、積極主動參與性以及進行合作探究的精神及時給予鼓勵。對于那些性格比較內(nèi)向、課堂中不太愛發(fā)言的學生要進行引導。同時,在高中語文主題閱讀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學到自主學習的有效方法,合作探究的方法。教師在鼓勵學生進行合作時不能盲目地進行,要讓同學們實現(xiàn)真正的合作。因此,教師必須選擇最好的合作學習內(nèi)容最終達到最好的合作效果。教師在進行高中語文主題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還必須做到深入學生,了解他們學習的情況,及時地對其進行指導,對學生進行合作的過程進行全面的掌控,使得他們合作的質(zhì)量能夠有效提高。
七、在教學活動中展開主題鮮明的單元教學
想要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主動去探求知識,開展主題鮮明的單元進行教學也是一種較好的方法。針對單元的主題內(nèi)容,教師應當充分地將優(yōu)秀的教學資源進行挖掘,并且采用多種策略和方法引導學生,很快地融入高中語文主題閱讀高效課堂中。使得學生能夠?qū)W到課本中的知識、拓展課外知識,使得學生視野得到擴展。
參考文獻:
[1] 竇桂梅.小學語文主題教學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2] 歐雅婧.高中語文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J].讀書文摘,2016,(4).
責任編輯 張 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