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影
每個生命都有無限潛能,都具有平等覺悟的條件
佛陀在菩提樹下覺悟以后,發(fā)現(xiàn)每個生命都有無限潛能,都具有圓滿覺悟的條件。生命本來平等,不會因為人的出身、所擁有的社會資源和文化素養(yǎng)的不同而有所差別。佛陀的這一發(fā)現(xiàn),與古印度以出身論尊卑的種姓制度格格不入,因而給佛教的傳播帶來很多難題。但為了傳播真理,佛陀坦蕩無畏,一生都在不斷挑戰(zhàn)各種落后的社會觀念。
有一天,佛陀在舍衛(wèi)大城挨家挨戶乞食。當(dāng)來到一位叫阿吉卡的婆羅門家門口,依據(jù)次第行乞的傳統(tǒng),佛陀在門口駐足等候。阿吉卡正在做火祭的宗教儀式,對站在門口的佛陀不客氣地說:“你這個卑賤的乞士,耐心等著吧?!狈鹜悠届o地問他:“婆羅門啊!你可知什么是卑賤?卑賤從何而來?”阿吉卡被佛陀的反問震懾住了,愣了一會兒,然后誠懇地向佛陀請教:“請尊者開示?!?/p>
陀回答:“脾氣粗暴、喜怒無常的人,是為卑賤;欺詐狡猾、言行不一的人,是為卑賤;心無慈悲、傷害他人的人,是為卑賤;私欲熾盛、唯利是圖的人,是為卑賤;言行傲慢、待人無禮的人,是為卑賤;愚癡邪見、心無智慧的人,是為卑賤。卑賤不是源于出身和地位,也不是源于家族和權(quán)勢,放縱私欲是卑賤的來源,內(nèi)心具足智慧和慈悲才是真正的尊貴?!狈鹜拥拈_示令阿吉卡心開意解,他非常歡喜地皈依在佛陀座下。
在印度四種姓中,首陀羅是地位最低下的,他們只能從事卑賤的職業(yè),不能與貴族通婚,見到貴族必須主動退讓一旁。
有一次,佛陀和阿難等人走在大街上,迎面走來一位叫尼提的首陀羅人。他正提著糞桶勞動,見到佛陀和比丘們,本能地躲進岔路。為了接引尼提,佛陀迎著他而去,尼提慌張躲避,匆忙間打翻了糞桶,弄了一身糞便。
佛陀走近他說:“尼提,你為什么躲避我呢?”尼提緊張地回答:“世尊!我是一個賤民,我不愿意玷污您的尊貴?!狈鹜痈嬖V他:“佛法中沒有賤民,我早就聽說你心地善良,工作勤奮,待人知禮,這都是尊貴的品質(zhì)。你愿意隨我出家嗎?”
尼提有點不知所措:“我的種姓卑賤,不敢祈求成為您的弟子?!狈鹜庸膭畹溃骸胺鸱ㄖ袥]有種姓的差別,對于真理的覺悟,人人平等。只要你愿意,現(xiàn)在就可以隨我出家。”尼提感動地伏下身軀回答:“世尊,我愿意!”佛陀帶他來到河邊,為他洗去塵垢。尼提很快成為一位具足智慧、修行精進的優(yōu)秀比丘。佛陀接引尼提出家的事,在社會上一度引起不小的波瀾。
還有一位首陀羅種姓的優(yōu)波離,是專為釋迦族王子們理發(fā)的仆人。佛陀第一次回到故鄉(xiāng)弘法,就讓人請優(yōu)波離來為自己剃頭。優(yōu)波離膽小自卑,讓母親陪著來見佛陀,見到了佛陀也不敢直視,更不敢和他面對面說話,只敢讓母親代為傳話。但優(yōu)波離的心地非常清凈,在為佛陀理發(fā)的過程中,就體驗到了禪的美妙。
后來為了僧團的發(fā)展,凈飯王號召釋迦族的子弟隨佛陀出家修行,跋提、阿那律、難陀等6位王子私下商定一起出家。他們把優(yōu)波離找來,紛紛剃除了須發(fā),并把貴重的服飾都送給了優(yōu)波離。王子們上路了,面對著他們留下的一堆財寶,優(yōu)波離非但沒有感到高興,反而陷入了悲戚中:一是舍不得和王子們分離;二是自己也非常向往出家,但又擔(dān)心自己出身卑賤不被接納。
優(yōu)波離就這樣呆坐在地上,陷入痛苦,最后終于下了決心。他把王子們脫下的華服和貴重珠寶打成一個包裹,掛在樹上,心里祝愿:如果有人發(fā)現(xiàn),就送與他結(jié)緣。之后,他飛快地追上王子們,一行7人來到佛陀居住的尼拘律園。
為了調(diào)伏王子們的慢心,也為了鞭策優(yōu)波離的修行,佛陀先為優(yōu)波離受戒,然后才為阿那律等王子受戒。依據(jù)僧團生活的禮儀,先受戒者在前坐,后受戒者在后坐,盡其一生,下座比丘都要禮敬上座比丘。氣宇不凡的王子們從此每天都要禮敬仆人優(yōu)波離,這對他們來說是一個考驗,對自卑膽怯的優(yōu)波離來說更是一種壓力。為了在王子們面前不失威儀,他用心修習(xí)戒律,最終成為佛陀座下十大阿羅漢之一,負責(zé)僧團的戒律事務(wù),以持律第一著稱。佛陀涅槃以后,優(yōu)波離在律典結(jié)集的過程中,發(fā)揮了主導(dǎo)作用。
還有一個著名的例子。吠舍離城有一位身世離奇的美女,名叫蓭婆波利。她一出生便被父母拋棄,王宮的花匠在一棵芒果樹下發(fā)現(xiàn)了她。長大后的蓭婆波利美艷絕倫,幾位離車族王子都想娶她為妻。他們互不相讓,引起不小的糾紛,經(jīng)過長時間的交涉,最后商定任何人都不能獨占蓭婆波利——她應(yīng)該為大家所共有。
蓭婆波利因此淪為交游于貴族間的名妓。但她生性善良,天資聰穎,和王公貴族們交往游刃有余。佛陀晚年路過吠舍離時,住在城外蓭婆波利的芒果園里,蓭婆波利聽說后,趕緊帶著侍從拜見佛陀。佛陀為她開示佛法,指點她不要沉迷于眼前的浮華生活。蓭婆波利聽了非常感動,誠懇地邀請佛陀次日中午到她的莊園用餐。佛陀接受了她的邀約。
回城路上,蓭婆波利和王子們的車隊相遇??吹剿猩掖业臉幼?,王子們問她為何如此急著趕路,她開心地回答,佛陀接受了她的邀請,明天將到她的莊園用餐,她要趕緊回去做好安排。正準備去迎接佛陀的王子們,一聽到被蓭婆波利搶了先,大為失落。他們表示,愿意出10萬金幣來換取供養(yǎng)佛陀的機會。蓭婆波利堅定地說,就是把吠舍離的所有財富都給她,她也不會答應(yīng)。
既然蓭婆波利不肯放棄,王子們只好直接來找佛陀,希望佛陀去王宮應(yīng)供,不要去蓭婆波利家里,不然他們將顏面盡失。佛陀謝絕了王子們的邀請,并開示他們,無論任何人,只要是真誠清凈的供養(yǎng),佛陀都一視同仁,不會拒絕。
佛陀在蓭婆波利家里用餐后,為在場所有人做了開示,蓭婆波利當(dāng)下決定把芒果園捐獻給僧團。她后來出家修行,成為一名出色的阿羅漢圣者。
《增一阿含經(jīng)》中云:“四河入海,無復(fù)河名;四姓出家,同稱釋氏?!边@是佛陀在僧團建設(shè)中的基本原則,徹底打破了種姓制度的局限,體現(xiàn)了佛教的平等精神。身份的差別不是尊卑貴賤的標準,在心靈深處培養(yǎng)起來的智慧和慈悲才是生命尊貴的內(nèi)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