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卿
【摘 要】
在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過程當中,朗讀是一個不可或缺的能夠幫助學生增進對文章的理解的重要內容。通過朗讀部分的進行,學生的想象力和情緒都能夠被充分的激發(fā)和調動出來,并且能夠更加深入地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和主旨大意,是一種能夠切實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水平的重要手段。因此,本文嘗試分析我國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并進行相應的分析,進而提出解決的方案。
【關鍵詞】
小學語文 朗讀教學 問題 應對策略
古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就是告訴我們,要勤于朗讀,并且以此作為提升對書籍內容的理解能力的重要手段。不管是閱讀什么樣的內容,如果能夠通過朗讀不斷地增進對其中心思想和主旨大意的理解,都將會對閱讀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現階段我國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和學生都沒有深刻認識到朗讀的意義
囿于我國現階段的教育模式,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和學生依然擺脫不了“一味灌輸——一味接收”的死循環(huán),許多本該可以以生動活潑的形式呈現的教學內容,最終都不免流于死板和形式化。就比如小學語文教學當中的朗讀環(huán)節(jié)。學生只是一味地根據教師的要求,進行重復的、機械式的朗讀,卻并沒有真正領悟出朗讀的目的與意義,這樣一來,自然也就無法充分地發(fā)揮出朗讀應有的效果。
(二)朗讀時間太短,無法發(fā)揮出應有的效果
真正高效的朗讀可以在預習和復習的環(huán)節(jié)對學生吸收和鞏固知識產生極大的作用和影響。然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由于一節(jié)課的時間太短,而教師又急于講授內容,完成教學任務,因此真正用于朗讀的時間往往不到五分鐘,這樣一來,朗讀的效果就無法真正地發(fā)揮出來,學生還沒有在朗讀中充分地體會到文章的思想感情和主旨大意,就已經被教師匆匆打斷。朗讀變成了一個流于形式的過渡環(huán)節(jié),而非真正能夠促進學生對課文領悟的重要教學手段。
(三)教師的朗讀指導方式過于死板,不夠靈活
如果按照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教師只是指導學生在什么時候朗讀、朗讀什么課文、朗讀幾遍等內容,而對于朗讀真正的核心和要領,卻全然沒有進行正確的指點。比如說對于不同的課文,教師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指導學生進行朗讀。如果是有對話內容的課文,教師可以讓學生分成男女兩組或者其他小組,分角色進行朗讀;而對于一些古詩詞等,可以請一些朗讀時情感把握得比較好的學生進行當眾朗讀,這樣一來可以讓大家更好地鑒賞詩詞中的意境;而對于一些結構性較強的文章,教師也可以采取集體朗讀、層層遞進、相互呼應的方式,增進學生對于課文內容的把握和理解。只有切實把握好對朗讀指導的技巧,教師才能通過朗讀這一教學手段,真正提升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從而提升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
(四)朗讀面不寬,不足以調動積極性
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往往更加傾向于將課堂的時間分配給課文內容的講解與分析,而不是學生的朗讀。也許大部分教師都存在著“朗讀是可有可無的”這種想法,這樣一來,就大大削弱了朗讀的作用。而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會更加重視尖子生的培養(yǎng),而對于其他水平較差的學生,根本就沒有朗讀和發(fā)言的機會,這樣無疑也會大大降低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二、如何改進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模式
(一)激發(fā)興趣
首先,教師要著力于激發(fā)出學生對朗讀的興趣。興趣是學習的前提。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和各種圖片,來激起學生對于閱讀情境的想象,接著還要創(chuàng)設活躍的課堂氛圍和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引導學生進行集體朗讀或者分角色朗讀,比如對于一些低年級的古詩詞如《靜夜思》《春曉》等等,教師可以先通過視頻或者動畫和圖片,引起學生對于該情境的想象,緊接著安排學生在活躍的課堂氛圍中進行男女聲不同的朗讀詮釋,這樣一來,必定能夠很好地激起學生的興趣。
(二)幫助學生樹立信心
不管是對于處在何種理解和閱讀水平的學生,教室都要具備充分的耐心,并因材施教,做好針對性的教學工作。在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環(huán)節(jié)當中,教師完全可以將朗讀的機會分配給不同水平的學生,讓他們在這個簡單的環(huán)節(jié)當中都能夠有機會參與進來,從而提升他們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和自信。
(三)不斷練習,增進對朗讀技巧和方法的把握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由于學生的學習水平不同,因此教師在進行朗讀教學的過程當中,必須切實地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特點,制定分層次分階段的朗讀活動和教學方案,不斷幫助學生提升他們的朗讀水平。并且結合高科技手段,進行朗讀水平的測試,給予學生一定的反饋,從而增強他們的信心和興趣。
【結 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閱讀的教學過程當中,朗讀教學始終占據著不可忽視的重要地位。朗讀對于學生自我表達能力和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都有著不容小覷的重要作用。教師如果想切實提升小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就必須在朗讀教學過程當中多下功夫,只有突破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和思維的限制,才能夠真正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當中,幫助學生培養(yǎng)獨立思考的能力,提升他們的閱讀水平。
【參考文獻】
【1】郝春彥.淺談小學語文朗讀教學【J】.教育科學,2014(3)
【2】倪慶榮.加強背誦指導,強化誦讀效果——小學語文經典誦讀教學之淺見【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