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品佳
[摘 要]展評學習法是一種新穎的學習方法,它始終強調學習是學習者自己的事,學生是課堂上的主角。它通過三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前端學習、展示評價、整理鞏固),貫通五個教學模塊(自學、合作、展評、整理、補缺),以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目的。
[關鍵詞]展評學習法;農(nóng)村初中;思想品德;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 G63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8)19-0063-02
展評學習法通過搭建展評平臺使學生熱愛學習的天性和積極思考的潛能充分釋放出來,培養(yǎng)學生積極向上的優(yōu)秀品質,讓學生在愉悅的心境中學習,充分體驗學習的美好和學習的成就感。
一、展評學習法在農(nóng)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的運用
展評學習法包含三個教學環(huán)節(jié):①基礎——前端學習;②過程——展示評價;③總結——整理鞏固。貫穿五個模塊:自學、合作、展評、整理、補缺。
(一)前端學習的任務設計要觸動學生的思維
前端學習與傳統(tǒng)的課前預習有著不同的意義。前端學習不只是要求學生隨意翻看課本、瀏覽教材,而是教師根據(jù)教學內容有目的地布置學習任務,讓學生自己或者組建學習小組合作完成學習任務,并嘗試解決一些學習問題,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因此,教師要明確學習任務,要求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并呈現(xiàn)出來。
1.前端學習的任務設計要具有思維的深度與廣度
前端學習任務的設計要遵循立足基礎、講求變化、適當發(fā)展的原則,讓學生在完成前端學習任務的過程中邊實踐邊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與研究,刺激學生的思維向更深更遠處發(fā)展。
例如,在學習七年級上冊《發(fā)現(xiàn)自己》一課時,我讓學生找出自己在幼兒園、小學、中學等不同階段的相片,并仔細觀察,然后對著鏡子畫一幅“自畫像”,最后要完成如下學習任務:
發(fā)現(xiàn)自己、正確地認知自己、客觀地評價自己、欣賞并接納自己,這些原本是比較抽象的哲學、心理學問題,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還啟動了學生探索發(fā)現(xiàn)新知識的思維機制,使原本抽象枯燥的思想品德學習變得生動有趣。
2.前端學習的任務設計要具有開放性與探究性
在展評學習過程,為了突出學生的“思維主體”,教師在前端學習任務中必須設計有多角度、互變型、發(fā)散性、陷阱式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逆向、批判、創(chuàng)新的思維。
例如,在教授七年級上冊《生命的思考》這一內容時,我讓學生自己去閱讀一些中外名人故事,比如張海迪、華羅庚、霍金等名人故事,對比故事中主人公對生命的不同詮釋,思考“人為什么活著”“怎樣的生命、怎樣地活著才更有意義”等問題。
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經(jīng)歷了“思考、想象、為什么這樣想、怎么想、想出什么”等思維歷程,能親身體會到探究的樂趣,提高了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
(二)在展評過程中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
1.展是評的前提
展是指通過各種方式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包括在探究過程中收獲的獨特見解或者感悟。
例如,在學習《發(fā)現(xiàn)自己》一課時,我在課堂上讓學生把自己的自畫像一一展示出來,并通過語言表達“為什么這么畫?”,然后說說對自己最滿意的地方是哪里,覺得自己哪些方面需要改進。通過這一方法使學生正確地認知自我,正視自己的長處與短處,從而避免了學生出現(xiàn)自卑心理和自傲傾向。
2.評是展的延續(xù)
評是指對他人展示的前端學習成果進行評點、質疑、補充,使學習成果得到更正、修改或完善,并且在評的過程中形成更多的學習思路和方法。
例如,學生展示了自畫像并在辯論賽中闡述自己的觀點后,其他學生對畫作或者該生的觀點、論述進行質疑、點評、補充,找出不當之處并進行分析和討論,從而對所學的知識點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展”與“評”讓學生充分體驗了思想品德課堂的魅力,發(fā)現(xiàn)思想品德這門學科具有極大現(xiàn)實意義,讓學生在思維不斷碰撞的過程中提高了自身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表達能力和演繹能力。
(三)整理鞏固是學生整體能力提升環(huán)節(jié)
整理鞏固階段也就是鞏固知識階段。整理的過程包括繪制思維導圖和補缺兩方面。
1.繪制思維導圖可以提升學生的整體思維能力
繪制思維導圖可以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它根據(jù)知識點之間的內在邏輯,對看起來毫無關聯(lián)的知識點進行系統(tǒng)的重建和梳理,促使學生的邏輯思維更加嚴密。
例如,在學習《生命的思考》時,我和學生一起繪制了思維導圖:
2.補缺是整理鞏固階段的另一個重要內容
通過展評學習,可以使學生及時發(fā)現(xiàn)自己學習上的漏洞和盲點,并在老師和同學們的幫助下進行補充完善,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讓學生掌握的知識更加全面。
二、展評學習法可以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學有效性的原因
(一)展評學習法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
中學階段的學生注重自己的個性發(fā)展,注重自己的情感體驗,喜歡“當家做主”,不喜歡教師“教條式”的教育方式。在展評學習過程中,無論是前端學習、展示評價還是整理鞏固,始終強調學習是學習者自己的事,鼓勵學生主動參與,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展評學習法注重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展評學習法改變傳統(tǒng)思想品德教學“滿堂灌”的教學模式,通過教師創(chuàng)設“展”與“評”的平臺,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之后充分展示自己的觀點與見解,使學生在積極的思辨過程中獲得知識、提高能力。因此,展評學習的課堂是活躍的課堂,是思維碰撞的課堂。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中,不僅思想高度集中,而且學習興趣被極大地激發(fā)出來,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果。
(三)展評學習法注重學生思維發(fā)展
學生的學習過程,也是思維的發(fā)展過程。展評學習法無論是前端學習的任務設計,還是整理鞏固,始終注重激發(fā)學生的思維,鼓勵學生進行良性思維碰撞,并在碰撞過程中逐步發(fā)展自己的思維體系,最終形成自己的認知。
展評學習法正是通過“自學”“展評”“整理”三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能圍繞著某個學習問題進行探究,不斷在探究過程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閃光點”,糾正自己的“缺點”,彌補自己的“盲點”,切實提高思想品德教學有效性。
(責任編輯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