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海英
摘要:高職教育的活動主要以教學為主,課程作為教學活動的重點,在新的形勢下需要根據受教育對象的變化適時作出調整和推進,本文從高職課程的概述、改革思路、改革內容、改革成效等方面對高職課程改革進行了全面的分析,并對課程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高職;課程改革;思路;分析
中圖分類號:C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 - 9129(2018)12 - 0079 - 01
1 引言
課程改革是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的重中之重,尤其是高職院校中以培養(yǎng)學生高素質高技能為核心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使得課程改革的作用更加明顯和突出。在招生日趨激烈的今天,把學生就業(yè)作為衡量一個學校的重要指標,吸引學生進行擇校選專業(yè)的一個方向就是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素質和技能。讓學生進校三年能掌握扎實的理論知識和過硬的技術技能,在人才濟濟的招聘會上脫穎而出,找到滿意的工作,踏實就業(yè)崗位后能不斷學習,為單位和社會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這才是教育教學改革成果的最好落地和完成。
2 高職課程的概述
高職教育的課程是指人才培養(yǎng)方案中所列舉的每一門具體的課程。或者可以理解為高職教育者為了實現被教育者的培養(yǎng)目標,選擇合適的內容,進行適當的安排,選取合適的方法對被教育者進行有效教育的一種方案。簡而言之,就是每門課應該“教什么、怎么教、為什么教”。這是指狹義的課程。而大多數普通人所理解的課程卻是五花八門,同類課程是指相同類型的課程組合在一起,不同類型的課程組織在一起構成課程體系。而課程體系與考試、學制、畢業(yè)設計等構成人才培養(yǎng)方案。
3 課程改革的思路
在過去的20多年里,高等職業(yè)教育課程經過了三次改革,第一次是2000年后以學科為中心理念為導向課程模式。第二次是2000 - 2006年以“能力本位”為指導的課程編排和設置模式。第三次是2006年以來“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開發(fā)與設置模式。到現在為止,還有一些高職院校仍然采用“三段式”的課程設置模式,只是在專業(yè)課的編制方面采用以能力為主線的設計開發(fā)。
高職教育課程的授課對象是學生,學生是主體,所有要改變教師群體向學生傳授知識的角色定位。有時課程教學要解決實際問題而往往沒有固定的答案,因此教師無法以“權威”形象出現,而此時要作為參與者與引導者,與學生共同探討實際問題的解決方案。高職課程改革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第一,目前高職院校的學生均為90后和00后,他們大多活潑好動,愿意接受新事物,動手實踐能力強,所以根據學生的特點,在課程教學中推廣案例教學法、行動導向學習法、項目教學法。大力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參與性和探索精神,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職業(yè)技能。第二,從授課的主題教師方面,教師應積極學習新技術、新技能,多采用信息化、網絡化等的教學手段,利用線上線下的各種優(yōu)質資源,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第三,可以進行校企合作,引進企業(yè)真實項目案例,讓企業(yè)工程師參與課程設計和實施的過程。
4 課程改革的內容
課程改革的內容主要首先是課程開發(fā)要滿足社會職業(yè)崗位對人才培養(yǎng)的需求,最有效性的途徑就是校企合作共同開發(fā),但是由于雙方所需有時不能達成一致意見,導致企業(yè)的參與度不夠,教學仍然是以學校教師為主體,教學內容與實際工作內容相脫節(jié),跟不上行業(yè)、企業(yè)的技術發(fā)展。所以高職院校要從政策上給予大力的支持,從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人手,讓企業(yè)真正參與教學的全過程,用企業(yè)真實項目貫穿整個教學內容,使學生在校學習的知識和技能與市場崗位所需實現無縫對接。
5 課程改革效果
課程是教學活動中的重中之重,承載著培養(yǎng)合格學生知識和技能的重任。作為課程改革設計者和執(zhí)行者,教師無論從課程規(guī)劃、課程資料準備、課程執(zhí)行、課程反饋等各方面進行嚴格把關,層層推進,更應該根據教學對象,及時跟進教學進程,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過程、學習效果,對于教學中的難點、熱點問題更要深刻加以剖析和研究,在課堂內保證教學的良好秩序和教學內容,在課堂之外引導學生參與各種實踐活動,如社團科技活動、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大賽、技能大賽等多種形式,用活動檢驗所學的知識和技能,如果在各種實踐活動中因表現優(yōu)異脫穎而出,這不僅僅是對教學改革的極大肯定,更是對學生的歷練和提升,使得課內外充分融合教學相長,教學改革的實效真正體現在學生實現自我價值,提高綜合能力的基礎之上。
6 總結
教學改革是教育行進過程中永恒的話題,在高職學院中,面對著水平層次不同的學生,作為教育者要不斷更新教學理念,適當調整教學內容,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摸索教育教學的規(guī)律,總結教學的方法和經驗,讓學生愛學習、樂學習,能夠在三年的高職學習中突破自我發(fā)展,不斷進步,不斷提升,為后續(xù)的就業(yè)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朱發(fā)仁,傅新民.構建高職特色校園文化必須實施校企結合[j].職業(yè)教育研究,2006(12).
[2]劉孟良.從高職課程改革現狀談高職課程改革.中國成人教育,2009 (4)
[3]王鳳基.對我國高職課程體系改革的分析與思考.高教探索.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