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洋
摘要:藝術教育能夠使學生的精神境界和人文素養(yǎng)獲得提升、心靈得到凈化、情感和眼界都得以解放和超越。作為一名普通的音樂教師,如何通過教學的實踐活動使學生的音樂能力得到提高呢?培養(yǎng)人的音樂欣賞能力,需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不斷地發(fā)展和完善,逐步使學生具備能適應各種風格表現形式的音樂欣賞能力。
關鍵詞:欣賞;情感;興趣
中圖分類號:G633. 9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 - 9129(2018)12 - 0261 - 01
1 引言
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在主持召開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指出,要“加強統(tǒng)籌協調,推動各級各類藝術教育的改革發(fā)展”。作為一名參加工作多年的音樂教師,我認識到,音樂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并在教育中關注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實際上,學生的音樂能力都會因為先天的遺傳因素和后天的教育條件不同而形成巨大的差異,面對這種差異和不同,教師應該根據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審美心理特征,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注重學生個性發(fā)展,重視學生的音樂實踐和音樂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
2 如何在我的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
2.1 利用學生對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種音響感到好奇和有趣,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聲音或樂器進行模仿,通過模仿對音樂形成初步的感知。學生會對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種音響感到好奇和有趣,但是他們不會發(fā)現和探索,我在音樂課上會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聲音來模仿他感受到的聲音,或用樂器來讓學生彈奏,這樣他們能隨著音樂的感知哼唱或在體態(tài)上作出反應,循序漸進他們能聽辯不同類型的女聲和男聲,知道常見的中國民族樂器和西洋樂器。并能聽辯音色,在感知音樂節(jié)奏和旋律的過程中,能夠初步辨別節(jié)拍的不同,能夠聽辯旋律的高低、快慢、強弱、能夠感知音樂主題、樂句和段落的變化。
2.2 辨別節(jié)拍的不同,進行節(jié)奏模仿,感知音色。在對學生感知音樂能力有一定的加強之后,我在課堂上進行節(jié)拍和節(jié)奏的訓練,我會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東西,比如桌子、椅子、肢體等等經過一階段的訓練,學生們在感知音樂節(jié)奏和旋律的過程中,能夠初步辨別節(jié)拍的不同,在練習節(jié)拍的之后我也會加強學生感受音色的能力他讓他們能聽辯音色,能夠聽辯旋律的高低、快慢、強弱、能夠感知音樂主題、樂句和段落的變化.
2.3 歌詞是情感的音樂藝術。音樂教學中,歌詞比任何藝術更直接,它是力量的情感,其在審美界中綻放著興奮的情緒,可以從時間到空間來點燃學生的情感火花。歌曲是通過旋律與文學語言雙重手段來表達思想感情的,特別是學生通過歌詞來理解內容,再通過優(yōu)美的旋律來記憶要表達的音樂形象。所以分析理解歌詞對于學生來說,是加強分析理解歌詞的最佳手段。怎樣讓學生分析歌詞呢?當學生接觸一首新歌時,首先通過朗讀歌詞,老師啟發(fā)誘導學生找到歌詞所表達的中心,然后老師總結歌曲的內在思想感情。這樣不僅使學生了解,而且調動了他們的思想聯想,又激發(fā)了他們學唱歌曲的興趣和欲望。
2.4 通過欣賞古典音樂提高音樂欣賞能力。古典音樂具有獨特的魅力和藝術價值,可是學生們要如何才能提高欣賞古典音樂的能力呢?首先我覺得豐富的音樂知識,為欣賞古典音樂打下基礎。古典音樂比較深奧、難懂,所以平時要多積累音樂知識,比如在欣賞一首古典音樂之前,我會讓學生大量收集音樂家的個人資料,音樂家創(chuàng)作樂曲的背景,音樂所傳達的情景以及音樂家背后的故事等,這樣在課堂上同學們能更好的隨音樂作品所表述內容產生一定的聯想。其次,要多欣賞古典音樂。深,不要緊,畢竟音樂是用來聽的,我的觀點就是讓學生多聽,有一個感性的認識,當學生聽到一首曲子的旋律很喜歡時,這個就能觸動他的身心,他會感到愉快、悲戚、蒼涼、亮麗等感受,那就達到目的了,慢慢的就會提高欣賞水平。再次,感受大家之作。我會讓學生欣賞最知名音樂家的代表作,同時我引領學生們了解音樂作品的結構和特征、調式風格、民族地域、朝代和作品產生的社會及文化背景等,帶著這些資料來欣賞古典音樂。自然就提高了學生們的認知程度和欣賞水平,自然而然的也有了一個理性的升華。最后,感受音樂會現場。如果機會和能力允許的話,最好能親臨古典音樂會現場,那樣的音樂演奏氛圍是培養(yǎng)欣賞能力的其他方法所不可替代的。
3 不同的人在對音樂美的感受能力上也的確存在著差距
正所謂“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決定這種差距的先天因素不容否認。但是正如人的其他能力一樣,也能夠通過后天的培養(yǎng)而得到提高,欣賞音樂的能力,需要在長期的熏陶和培養(yǎng)下逐漸地形成。雖然人們的音樂天資各有不同,但每個人都能夠在各自的先天基礎上依靠后天經驗補充而使自身的能力得以改善。我們通常所說的“音樂感”,即音樂的感受力,它一方面含有先天成分,另一方面也凝聚著后天培養(yǎng)的結果,大量事實證明,這種能力在音樂實踐中具有可塑性,主觀上的努力與客觀環(huán)境的影響對于音樂感受力的養(yǎng)成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只有這樣,我們的各種文化藝術素養(yǎng)才能夠真正成為我們泛舟于音樂海洋的得力風帆。
參考文獻:
[1]郭樹薈《中國音樂鑒賞》
[2]李和平《音樂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