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遼寧何氏醫(yī)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統(tǒng)領,充分發(fā)揮思政課主陣地主渠道作用,在實踐中不斷深化思政課教學改革,并大力推進理論創(chuàng)新,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為培養(yǎng)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貢獻力量。
關鍵詞:思政課;主渠道作用;高校思政工作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的講話中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yǎng)人以及為誰培養(yǎng)人這個根本問題。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則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和主渠道。
一、做好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三進”工作
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做好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無疑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首要任務。如何做好“三進”工作,最主要的就是“及時準確”四個字。
1、“三進”工作要及時
所謂及時,就是要把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與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進行無縫對接,把最新精神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第一時間傳遞給學生。遼寧何氏醫(yī)學院黨委高度重視“三進”工作,十九大開幕后,馬克思主義學院就召開座談會學習十九大精神,組織名師學者全面研讀十九大文件,把相關精神實質和核心要義及時融入教學方案,在《形勢與政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和《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上,第一時間為學生作清晰的講解,并與同學們進行互動討論,使青年學生明確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實現過程中自身應肩負的歷史使命。
2、“三進”工作更要準確
“三進”工作及時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準確。這就要求思政課教師以及全體高校教師要原原本本地研讀十九大報告,認真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通過集體備課、教學培訓和業(yè)務研討等方式,用最新理論成果調整教學大綱、完善教學內容、修訂講義,在學懂弄通的基礎上,把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及各項工作的部署要求融入課程教學中,更深入地傳遞給學生。2018年春季學期,新修訂的4門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全面投入使用,馬克思主義學院結合新教材進一步做好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三進”工作,將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解透徹、傳播準確。
二、開展整體性、專題式、研究型教學,深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這就是要求深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但思政課教學改革不能為改革而改革,改革形式大于內容,就是本末倒置。思政課教學改革根本是要提升思政課的教學實效性,要提高學生的到課率、抬頭率和點頭率,這三率中到課率和抬頭率是基礎,而點頭率則是思政課教學內容入腦入心的關鍵標志。所以,要深化思政課教學改革,必須要堅持內容為王。
1、內容是思政課教學改革的重點
遼寧何氏醫(yī)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高度重視思政課的教學改革。經過幾年的改革,逐步形成了整體性專題式研究型的教學改革模式。整體性就是把四門課作為一個整體圍繞思政課的教學目的設計教學模塊,在此基礎上再根據四門課程各自的教學目的和要求,將教學模塊進行細化,設計相關教學專題,實行專題教學,專題設計好后,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深挖課程的科研含量和理論深度,開展研究型教學,目標是使每個備課教案盡量能成為一篇教研論文。當然這是非常不容易的。因此,思政課教師自身的綜合素質如何就成為教學改革是否成功的關鍵。
2、教師是思政課教學改革的關鍵
思政課是一門課,要求教師必須掌握一定教學方法和教學藝術;思政課還是一門理論課,要讓學生信,要求教師必須把理論講深講透講徹底;思政課還是一門意識形態(tài)屬性非常強的課,要時刻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求教師必須保持政治定力。思政課教師應以“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的意識,以“熱愛講臺,敬畏講臺,站穩(wěn)講臺”的情懷投身到工作中,因為思政課不是簡單的知識傳授,更重要的是價值觀引領,所以要求老師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即傳道者首先要明道信道。通過精準授課,使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頭腦”,讓真理性光芒照亮課堂。
三、發(fā)揮協(xié)同效應,推動形成融會貫通的育人格局
要提高思政課教學的實效性,提升學生的獲得感,只靠思政課教師肯定是不行的。應樹立“大思政”思維,重視各類課程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
1、樹立“大思政”思維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講的那樣,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xié)同效應。也就是說在用好思政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的同時,應推動各方面力量同頻共振、同向發(fā)力,把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很好地結合起來,樹立“大思政”思維,充分發(fā)揮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協(xié)同效應,才能真正做好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2、各類課程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
遼寧何氏醫(yī)學院高度重視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著力發(fā)掘各類課程所蘊含的豐富思政素材和德育資源,如在體育課程中針對部分學生缺少誠信意識、團隊合作意識不足等問題,通過小組合作活動和完成任務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到團隊合作精神和誠信意識;在英語課程教學中,遇到如英雄、戰(zhàn)爭、和平等主題時,自然而然地添加思政教育內容;作為醫(yī)學院校,在醫(yī)學相關各課程的理論課和實驗課教學中,教師結合教學內容和實驗內容,時刻引導學生敬畏生命、明確責任、塑造高尚醫(yī)德;在通識選修課中,開設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美學與人生等課程。
本文系2018年沈陽市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課題-《發(fā)揮思想政治理論課主渠道作用研究》(課題立項編號:SDSZ-2018-105)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全國高校思政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北京.2016;
[2]劉新躍.協(xié)同推進各類課程與思政理論課同向同行[N].安徽日報,2017-4-24
作者簡介:
韓冰,(1980-)女,漢,遼寧沈陽人,遼寧何氏醫(yī)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方向。
(作者單位:遼寧何氏醫(y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