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中國路的歷史進程:一個需要不斷反思的重大課題

      2018-10-21 11:04劉洪文
      關鍵詞:歷史進程精神力量歷程

      摘要:

      中國路亦即中國道路的主體選擇性、整體性以及精神動力的獲得和歷史經驗教訓的總結,都決定了我們必須時刻對中國路的歷史進程進行深刻而全面的反思。對中國路的反思,主要圍繞“四個自信”與中華民族的集體共識、中國路的“然”與“所以然”、中國路的文化與精神力量、如何遏制和消除中國路進程中的“負能量”、中華民族應對內外重大挑戰(zhàn)、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和解決重大矛盾的歷史經驗教訓等方面展開。對中國路進行科學反思的關鍵在于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指引,弘揚科學理性精神,以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為指歸,以及胸懷愛黨、愛國、愛人民、愛社會主義的崇高情懷。

      關鍵詞:

      中國路;歷史進程; 反思

      中圖分類號:D6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5099(2018)04-0008-06

      The Historical Process of China Road: a Key Topic Worth Consecutive Reflection

      LIU Hongwen

      (Foshan University, Foshan, Guangdong, 528000, China)

      Abstract:

      The subjective selectivity, integrity of China Road, gaining spiritual motivation and drawing conclusion from historical experiences, all of these lead us to profound and all ̄rounded reflection, from time to time, on the historical process of China Road. The reflection mainly focus on “four confidences”, the collective consensus of the Chinese nation, the situation of China Road and its causes, cultural and spiritual strength of China Road, how to coerce and eliminate negative power along the process, the experience and lessons from the Chinese nation dealing with both internal and external challenges, resisting major risks, overcoming major difficulties, and delivering major conflicts. The scientific reflection on China Road should emphasize on insisting on the guidance of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and historical materialism, promoting science and reason, the integrate interest of the Chinese nation, essential and long ̄term interest as guidance, as well loving the Party, the country, the people, and socialism.

      Key words:

      China Road; historical process; reflection

      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歷史進程中,我們有一個基本的結論,那就是,這個民族選擇一條什么樣的道路,是她面臨的一個最深層次的問題,將從根本上決定其興衰沉浮和最終的歷史命運。正如習近平同志所指出的那樣:“道路問題是關系黨的事業(yè)興衰成敗第一位的問題,道路就是黨的生命?!盵1]21進入20世紀以來,在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頑強不懈的探索下,我們不僅找到了中國革命勝利的道路,而且也探索出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曙光已經開始照耀中華大地,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F在的問題在于,我們怎樣才能在不出現顛覆性錯誤的前提下承上啟下,沿著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堅定不移地走下去,真正迎來中華民族全面而偉大的復興。對此,本文認為,不斷地對中國路的整個歷史進程進行深刻、全面而科學的反思,是我們要持續(xù)做好的一個重大課題。

      一、為什么必須不斷地深刻反思中國路的歷史進程

      以史為鑒,可知興替。就一般意義而言,一個國家和民族要想更好地前進,必須不斷地進行反思,正確總結歷史的經驗教訓,才能謀劃好未來,走好將來的路;否則,必定會重蹈歷史的覆轍。對當代中國而言,全面、深刻和科學地反思中華民族所走過的中國路的歷史進程,具有更加重大的現實需要和意義。

      第一,當代中國路的主體選擇性,決定了我們必須時刻對中國路的整個歷史進程進行深刻和全面的反思。

      在家天下的專制時代,統治者所關心的只是如何使自己的統治傳至千秋萬代;而中華民族由于受到專制政治的全面宰制,也整體上處于蒙昧和麻木狀態(tài)。因此,古代中國路從總體上看是中國歷史自發(fā)演進的結果,基本上不存在主體選擇的問題。

      近代以來,在空前巨大的民族危機面前,中華民族從蒙昧和麻木中醒來,民族的自覺性和主體選擇意識迅速蘇醒,在道路選擇上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頑強探索,歷經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維新變法運動和辛亥革命的多次選擇之后,終于在馬克思主義指引和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找到了一條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和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梢哉f,在現代中國路的選擇和推進中,中華民族迸發(fā)出了前所未有的主體選擇性。顯然,沒有中華民族的這種主體選擇性,就沒有現代中國路及其所取得的巨大歷史性成就。隨著中國路進入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代,中華民族的這種主體選擇性不僅不可或缺,更應該得到更好、更大的發(fā)揮。因為,我們將要繼續(xù)推進的新時代中國路仍將具有長期性、艱巨性和復雜性的特點,其間充滿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zhàn),更需要中華民族繼續(xù)發(fā)揮其能動性、創(chuàng)造性和選擇性,持續(xù)不斷地作出正確的主體選擇。

      那么,怎樣才能更好、更大地發(fā)揮中華民族的主體選擇性呢?對當代中華民族來說,發(fā)揮探索中國路的主體選擇性,就是要認識和掌握當代中國路的基本規(guī)律,高屋建瓴,更高地提升走中國路的自覺性。而要認識和把握當代中國路的基本規(guī)律,不能僅僅從當代中國的社會進程中去尋找,更不能建立在對未來的設想之上,必須在整個中國路的歷史進程中去尋找,亦即對中國路的整個歷史進程進行深刻和全面的反思。因為,反思是一種特殊的認識方式,它不在于一般地了解事實,更在于總結經驗教訓;但它總結經驗教訓不是就事論事,而是著眼未來。反思是一種哲學性的認識和思考。所以,只有反思,才能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現象到本質,才能正確認識中國路歷史進程中的一個個重大歷史事件和現象,才能正確理解中國路歷史進程中的每一個歷史階段及其轉換,才能準確把握整個中國路歷史進程的基本脈絡和規(guī)律。而準確認識和把握整個中國路歷史進程的基本脈絡和內在規(guī)律,為繼續(xù)前行的中國路提供科學的指引,正是當代中國路主體選擇性的重要內容和必然要求。

      第二,不斷地深刻反思中國路的整個歷史進程,是由中國路的整體性所決定的。

      從華夏族的歷史開始,中國路大致可以分為古代中國路、近代中國路、現代中國路和當代中國路這樣幾個階段。我們在對中國路進行反思的時候,固然可以分別對中國路的這幾個階段進行反思,但若僅僅停留在這個層次,顯然是不夠的:首先,我們要認識和把握的中國路規(guī)律,不是其中的某個階段或時期的規(guī)律,而是整個中國路的歷史規(guī)律,是最高層次的規(guī)律。只有這樣的規(guī)律,才對當代中國路的發(fā)展具有根本性的指導意義;其次,中國路所具有的整體性是不容割裂的。中國路的特殊性在于,它雖然是由不同的歷史階段所構成,但這些歷史階段又是不能割裂的,它們環(huán)環(huán)相扣、一脈相承。因此,我們對中國路的反思,對中國路基本規(guī)律的認識和把握,應該而且必須根據中國路的整體性,對中國路的整個歷史進程進行貫通式的深刻反思。所以,作為當代中國路前行進程中需要深刻反思的一個重大課題,必然是中國路的整個歷史進程及其蘊含的基本規(guī)律。

      第三,只有不斷地進行深刻而全面的反思,才能使中國路的前行獲得源源不竭的精神動力。

      在近代以來資本主義、帝國主義狂濤巨瀾兇猛的沖擊下,古代中國路雖然已經被日益沒落的專制政治搞得凋敝不堪,但依然成功地實現了從古代到近代、現代和當代的轉換,而每一次轉換,都會帶來一系列偉大成果,使中國路躍升一個新的臺階,開創(chuàng)出一個嶄新的局面。毫無疑問,中華民族幾千年來走出的中國路是人類歷史上一條偉大的道路。

      偉大的道路,需要偉大的力量來支撐和推動。源遠流長的中國路之所以能夠經受住了內部矛盾的劇烈沖擊和世界歷史大潮的考驗,實現鳳凰涅槃,根本的原因在于,它蘊含著無比強大的文化和精神力量?!白詮姴幌ⅰ⒑竦螺d物的思想,支撐著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今天仍然是我們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強大精神力量。”[1]158

      支撐和推動中國路頑強前行的文化和精神力量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歷史進程中逐步積累起來的。自三皇五帝以降,中華民族的一代又一代先祖不僅給我們留下了浩如煙海的文化典籍,還不懈地進行著以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為核心的文化傳承與教化。與此同時,他們還在面對內外挑戰(zhàn)的斗爭中英勇奮斗,涌現出一個又一個的英雄人物,演繹了驚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事跡,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這些,都是中華民族精神力量的不竭源泉。因此,在當代中國路的進程中,我們所需要的文化與精神力量,不應該是閉門造車地編造出來的,而是通過對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歷史進程中造就的中國路進行全面而深刻的反思弘揚出來的。正如習近平同志所指出的那樣,中華文明5 000多年的悠久歷史,就是中華民族強大的精神力量。所以,離開了對中國路整個歷史進程深刻而全面的反思,我們必然不能獲得全面的、正能量的、強勁的和永不衰竭的文化與精神力量,當下和今后的中國路必然難以應對日益嚴峻的挑戰(zhàn),不僅會遇到挫折,甚至可能重蹈歷史的覆轍。

      第四,在中國路的歷史進程中,只有通過深刻而全面的反思,才能為從根本上打破治亂興衰循環(huán)往復的歷史周期律提供有益的借鑒。

      幾千年的中國路既是一條偉大的路,同時又是一條充滿曲折和反復的路。其中,最應當引起我們警醒的,就是黃炎培先生所揭示的“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歷史周期律。自古及今,這樣一個治亂興衰循環(huán)往復的歷史周期律一再發(fā)作,一再破壞甚至摧毀了中國路進程中曾經出現的大好局面。歷史的教訓告訴我們,這樣的一個歷史周期律是中國路最大的一個隱患,如果不從根本上徹底打破,中國路的前行將面臨嚴重的威脅。

      那么,在此前中國路的歷程中,為什么會存在這樣一個歷史周期律?它在什么情況下會發(fā)作?它發(fā)作的機制是什么?隱藏在它背后的推手究竟是什么?所有這些問題,如果我們不能進行科學理性的回答,就不能真正破解這個歷史周期律。而要找到破解歷史周期律的正確答案,還需要我們對中國路的整個進程進行全面而深刻的反思。

      二、反思中國路的歷史進程涉及的基本問題

      對當下和今后的中國路而言,反思之所以重要,當然不在于反思本身,而在于反思的對象或者內容。也就是說,我們的反思只有緊緊圍繞那些攸關中國路存在和發(fā)展的根本或重大問題來展開,才具有決定性的意義。

      那么,我們在反思中國路的歷史進程中,究竟應該圍繞哪些主要的問題來展開?問題的選取來自當下和今后發(fā)展的需要。筆者認為,從當下和今后一個時期中國路發(fā)展的需要來看,我們的反思應該緊緊圍繞如下一些問題來展開:

      第一,反思如何使“四個自信”深入人心,成為中華民族的集體共識。

      如前所述,自近代以來,中國路就具有了明顯的主體選擇性。如果沒有這種以高度的民族自覺性為支撐的主體選擇性,中國路是難以戰(zhàn)勝一系列來自內外的挑戰(zhàn),并最終走出一條光明大道來的。然而,我們應該進一步看到,無論是中華民族的自覺性還是她的主體選擇性,都是其民族自信心的集中體現。如果沒有堅定而強大的自信心,中華民族不可能鍥而不舍,前赴后繼,敢于斗爭,敢于勝利。正是因為自信對中華民族和中國路的極端重要性,自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凝煉并提出了我們必須牢固樹立的“四個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八膫€自信”的提出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使其深入人心,成為整個中華民族的集體共識,這是當下和今后我們必須要破解的一個重大課題,也是我們反思中國路歷史進程的一個重點。因為,“四個自信”來源于對中國路歷史進程的深刻認識和把握。我們對中國路的歷史進程認識越全面、越深刻,“四個自信”就越有底氣,就越是強大乃至堅不可摧。

      第二,反思中國路三個方面的“然”與“所以然”。

      人類走出的路有若干條,但對于中華民族來說,不可能走其他民族的路,而只能走自己的路,即中國路。當下及今后,中華民族要繼續(xù)走好中國路,首先必須要對幾千年來中國路的歷程有一個深刻而全面的認識,這也是我們需要反思的一個重要內容。具體來說,對中國路的認識,涉及三個基本方面:

      其一,中國路的“然”與“所以然”。中國路究竟是一條什么樣的路?它的內涵、特點、核心價值、凝聚力、根本動力等是什么?中華民族為什么會走出這樣一條獨特的中國路?中國路內在的機制和規(guī)律是什么?

      其二,中國路挫折的“然”與“所以然”。在中國路的歷程中,我們一路走來,究竟遇到了哪些挫折?這些挫折的類型、成因、影響是什么?中國路走向挫折的內在機制和規(guī)律是什么?我們從中可以獲得哪些有價值的教訓?總結中國路挫折的“然”與“所以然”,對當下和今后中國路的前行至關重要,正如恩格斯在《(英國工人階級狀況)序言》中指出的那樣:“偉大的階級,正如偉大的民族一樣,無論從哪方面學習都不如從自己所犯錯誤的后果中學習來得快。”[2]

      其三,中國路成功的“然”與“所以然”。中國路的整個進程雖然跌宕起伏、挫折無數,但無論是古代中國路、近代中國路,還是現代中國路和當代中國路,都有很多成功的地方。尤其是在現代和當代,中國路成功地轉換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之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取得巨大成就之路,使我們前所未有地接近了中華民族全面復興這個偉大的目標。那么,中國路成功之處究竟在哪里?中國路走向成功的內在機制和規(guī)律是什么?其中最寶貴的經驗是什么?筆者認為,中國路在現代和當代取得的巨大成功或成就,值得我們好好地通過反思的方式加以總結和傳承,因為這是當下和今后中國路繼續(xù)走向成功的根本所在,是極其寶貴的財富。

      第三,反思中國路的文化和精神力量。

      在中國路的歷史進程中,其具體的形態(tài)會有很多種,但其魂魄和精神卻是一脈相承地傳承了下來,并成為支撐、推動和引領中國路的巨大文化與精神力量。習近平同志在談到“四個自信”時指出: “我們說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歷史和現實都表明,一個拋棄了或者背叛了自己歷史文化的民族,不僅不可能發(fā)展起來,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場歷史悲劇?!腥A文明延續(xù)著我們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既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也需要與時俱進、推陳出新。要加強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fā),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把跨越時空、超越國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盵3]因此,我們在反思中國路歷史進程時,必須要深入地發(fā)掘、凝聚和弘揚其中的文化與精神力量;否則,我們對中國路歷史進程的反思將變得毫無意義。需要特別強調的是,我們對中國路文化和精神力量的反思與總結絕不應當局限于古代中國路的文化和精神力量,而必須包含近代中國路的愛國文化和精神、現代和當代中國路的革命文化與革命精神以及改革開放文化及其精神。從當下中國社會文化和精神的實際情況以及存在的不足來看,對中國路進程中革命文化和精神、改革開放文化及精神的反思與弘揚,具有更加重要的現實意義。

      第四,反思如何遏制和清除中國路進程中的“負能量”。

      在中國路的整個歷史進程中,我們之所以一次又一次地出現挫折,甚至有時陷入了巨大的危險之中,有一個我們不得不加以高度重視的因素,那就是其中的“負能量”。這個“負能量”包括兩個方面:其一,中國路歷史進程中產生、沉淀起來的各種各樣文化和精神糟粕或垃圾;其二,使這些糟粕或垃圾發(fā)酵并產生出“負能量”的內在機制。

      我們之所以要提出全面和深刻反思中國路進程中的“負能量”問題,是因為在歷史上,中國路的每一次或大或小的挫折都與這些“負能量”有直接或間接的關聯。在當下的中國路進程中,我們遇到的種種困難與挑戰(zhàn),都有這些“負能量”在作祟。不僅如此,中國的道路安全和國家安全也因此面臨巨大的威脅。正是依托這些“負能量”,外部勢力在推行其西化和分化中國的圖謀時,才得以找到切入點和著力點,迅速擴大其影響。鑒于“負能量”對中國國家安全和道路安全構成的巨大威脅,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了進行四個堅決反對的要求,即“堅決反對一切削弱、歪曲、否定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言行;堅決反對一切損害人民利益、脫離群眾的行為;堅決破除一切頑瘴痼疾;堅決反對一切分裂祖國、破壞民族團結和社會和諧穩(wěn)定的行為”[4]11。因此,我們必須對中國路幾千年歷程中累積起來的形形色色的“負能量”進行徹底的梳理和反思,找到對其進行有效遏制和清除的路徑及長效機制。

      第五,反思中華民族應對內外重大挑戰(zhàn)、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和解決重大矛盾的歷史經驗。

      中國路是一條傳奇之路。在這條路上,中華民族不僅創(chuàng)造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同時也經受住了無數重大挑戰(zhàn)、重大風險、重大阻力和重大矛盾的考驗。而造就傳奇中國路的,正是我們這個民族偉大的斗爭精神。在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同志明確指出:“實現偉大夢想,必須進行偉大斗爭。社會是在矛盾中前進的,有矛盾就會有斗爭。我們黨要團結帶領人民有效應對重大挑戰(zhàn)、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必須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h要充分認識這場偉大斗爭的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發(fā)揚斗爭精神,提高斗爭本領,不斷奪取偉大斗爭新勝利?!盵4]11

      中華民族在中國路進程中經受的來自內外的歷次重大挑戰(zhàn)、重大風險、重大阻力和重大矛盾,不僅前所未有地增強了我們這個民族的能力,同時也留下了極其寶貴的經驗教訓,是中國路繼續(xù)前行難以估量的巨大精神力量。因此,我們必須在全面和深刻反思的基礎上,對中華民族所積累起來的這些寶貴的精神財富和力量進行系統的總結與提煉。

      三、怎樣才能對中國路歷程進行科學的反思

      反思是認識論范疇的一個問題,因此,怎樣進行反思,就必然涉及到具體的立場、情懷和方法論。秉持不同的立場、情懷和方法論,反思的初心、目的和結果必然大不相同。筆者認為,在對中國路的歷程進行反思時,若要得出對中國路的健康發(fā)展有借鑒、啟發(fā)和指導意義的正確結論,必須進行正面、科學的反思。

      那么,我們應該以什么樣的立場和方法來對中國路的整個歷史進程進行科學的反思呢?

      1.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對中國路歷程進行科學反思的根本方法

      眾所周知,自現代以來,中國路無論是在革命還是建設方面所取得的所有成就,都與馬克思主義的指引有著直接的聯系。如果沒有馬克思主義與中國路的實踐相結合,中華民族就不可能找到一條實現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那么,當我們對中國路的整個歷程進行全面而深刻反思時,是否同樣需要馬克思主義的指引呢?答案是肯定的。因為:

      其一,辯證唯物主義指出,“與萬物普遍聯系”和“按自身規(guī)律永恒發(fā)展”是世界存在和發(fā)展的總的基本特征,規(guī)律對事物的存在和發(fā)展有著根本性的決定作用。這告訴我們,在對中國路的歷程進行反思時,一定要從普遍聯系中認識和掌握深藏于其中的規(guī)律性。只有獲得這樣的認識,才算是真正深刻地認識和把握了中國路的歷程,才能對中國路的發(fā)展發(fā)揮根本性的指導作用。辯證唯物主義提出的三大規(guī)律即對立統一規(guī)律、質量互變規(guī)律和否定之否定規(guī)律,和一系列的范疇如現象與本質、原因與結果、必然與偶然、可能與現實、形式與內容等,對于我們反思中國路的歷史進程以及把握當下和今后的中國路進程,都有根本性的指導意義。

      其二,歷史唯物主義是揭示中國路歷史進程謎底的鑰匙。例如,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人類社會的發(fā)展,是由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矛盾運動來推動的。運用這一觀點來反思中國路,源遠流長、紛繁復雜的歷史進程一下子就變得清晰起來了。同時,當下和今后中國路怎么走,也可以從中獲得極為重要的啟示。又如,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又反作用于社會存在的觀點,既有助于我們正確認識中國路進程中形成的文化、思想和精神傳統,同時又為我們自覺地發(fā)揮文化、思想和精神力量的作用指明了方向。再如,人民群眾是歷史創(chuàng)造者的觀點使我們認識到,中國路從根本上說是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的路,是人民群眾自己的路,是為人民群眾謀幸福的路,中國路怎么走,人民群眾有最終的決定權;中國路走得好不好、對不對,人民群眾有最終的發(fā)言權。

      從以上簡要的分析中可以看出,離開馬克思主義的指引,我們既不可能對中國路的歷程進行科學的反思,也不可能得出有助于中國路繼續(xù)前行的正確結論。同時,我們更應當看到,反思中國路的歷史進程是為了走好當下及今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并由此通向中華民族在社會主義旗幟下實現全面復興的偉大目標,馬克思主義的指引更是不可動搖的。

      2.反思中國路歷程必須弘揚科學理性精神

      對中國路歷程的反思是科學,既需要馬克思主義這個科學理論的指引,同時也需要弘揚科學理性精神。因為,“在人類所進行的認識活動中,最復雜、難度最大、最不容易得出正確結論和最難于正確對待這些結論的,莫過于對自己的認識和把握。”[5]我們在對中華民族自己的路——中國路歷程進行反思時,也會遇到這樣的難題和困惑,情感、成見與偏見、功利、狹隘自私的利益等因素會時刻干擾我們的認識和判斷。破解這個難題的良方不是別的,正是科學理性精神?!八^科學理性,就是指能夠超越眼前功利而尊重客觀實際,從客觀實際出發(fā),訴諸理智和邏輯而努力發(fā)現客觀規(guī)律,并按照客觀規(guī)律的要求控制主觀世界的理性。科學理性精神,則是一種心理狀態(tài),這種心理狀態(tài)的特點是超越眼前功利,尊重客觀實際,努力從客觀實際出發(fā),以概念、判斷、推理等思維形式,對客觀事物進行分析和概括,發(fā)現客觀規(guī)律,使之成為人們改造世界的指南,并按照客觀規(guī)律的要求,理智地控制自己的行為。”[6]科學理性精神所包含的求真精神、懷疑精神、實證精神和批判精神等基本特質,顯然有助于我們在反思中國路歷程時排除各種主觀因素的干擾,保持清醒的頭腦,實事求是地認識和把握中國路的客觀規(guī)律,正確總結其中的經驗教訓,并尊重這些客觀的結論。

      3.以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為基本指歸

      反思中國路歷程的初心,是為了中華民族能夠更好地走好當下和今后的中國路,并沿著這條路實現民族的全面復興。然而,抱著這樣的初心去反思,并不一定就能得出正確的結論;抑或獲得的認識或啟示在當下是有道理的,但未必就對今后的發(fā)展有好處。問題的關鍵,在于我們站在什么樣的高度,以什么樣的眼光和視野去進行反思。如果我們的眼光短淺而狹隘,必然不能得出正確而有益的結論。因此,我們在對中國路歷程進行反思時,一定要登高望遠、高屋建瓴,以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為基本指歸,才能得出經得起中國路歷史檢驗的正確結論,才能真正有益于當下和今后中國路的健康發(fā)展。從中華民族的民族性和中國路的具體實踐來看,妨礙我們以中華民族整體利益、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為指歸來進行反思的諸多因素中,功利思想的危害最大,也最為普遍。功利思想在言行上就是急功近利,把眼前利益、表面利益、局部利益甚至個人利益放在第一位,往往置整體利益、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于不顧,甚至不惜對它們造成傷害。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進程中,我們犯過很多急功近利的錯誤,其中的教訓深刻而沉重。譬如,由于急功近利地片面追求GDP,在資源利用上竭澤而漁,環(huán)境也受到巨大破壞,使中國經濟發(fā)展的可持續(xù)性受到威脅,從而也對中國路的發(fā)展造成威脅。再如,由于在相當程度上我們過于看重財富的增長和積累,而忽視基礎性的研究和核心技術的掌握,不注重獨立自主、自力更生,這將使我們受制于人,也對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構成巨大的威脅。這一點,從近來中美之間的貿易戰(zhàn)甚至技術戰(zhàn)中可以清楚地看出。關于急功近利的危害,我們的先人早就一針見血地予以揭示:先秦思想家莊子指出:“功利機巧,必忘夫人之心?!盵7]蘇軾也認為:“自頃功利之臣,言政不及化,言利不及義。”[8]因此,在對中國路歷程進行反思時,必須要防止功利思想的影響和干擾,真正從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的層面進行科學的反思。

      4.胸懷愛黨、愛國、愛人民、愛社會主義的情懷,摒棄個人私利、好惡與得失

      由于中國路在相當長的時期里是被專制政治主宰著,專制政治的垃圾隨處可見;加之其間無數次的挫折與失敗,因此,人們在對中國路歷程進行反思時,很容易接觸到負面的、黑暗的東西,這往往會對人們的認識和判斷產生消極影響。甚至在現代中國路的進程中,當人們在反思建國以來的歷次錯誤時,有的人也因此產生了理想和信念的動搖。

      為什么有的人在反思時會走向對中國路歷史的否定和對中國路前途的動搖?筆者認為,其中的原因,除了沒有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去進行反思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情懷方面存在問題。具體而言,就是缺乏愛黨、愛國、愛人民、愛社會主義的情懷,使自己的認識和判斷被個人認識上的狹隘性、好惡與得失、私利所左右;反之,如果胸懷上述四個方面的情懷,我們就能夠正確認識在當代中國路歷程中所犯的種種錯誤,就能夠從這些錯誤中科學地總結出深刻的教訓,從而對未來的中國路充滿信心,絕對不會由此得出否定黨的領導、否定社會主義道路的負面結論。因此,情懷問題,是一個能夠對反思中國路歷程產生重大影響的大問題,應當引起高度重視。

      四、結語

      中國路是在反思中前行的,沒有對中國路深刻而全面的反思,中國路的前行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同時,我們必須看到,對中國路的反思,必須要堅持歷史性、時代性和科學性,必須著眼未來向前看,才能使反思轉化為前進的不竭動力。反思也應該成為全民族的反思,科學地對中國路反思的人越多,中華民族就越能夠成為一個科學理性的民族,就越能夠轉化為強大的民族力量,中國路的前途就越有堅強的保證。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2]恩格斯.英國工人階級狀況:1892年德文第二版序言[M]//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79.

      [3]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339-340.

      [4]黨的十九大文件匯編[G].北京:黨建讀物出版社,2017:11.

      [5]劉洪文.中華存在與發(fā)展的思考[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10.

      [6]劉洪文.中華存在與發(fā)展的思考[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11-12.

      [7]陳鼓應. 莊子今譯今注[M].2版.北京:中華書局,2009:319.

      [8]蘇軾.:蘇軾文集:全6冊 [M].北京:中華書局,1986:1 063.

      (責任編輯:鐘昭會)

      猜你喜歡
      歷史進程精神力量歷程
      中國的歷程
      郵票上的70年光輝歷程(集郵)
      平靜
      建國以來我國基礎教育學制變革的分析
      對秦國統一六國的原因分析
      解讀《我是如何學會駕駛的》中男主人公的戀童癖傾向
      從傳統文化中汲取實現中國夢的精神力量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及經驗啟示
      穿越歷史長河
      中國南極科考30年歷程
      尼勒克县| 丰宁| 海淀区| 清新县| 黔西县| 荔浦县| 浦江县| 卢湾区| 深水埗区| 大荔县| 百色市| 富阳市| 临高县| 颍上县| 乌鲁木齐县| 阿坝县| 彰化县| 荣成市| 昌吉市| 万安县| 旬阳县| 昌都县| 吴桥县| 霍州市| 台中市| 大姚县| 南乐县| 石渠县| 邢台县| 鄂托克前旗| 广灵县| 泰和县| 永平县| 娱乐| 宽城| 台北市| 砀山县| 江口县| 绿春县| 蒲江县| 夏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