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靜
一、個案基本資料
1.一般資料
求助者,張某,女,漢族,19歲,高三學生,出身于北京郊區(qū)農村家庭,父母務農,姐弟三人,家里經濟條件不好。
2.個人成長史
張某,在家排行老大,從小乖巧聽話,能幫助父母料理家務,會照顧弟妹,父母對其管教也較嚴格。自上學起,學習成績一直很好,老師和同學對其評價較高。性格敏感,在意別人評價。懂得父母艱辛,處處嚴格要求自己,對自己期望高。
3.個人狀況
(1)有焦慮情緒,心情不好,精神不振。
(2)考前體檢,無器質性問題。
(3)能夠進行正常的生活和學習,但效率不高。
4.心理測驗
焦慮自評量表(SAS)標準分57,提示有輕度焦慮;
抑郁自評量表(SDS)標準分44,未達到抑郁水平。
二、咨詢師觀察
張某獨自前來咨詢,身體發(fā)育正常,衣著樸素。說話時,有點拘束緊張。談到自己高考時,神情茫然無措。在咨詢過程中,張某敘述表達清楚,自知力完好,有強烈的求助愿望,未見明顯的精神病性癥狀。
三、評估與診斷
1.診斷意見
根據(jù)張某的癥狀,診斷為一般心理問題。
2.診斷依據(jù)
(1)張某主客觀世界統(tǒng)一,精神活動內在協(xié)調一致,人格相對穩(wěn)定,對自己的問題有自知力,能主動地求醫(yī),無邏輯思維的混亂,無幻覺、妄想等精神病性癥狀,可排除精神病性問題。
(2)張某對考試的焦慮,程度與其個人經歷和處境相符合,內心沖突為常形,可排除神經癥性問題。
(3)張某的主要癥狀是焦慮情緒,僅限于考試,尚未泛化,可排除嚴重心理問題。
(4)張某的情緒癥狀由現(xiàn)實因素引發(fā),尚未泛化,持續(xù)時間一個月左右,對社會功能有影響。
3.鑒別診斷
(1)與精神病相鑒別:可以排除精神病。
(2)與抑郁癥相鑒別:可排除抑郁癥。
(3)與焦慮癥相鑒別:可排除焦慮癥。
(4)與恐懼癥相鑒別:可排除恐懼癥。
(4)與嚴重心理問題相鑒別:可排除嚴重心理問題。
四、原因分析
1.社會因素
(1)存在負性生活事件,高考一??荚嚳荚伊?,自信心受挫。
(2)家庭狀況使張某產生無形的壓力,對自己提出更嚴格的要求。
(3)張某父母整日忙于農活,與她交流少,弟弟妹妹年幼,缺乏社會支持系統(tǒng)的幫助。
2.心理因素
(1)張某對考試有認知偏差,一次考試考差一直困擾自己。
(2)缺乏情緒調節(jié)方法,不知道該如何克服考試焦慮情緒。
(3)張某性格柔順、文靜、敏感,在意別人評價,自我要求高。
五、咨詢目標
(1)短期目標和具體目標
消除考試焦慮情緒,緩解睡眠問題,學習放松技術,掌握情緒調節(jié)方法,以降低焦慮水平,探討考試復習方法和考試技巧,以增強考試信心。
(2)長期目標和最終目標
完善張某的個性,提高有效處理各種生活挫折的能力,增強社會適應能力。增強她的自信心,促進其心理健康及人格完善。
六.咨詢方案
主要咨詢方法采用系統(tǒng)脫敏法,明確雙方責任、權利、義務以及治療時間和費用。
七、咨詢過程
1.診斷評估與咨詢關系建立階段
第一次咨詢:
目的:
(1)了解基本情況,收集資料;
(2)建立良好的咨詢關系;
(3)心理診斷,確定咨詢目標。
方法:會談;心理測量。
過程:
(1)接待張某并讓她填寫咨詢登記表,介紹咨詢中的有關事項與規(guī)則。
(2)采用攝入性會談,通過開放式提問技術和傾聽技術,收集詳細資料,通過傾聽、共情、積極關注等技術,鼓勵其傾訴、宣泄,與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訪關系,同時了解其目前的焦慮狀態(tài)。
(3)對張某進行SAS、SDS測量并反饋測驗結果。
(4)進行心理診斷,確定咨詢目標,并向張某介紹治療機制。
2.實施心理幫助階段
第二次咨詢:
目的:
(1)進一步加強咨詢關系;
(2)建立積極認知;
(3)學習放松技術。
方法:會談;放松訓練。
過程:
(1)讓張某回憶自己考試考好的情況,增強自信心。
(2)指導張某進行放松訓練,讓她靠在沙發(fā)上,全身各部位處于舒適狀態(tài),雙臂自然下垂或擱置在沙發(fā)扶手上。再讓她想象自己處于特別放松的情境中。
(3)咨詢師用柔和、輕快的聲調引導張某依次練習放松前臂、頭、面部、頸、肩、背、胸、腹及下肢,重點強調面部肌肉放松。訓練一次,20-30分鐘。
(4)布置家庭作業(yè)。
第三次咨詢:
目的:
(1)建立積極認知;
(2)進一步加強放松訓練;
(3)建立焦慮事件等級。
方法:會談;放松訓練。
過程:
(1)反饋咨詢作業(yè),對張某進行鼓勵。
(2)指導張某進行20-30分鐘的放松訓練。
(3)與張某商談將她的考試焦慮反應按程度輕重從弱到強順序排列“焦慮等級”。先把最弱的刺激情境即幾乎不引起焦慮或只引起微弱焦慮的情境排在第一位,共分為10個等級。
(3)布置家庭作業(yè)。
第四~六次咨詢:
目的:通過系統(tǒng)脫敏解決求助者的考試焦慮情緒。
方法:會談;系統(tǒng)脫敏法。
過程:
(1)向張某詢問最近的睡眠狀況以及放松訓練的情況。
(2)逐級進行系統(tǒng)脫敏:在放松狀態(tài)下,按照以上建立的焦慮等級逐步脫敏,通過想象喚起其焦慮狀態(tài),評估焦慮水平,然后運用放松技術進入放松狀態(tài),再次評估焦慮水平,直至焦慮水平不超過25分,進入下一級焦慮情境。每次可進行1~3個等級,視情況而定。經過幾次的脫敏治療,求助者在想象考試時不再感覺焦慮緊張的情緒。
(3)布置家庭作業(yè)。
3.鞏固與結束階段
第七次咨詢:
目的:
(1)鞏固咨詢的效果;
(2)結束咨詢。
方法:會談;心理測量。
過程:
(1)反饋咨詢作業(yè),與張某一起討論并鼓勵她繼續(xù)進行訓練,以提高有效應對各種生活挫折的能力。
(2)進行SAS測試,將測量結果與咨詢前比較,進行咨詢效果評估。
(3)結束咨詢,并約定后期會談。
八、咨詢效果評估
(1)求助者自我評估
通過咨詢,焦慮情緒大大減輕了,睡眠得到了改善,學習效率提高了,現(xiàn)在能夠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參加考試了,對咨詢效果比較滿意。
(2)咨詢師的評估
經過咨詢,張某情緒明顯好轉,焦慮情緒基本消除,睡眠狀態(tài)得到改善,并掌握了一定的調節(jié)自我情緒的方法,咨詢達到了預期的目標。兩個月后回訪發(fā)現(xiàn)張某已考上了心儀的大學。
(3)心理測驗結果
SAS標準分為46分,提示沒有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