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典 韓英軍
摘要:建構主義強調是觀念影響國家的認同,并影響著一個國家的行為方式和政策。“一帶一路”戰(zhàn)略是2013年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首次提出,是在平等的文化認同框架下談合作,體現的是和平、交流、包容和合作的宗旨。建構主義視角下,俄羅斯和印度對“一帶一路”的態(tài)度演化和建構主義的理論的分析。從理論視角、兩國的態(tài)度和“一帶一路”的相關情況不同角度來描述,以此看到觀念是如何影響這個國家的行為。
關鍵詞:一帶一路;建構主義;俄羅斯;印度
一、建構主義的國際關系理論
建構主義國際關系理論是1980年代興起的,它有兩條基本原則:第一,人類關系的結構主要是由共有觀念而不是由物質力量決定;第二,有目的的行為體身份和利益是由這些共有觀念建構而成的,而不是天然固有的。建構主義認為,集體觀念所建構的結構是一種社會意義上的結構,其本質是知識(或觀念)的分配。在建構主義看來,國際關系的特征取決于國家之間相互持有什么樣的信念和期望。建構主義強調文化、觀念影響國家的認同,并影響著一個國家。一個國家的民族文化決定了它的國家特征,決定了一個國家在國際社會中地位和所扮演的角色。相同文化和觀念的國家之間更容易合作,也更容易受彼此的影響。
二、“一帶一路”的提出與戰(zhàn)略目標
2013年9月7日上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作演講,提出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耙粠б宦贰崩^承的是古代絲綢之路的開放傳統(tǒng),保持著開放包容精神,不搞封閉、排外的機制。同時,“一帶一路”倡議的地域和國別也是開放的,中國的友好鄰國都可以參與進來。在未來,“一帶一路”進程中有許多項目,涉及到的國家會越來越多,開放性也會越來越強。古代的絲綢之路主要是商品的互通,但今天的“一帶一路”交流合作的范疇要大得多,各類的合作項目和合作方式,共同發(fā)展。“一帶一路”戰(zhàn)略目標是要建立一個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也就是說,中國推動的是包括歐亞大陸在內的世界各國,構建一個互利共贏的利益、命運和責任共同體,世界命運握在各國人民手中,人類前途系于各國人民的抉擇。
三、俄羅斯對“一帶一路”的態(tài)度演化
中俄兩國建立了戰(zhàn)略合作的伙伴關系在1996年,在此期間兩國的經濟政治合作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發(fā)展。在面對霸權主義挑戰(zhàn)時,中俄應該共同應對,這對兩國的安全和發(fā)展都是具有重大意義的。俄羅斯地跨歐亞兩大洲,戰(zhàn)略位置極為重要,也是世界性的大國之一,由于蘇聯(lián)是第一個與新中國建立外交的國家,這就奠定了中俄之間的關系,由于俄羅斯本身是一個擁有強大的戰(zhàn)略思維的國家,在面對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時,他們經過觀察和思考,作出了自己的選擇,積極與“一帶一路”建設展開接觸。
中國提出“一帶一路”的倡議到俄羅斯正式接受并參與該倡議,俄羅斯對“一帶一路”的態(tài)度演化經過了三個階段:從一開始對該倡議產生質疑和反對,中間兩國通過積極溝通后的相互理解,最后俄羅斯則主動向該戰(zhàn)略尋求機會參與。
在認知上存在疑惑,俄羅斯認為該倡議會威脅到自己在傳統(tǒng)區(qū)域中的主導地位不保;二是認為“一帶一路”的倡議雖然在交通運輸上提高了便利,但是這樣也會吸引更多的外來人口,會影響到本國的民族文化。由于“一帶一路”的提出正好遇上烏克蘭的危機前夕。正在這個時候,中國提出了“一帶一路”倡議,遭到了俄羅斯許多學者的強烈反應,普遍的質疑和反對。一是由于他們對“一帶一路”的概念不理解,許多俄羅斯的學者理解為“西進戰(zhàn)略”,認為這會直接影響到俄羅斯在中亞的戰(zhàn)略利益。
是什么讓俄羅斯對“一帶一路”質疑與反對逐漸降低?由于俄羅斯與西方國家的關系惡化,這直接導致了俄羅斯會面臨西方制裁,經濟發(fā)展的形勢會更加的嚴峻。此時,俄羅斯國內對“一帶一路”質疑就少了很多。隨著中國與俄羅斯的不斷交流溝通,向俄羅斯方面詳細解釋了“絲綢之路經濟帶”,雙方對此進行了討論,俄羅斯逐漸有專家開始對中國“一帶一路”表示理解和支持。在此背景下,俄國內對“一帶一路”質疑的聲音也日漸式微。
四、印度對“一帶一路”的態(tài)度演化
印度是一個從殖民地獲得獨立的大國,地處南亞,瀕臨印度洋,印度的實力地位決定了對“一帶一路”產生多大的影響。但自從2013年中國提出“一帶一路”的倡議后,即使印度并沒有提出清晰的想法,但是對“一帶一路”的態(tài)度一直變化,一開始對該倡議的認知很少,表明出的態(tài)度也是模糊不清,到了后來由于一些利益的相伴,開始積極響應,最后又產生抵制的態(tài)度
從2013年下半年至2014年下半年,中國從提出這個倡議初期,印度對“一帶一路”的總體是處于認識階段,有認可的的當然也會有反對的,但是疑慮占的比例居多,政府沒有表明明確的態(tài)度,保持沉默??傊《葧WC自己的利益而認真冷靜的對待此事。但印度國內對“一帶一路”的認知不一:一是認為中國提出這個倡議是并沒有向對外宣稱的那樣,促進沿線國家的共同發(fā)展,印度沒有看到“一帶一路”帶來的好處;二是印度認為“一帶一路”只是一個空想的倡議,并沒有公布具體的規(guī)劃和項目,缺少計劃的詳細細節(jié),讓他們很難了解中國到底想干什么,印度作為一個具有極其強烈而敏感的大國,是不可能輕易給出所有承諾;三是因為印度把南亞次大陸和印度洋作為自己的一部分,他們會擔心該倡議的提出會影響印度在該區(qū)的地位受到波及四是印度認為“一帶一路”的提出是一個相互競爭的戰(zhàn)略;五是在這些反對、質疑下,印度還是有一部分的支持者,認為“一帶一路”倡議會給印度帶來好處,但是僅僅是一小部分,持有懷疑態(tài)度在印度還是占主流地位。
從2014年下半年至2016年下半年,在2015年,習近平主席接待了印度總理莫迪,2016年印度總統(tǒng)成功訪華。即使印度國內對“一帶一路”還存在著很大的質疑,但是在兩國元首的互訪之下,印度對“一帶一路”的態(tài)度有了明顯的改觀,并用了實際行動給予了中國回應。對南亞地區(qū)的互通互聯(lián)的建設是非常重視的,也愿意加強這一領域的合作同中國一起。
2016年下半年至今,印度是非常渴望加入NSG,將其認為這是保證印度大國地位的和國家安全的有效手段。雖然中國沒有直接反對印度的加入,但是這樣讓印度覺得是中國故意不讓印度加入。這使得中印兩國在互訪之后建立起的友好態(tài)度,瞬間倒塌。在這一背景下,印度對“一帶一路”的態(tài)度直接出現了大轉變。由于中國和印度的對核供應國問題上立場不一樣,印度認為中國是印度加入NSG最大的阻力,導致兩國的關系變得冷淡,印度開始對“一帶一路”倡議采取了抵制和反對的態(tài)度以表達自己對中國的不滿。印度暗指在“一帶一路”倡議中存在缺陷,是中國基于自身利益所提出的戰(zhàn)略,并沒有與各國商議所決定的。此后,中印兩國的關系跌入冰點,“一帶一路”的合作就此擱置。
五、有關俄印兩國態(tài)度演變的建構主義分析
“一帶一路”對中俄合作提供了新動力,在“一帶一路”的基礎上,以互聯(lián)互通為先導,這促進了中俄的經濟共同發(fā)展;“一帶一路”的倡議,在加強雙邊,多邊合作體制上,國際合作和全球治理模式中,使中俄探索新的合作模式;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在經濟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也存在發(fā)展不平衡,“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對中俄發(fā)展空間擴大了,將實現共同繁榮。
在建構主義視角下,認同是利益的基礎,其他國家認同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這個戰(zhàn)略,說明他們看到了利益以及各國之間的互利互贏、合作共贏的機遇,國家之間持有相同的信念和期望,讓各國發(fā)展的更加繁榮。這將給他們國家?guī)碛幸嬗谒麄儑业陌l(fā)展。
俄羅斯從一開始的質疑,到逐漸接受,在理解“一帶一路”之后,最后參與進來。在這期間,中國提出這個“一帶一路”的倡議,決定讓各國都參與進來,共同實現利益的戰(zhàn)略,也決定了利益的本身,同樣,俄羅斯也發(fā)現可以從這個戰(zhàn)略中獲益,所以認同了這一戰(zhàn)略,構成了利益和行為。
在前面我們提到過建構主義強調文化、觀念影響國家的認同,并影響著一個國家,俄羅斯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社會觀念、歷史條件的各種差異,這些都會影響著這國家對“一帶一路”的看法和態(tài)度,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建構主義的理念。在處理印度對“一帶一路”的關系中,必須要重視印度在“一帶一路”中的戰(zhàn)略地位,“一帶一路”的建設繞不開印度,必須要與印度達成合作,一方面要堅持務實原則,打的方向不能改變,少向印度做一些空洞的想法,多與印度開展溝通對話,爭取政治互信。另一方面,積極的與南亞各國開展“一帶一路”的合作發(fā)展。
目前,中印關系不能從簡單的雙邊關系中考慮,其中涉及了中印巴、中美印、中日印等幾個大國。要處理好它們之間的關系,總體上要堅持平衡原則。作為發(fā)展中國家,要明確雙方的合作會帶來共同的利益,不能輕易被他國隨意挑唆,隨意轉換立場。要加強與南亞各國“一帶一路”合作,當前的印度對我們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有抵制意向,我們應該減少對印度宣傳該倡議,避免使印度對“一帶一路”產生更大的誤解。
在建構主義視角下,印度從一開始對“一帶一路”的態(tài)度模糊,由于建構主義的基本原則是人類關系的結構是由共有觀念決定的,印度對中國提出的這個倡議,很明顯有著很大的質疑,到中間一段時間,兩國的元首互訪成功,使得印度對“一帶一路”的態(tài)度有質疑到積極響應,達成了共同的利益。在建構主義看來,國際之間的關系取決于國家之間相互持有的信念,中國與印度的關系在兩國元首交談之后,存在了共有的觀念,一個相同的觀念會影響兩國之間的交往,相同的文化,相同的利益會使得兩國之間更好的相處。但是后來印度認為中國是是阻礙印度的最要的力量,從而拒絕和抵制了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這就是建構主義中,如果產生了不同的觀念,就會直接導致了兩國關系的冷淡。
參考文獻:
[1]梁媚.淺析建構主義國際關系理論[J].云南大學,2010
[2]王夢醒.淺析建構主義國際關系理論以及對亞歷山大·溫特的簡要介紹[J].http://www.doc88.com/p-1807570216685.html
[3]張德廣.俄羅斯與“一帶一路”
[4]祖立超.俄羅斯對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zhàn)略認知與政策選擇[J].太平洋學報,2015
[5]高佳晨.俄羅斯對“一帶一路”態(tài)度的轉折:拿捏之后戰(zhàn)略融入[J].http://n.cztv.com/news2014/11865273.html新藍網,2016
[6]梅冠群.印度對“一帶一路”的態(tài)度研究[J].ASIA-PACIFICECONOMICREVIEW,2018
[7]馬加力.印度對“一帶一路”的認知與反應[J].2015年度年終形勢研討會,2015
作者簡介:
張典(1995年—),女,江蘇揚州人,中國石油大學(北京)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方向:國際政治;
韓英軍(1970年—),男,山東陽谷人,中國石油大學(北京)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法學博士,研究方向:比較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