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紅芬
【摘 要】小學語文教師應致力于探究如何實現(xiàn)小學語文的個性化教學,閱讀作為其中關鍵一環(huán),實施個性化教學的進程刻不容緩。然而縱觀當今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教師對學生個性化閱讀的引導尚存在不足,本文對此進行分析探究,并提出相應建議。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文教學;個性化閱讀
語文作為我國小學生的母語課程,其對小學生的重要意義在于培養(yǎng)其語言表達能力與人際交往能力,而培養(yǎng)這兩項能力的一條重要途徑便是閱讀。在閱讀中,小學生不僅可以獲得語文知識的積累,更能通過文字與作者進行思想上的交流,以完善自身的發(fā)展。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倡導個性化閱讀,其重要作用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維與個性化發(fā)展。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在基礎教育階段,閱讀是小學生需要培養(yǎng)的一項重要技能,良好的閱讀能力可為小學生日后學習各門學科奠定良好的基礎。然而受應試教育的長期影響,小學語文教師過于注重學生的閱讀成果,即對“文章大意”與“中心思想”等問題的解答,而忽略了學生在閱讀過程的真實感受,更忽略了學生對于閱讀內(nèi)容的個性化需求,導致閱讀成為了一項機械化的教學活動,學生難以產(chǎn)生興趣。
與此同時,教師過于注重學生從閱讀中獲取的知識量,常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在學生還未對文章產(chǎn)生整體了解時,就將其中的知識點為學生點明,使學生失去了自主探究的興趣。教師由于忽視對學生閱讀興趣的引導,使閱讀成為毫無生氣的摘抄任務,小學生無法從閱讀中得到情感體驗,閱讀也就對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未產(chǎn)生實際助益。
因此,教學理念落后于教學模式是目前阻礙小學語文閱讀個性化順利實施的兩大阻礙,小學語文教師應盡快認清這一現(xiàn)狀,改善閱讀教學的效果。
二、實施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的途徑
(一)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能力
為了實現(xiàn)個性化閱讀教學的目標,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為學生提供自主閱讀的基礎。在進行新的閱讀時,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先給學生充足的自由閱讀時間,讓學生對文章產(chǎn)生初步了解,理解文章的大體意思。隨后,教師要鼓勵學生說出自己對文章的疑惑與見解,并引導學生進行更深層次的挖掘,以拓展其發(fā)散性思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在文章的轉(zhuǎn)折部分向?qū)W生發(fā)出提問。
小學生只有初具語文思維的框架后,才能從閱讀中得到有效信息,并根據(jù)自身特點得到個性化發(fā)展。由此,小學語文教師才可實現(xiàn)語文閱讀的個性化教學。
(二)積極創(chuàng)設閱讀氛圍,促使學生自主思考
由于小學生所積累的知識比較有限,教師在閱讀教學中為了能夠提升學生的獨立思考的能力,需要積極創(chuàng)設良好的閱讀氛圍,這就可以幫助小學生在個性化的閱讀過程中可以逐漸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同時還可以發(fā)揮想象力,自由表達自己對閱讀文本的看法。
例如在《神奇的克隆》這篇閱讀文章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在課前先讓學生收集關于克隆的知識,因為這是一項關于充滿挑戰(zhàn)的科學技術,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可以初步感受克隆技術所具有的神奇色彩,同時也可以激起學生對科學的熱愛之情,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就可以引入關于克隆所具有的神秘性,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中讓學生分享自己對克隆的認識,克隆到底是什么?它的奇妙之處在哪里?克隆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哪些作用?教師設計幾個和克隆相關的問題,一方面可以檢查學生收集關于克隆知識的情況,另一方面也可以促使學生能夠?qū)寺‘a(chǎn)生好奇之心,從而順利進入這篇閱讀文章的學習。
(三)尊重學生自身閱讀感受
小學生在接受知識過程中,受到許多因素的限制,例如知識面的廣度以及深度不足等,但是他們在接受知識中也有許多有利的因素,如小學生的思維沒有受到較多的限制,想象力豐富等,都會促使學生在閱讀文章中獲得不同的感受,在課堂中,教師需要高度重視學生在閱讀文本時的感受,然后通過分析以及引導等方式讓學生能夠準確表達出自己對文本的理解,同時此方式也可以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化閱讀。
(四)讓學生在開放的閱讀氛圍中愛上閱讀
教師要強調(diào)閱讀時間,在學生進行閱讀時,他們實質(zhì)上就是與作者進行了一次心靈與思想上的交流。這種交流不應該被約束在一個框架里,它應該是主動的、積極的,只有積極、自由的談話才能夠讓學生在閱讀中真正體會到讀者的思想內(nèi)涵。通過這種心靈上的交流,學生的閱讀水平會得到巨大提高。而隨著他們閱讀水平的提高,他們與作者的對話也將會更加深入。閱讀環(huán)境決定閱讀效率。閱讀是需要氛圍的,一個良好的閱讀氛圍夠幫助學生進行更好地閱讀。因此,小學語文教師需要以學生為主體,幫助他們創(chuàng)立一個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教師的引語在教學開始時的作用是很大的,一個好的引語能夠幫助學生更快地進入閱讀。教師需要根據(jù)閱讀的內(nèi)容,幫助學生建立一個適當?shù)拈喿x環(huán)境。當學生讀完書后,教師也可以提出一些問題的進行探討。這些方法都能夠使得學生更好地進行閱讀,幫助他們提升閱讀的效率與趣味性。問題的創(chuàng)設在所有的教學中都是極其重要的。因此。在語文老師進行閱讀教學時,也需要進行問題的創(chuàng)設,只有提出問題才能夠讓學生們進行深入的思考,才能夠讓學生更深入地進入閱讀中。而教師的問題創(chuàng)設也不能過于單一,難度要適中。這些問題既要能被絕大多數(shù)的學生理解,又要幫助極少數(shù)的學生,促進他們的思維發(fā)展。
(五)增加閱讀的廣度,讓閱讀成為無法忘記的習慣
閱讀是一項彈性很大的工作,它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因此,學生的閱讀不僅僅是依靠課堂,更要包括課外,而學生的閱讀是需要教師、學校的幫助的。研究表明,同一年齡段的學生中,我國兒童的閱讀量是遠遠不及外國兒童的。這種閱讀上的缺陷嚴重地制約了我國學生閱讀的發(fā)展,因此我們要積極利用面前的閱讀資源,讓學生進行更多的書籍閱讀。這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充實他們的閱讀量,還能夠讓他們在閱讀的積淀中解放自己的思維。在學生的整個學習生涯中,閱讀能力都是極其重要的,因此我們一定要從小抓起,努力幫助學生培養(yǎng)閱讀興趣,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閱讀習慣,讓他們在閱讀中得到快樂,在閱讀中進行學習,努力把閱讀變成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一件樂事。
閱讀教學在整個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都是很重要的,它的地位無法被取代。閱讀并不是一個快速進行的過程,這是一項極其緩慢的工作。因此,教師們在教學中要結合實際情況,不斷進行探索,努力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轉(zhuǎn)變教學思維,努力幫助學生提高他們的閱讀水平。
參考文獻:
[1]史小建,樊迎光.語文閱讀教學視角探析【J】.語文建設,2014(24)
[2]許龍梅.語文閱讀教學中背景知識介紹的探究【J】.現(xiàn)代語文(學術綜合版),2014(7)
(作者單位:四川省南部縣大坪鎮(zhèn)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