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季春
【摘 要】《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明確指出“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弊匀弧⒄鎸嵉挠螒虿粌H釋放幼兒的天性,同時促進其主動交往、主動建構知識,因此游戲中的幼兒是積極主動地“自我指導的學習者”。戶外混齡自主游戲提供了一個自主選擇、自主游戲、自主學習的開放的環(huán)境。在開放的時間和空間內自然、自由、自主的參與游戲和學習,真正意義上實現(xiàn)了孩子自然天性和潛能的表達。在戶外混齡自主游戲中“教學”關注的是幼兒的生活體驗,“教學過程”通過教師的創(chuàng)設和引導,促進幼兒經驗的積極建構?;舆^程是師幼共同創(chuàng)造和體驗的過程,共同發(fā)展的過程,我園立足園所實際,依托地理位置,開展了戶外混齡自主游戲——“城市的安吉”實踐研究,堅持把“游戲的自主權還給幼兒”為理念,以游戲本身為目的,基于混齡游戲中幼兒行為觀察,力求通過計劃回顧、環(huán)境布局、材料投放、異齡互動幾方面支持和促進幼兒自主學習,讓幼兒的學習回歸天性、回歸自然,真正實現(xiàn)自然、自由、自主的學習狀態(tài)。
【關鍵詞】戶外混齡自主游戲;自主學習
戶外混齡自主游戲不僅是幼兒身心需要和重要的學習方式,也是教師支持幼兒自主學習的很好的途徑,那么,如何在戶外混齡自主游戲中支持幼兒進行有意義、“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自主學習呢?我們也在戶外混齡自主游戲實踐中進行了積極的探索:
一、計劃回顧,讓幼兒成為自主學習的實踐者
計劃—工作—回顧是美國高瞻課程的模式,計劃在戶外混齡自主游戲活動中起著重要的引導作用,這種引導不是教師直接給予幼兒的引導,而是通過高瞻課程特有的制定計劃的形式,給幼兒思考自己活動的重要方法,使幼兒成為主動學習的實踐者。
計劃不但支持孩子在戶外混齡活動時自主選擇游戲項目,引發(fā)孩子的思考:今天混齡游戲時間我要玩哪個游戲?怎么玩?我想邀請誰和我一起玩……更可以培養(yǎng)他們做事情的計劃性,在我們開展的混齡游戲中,每天早晨孩子們入園便開始自己制訂今天或后幾天的計劃,有的幼兒會在游戲開始前制訂計劃,時間上是自由的。中大班的孩子一般情況下會通過在記錄本上打鉤及繪畫方式來制定今天的計劃,小班孩子更多是口頭計劃,當然孩子們在游戲過程中,還會不斷生成新的計劃。有的孩子會和好朋友結伴游戲,會商量制定同伴計劃;還有的孩子沒有約好,但是進入同一游戲區(qū)后,他們會協(xié)商制定小組計劃,特別是同伴計劃、小組計劃讓能力稍弱的孩子向哥哥姐姐或者經驗水平較高的孩子學習,哥哥姐姐可以引領弟弟妹妹玩游戲,游戲支持計劃,計劃延伸了幼兒的游戲……
當然要把游戲的自主權充分交給幼兒,還要包括游戲后的討論和反思,在我們的游戲結束后,回到班級孩子們還會就游戲中發(fā)生的問題進行討論。例如安全問題,不是讓老師來教給孩子,來告訴孩子如何保護自己,而是引導他們自己主動建構內化,比如在攀爬區(qū)孩子們在游戲發(fā)現(xiàn)這里不夠安全,于是大家紛紛想辦法來解決,最后商討出游戲前在下面鋪上海綿墊;比如在游戲中發(fā)現(xiàn)有些小班弟弟妹妹孩子不敢走輪胎,有孩子就分享了自己在游戲如何幫助他們,其他孩子也會獲得啟發(fā),主動模仿;再如孩子們前段時間玩的走迷宮游戲,現(xiàn)在已經興趣不高,最后大家建議變成汽車跑道,新的游戲玩法再一次激起了他們游戲的愿望……正是在一次次的思考中幼兒逐漸獲得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計劃-游戲-回顧才是一次游戲真正完整的過程,也是建構戶外混齡自主游戲中幼兒自主學習有效的方法。
二、環(huán)境布局,發(fā)揮隱形課程對幼兒自主學習的作用
環(huán)境即課程,隱形的支持著孩子的發(fā)展,對混齡自主游戲中自然環(huán)境的營造本身滿足了幼兒年齡特點的發(fā)展。在環(huán)境創(chuàng)設上,我園秉承“一處自然,一處獲得”的理念,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操場和后花園的場地,例如:我們將大型滑滑梯增加了場景變成了海盜船,讓孩子置身于童話世界;在后花園小路的兩旁將輪胎作為裝飾又可以鍛煉幼兒平衡能力;軟軟的泥土上為幼兒增設了打彈珠游戲,既鍛煉了小肌肉群又保留傳承了民間游戲的經典;利用樹木架起了秋千、實現(xiàn)了幼兒搖擺、蕩高功能。樹圍和索道將幼兒活動空間向上進行了延伸,大型管道同時向地面延伸,實現(xiàn)了幼兒鉆爬、游戲、探索的愿望……當我們創(chuàng)設了環(huán)境,幼兒自然就會主動去玩、去探索、去學習,因為玩是幼兒天性的使然、游戲也是他們最重要的學習方式,自然環(huán)境設施,是支持幼兒自主學習、探究和交往的保障。真懂孩子,就會為他們創(chuàng)設多維的環(huán)境空間,構建和諧的自然環(huán)境,只是當我們創(chuàng)設了多維環(huán)境空間,就如同形成立體的、多層次的“教科書”,在環(huán)境上充分支持了幼兒運動、探究、觀察、認知、交往的學習與發(fā)展。當幼兒進入到這個環(huán)境之時,便會開啟他們收獲的旅程……
三、材料投放,無聲支持著幼兒自主學習
兒童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所說:“玩固然重要, 玩具更為重要, 必須有許多玩的東西來幫助, 才能玩得起來, 才能滿足玩的欲望?!鄙鷳B(tài)心理學強調:“環(huán)境對身處其間的個體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隨著個體對他的態(tài)度、探索方法的變更而具有不同的內涵”。在戶外混齡自主游戲中,由于幼兒年齡特點不同、個體差異不同對材料的探索和玩法是千差萬別的,孩子在與環(huán)境互動中,每個孩子在其間找到自己的定位和發(fā)展空間。所以我們需要借助環(huán)境本身投放開放的游戲材料和適合不同群體的游戲材料,利用無聲的材料支持幼兒的自主學習。例如:我們投放了一些柵欄、孩子們自己組合游戲,起初有孩子設計了迷宮,后來有孩子把小汽車開進去玩,于是大班孩子將柵欄變成了汽車跑道,幾個孩子玩起了比賽……;后花園的小鹿,開始只是作為裝飾用的,在我們的觀察中發(fā)現(xiàn),小班有孩子會把毛絨動物玩具塞在里面“洗澡”,中班有孩子還拿來了玩具繩子插在鹿的后面做“尾巴”;我們投放了梯子和輪胎后,有孩子用兩個輪胎架起了梯子爬過去游戲,也有孩子將輪胎壘高梯子斜放在上面爬到輪胎里,我們提供了一口鍋孩子們便熱火朝天的玩起了娃娃家,大帶小,泥做餅,草為菜,不同的孩子組合,不同的風景……我們不禁感慨,誰才是游戲真正的設計者?是這群充滿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的孩子們呀!我們要放手去投放開放性的材料,同時要有高結構材料還應該有低結構材料。在沙池游戲中孩子們既可以尋寶也可以跳遠還可以探索沙的流動性,豐富而富有層次的材料滿足了不同的年齡和個體差異的孩子可以有不同的選擇,讓每一位幼兒都能夠在自己的發(fā)展區(qū)里主動、自由的接受挑戰(zhàn)。同時游戲材料的真實性也會激發(fā)孩子的興趣。小班一個孩子看到一個裝滿水的灑水壺,在游戲時間里,她一直在樂此不疲的給花園里的花澆水,這一切正被另一個小姑娘看著,模仿她默默拿起了一個灑水壺開始澆花……在這樣的空間里孩子們有選擇、有獨立、有合作、有思考、有創(chuàng)造積極主動地進行著自我建構,我們不需要過多的指導,這些材料正無聲的支持著幼兒的自主學習。
四、異齡互動,潛移默化提升自主學習能力
華愛華在《幼兒游戲理論》中指出完善的個體發(fā)展離不開同齡伙伴和異齡伙伴的交往,各自獲得的益處是不同的,沒有與長者之間的交往,將減少知識經驗和技能學習的機會,沒有與年幼者交往,使社會責任心、自主感和組織能力的補償難以實現(xiàn)。戶外混齡自主游戲中異齡之間的互動學習和協(xié)同游戲的良好環(huán)境支持著幼兒的自主學習。在戶外混齡自主游戲中,利用音樂讓孩子逐漸形成遵守游戲規(guī)則的意識。孩子們在開場熱身后,會馬上奔向自己想要游戲區(qū)域,或自己,或與同伴,或與老師一起,取材料、擺放材料,按照自己和伙伴的意愿組合材料,開始進行游戲。游戲結束音樂響起后,孩子們會馬上結束游戲,開始收拾、整理游戲材料,在游戲過程中,孩子們在不同區(qū)域內根據自己的需求更換游戲的內容,培養(yǎng)了自主學習的意識。當孩子在游戲中奔向自己想去的游戲中,他們不再依賴于本班老師的陪伴,與其他孩子組成新的游戲伙伴,向其他老師表達愿望,就是一個人人群適應能力的呈現(xiàn)。《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說, “幼兒在與成人和同伴交往的過程中, 不僅學習如何與人友好相處, 也在學習如何看待自己、對待他人, 不斷發(fā)展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
在戶外混齡自主游戲中,支持幼兒的自主學習,不僅僅是提供混齡游戲的機會,更是從計劃到游戲再到總結在這一過程中真正的放手,把游戲的權利還給幼兒,讓幼兒成為主動游戲的實踐者;環(huán)境上秉承“一處自然,一處獲得”的理念,努力打造多維立體的環(huán)境,充分發(fā)揮環(huán)境隱形和顯性的最大化作用;投放開放的游戲材料和適合不同群體的游戲材料,利用無聲的材料支持幼兒的自主學習;幼兒在異齡互動中,主動獲得知識經驗和技能,潛移默化提升自主學習能力,自然而然的獲得了社會性發(fā)展。希望孩子們在“城市的安吉”這一戶外混齡自主游戲中獲得有意義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自主學習。
參考文獻:
[1]李季湄, 馮曉霞.《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解讀[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3, 03.
[2]愛潑斯坦.學前教育中的主動學習精要———認識高寬課程模式[M].北京:科學教育出版社,2012.
[3]吳敏,在建構游戲中有效引導幼兒自主學習[J].福建教育.2014(04)
(作者單位:合肥幼教集團北崗花園幼兒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