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治文 何大軍 龔國彬 朱兵
摘 要:以GB 20073-2018為研究對象,對標準各條款進行理解和分析。主要采用對比分析的方法,將GB 20073-2018與其舊版本GB 20073-2006進行比較。重點分析了GB 20073-2018中改動較大的條款、新增加的條款,討論了對這些條款進行修改的目的和意義。同時,針對GB 20073-2018中影響試驗有效性和性能判定的條款,有針對性地進行了解讀,提出了個人見解,以期對試驗起到指導作用。
關鍵詞:GB 20073-2018;解讀;對比分析
中圖分類號:G25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7988(2018)17-324-03
Abstract: GB 20073-2018 is comprehended and analyzed when taking it as the research object. GB 20073-2018 and its previous version GB 20073-2006 a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mainly taking method of comparative analysis.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regulations which are greatly modified and the regulations which are newly added, and discusses the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se changes. Besides, regulations in GB 20073-2018 affect the effectiveness of test and judgment of breaking performance are pertinently comprehended, then some personal opinions are put forward which are aimed at playing a guiding role for vehicle test.
Keywords: GB 20073-2018; comprehension; comparative analysis
CLC NO.: G255 Document Code: B Article ID: 1671-7988(2018)17-324-03
前言
制動性能涉及到車輛的安全性,是車輛設計的基礎指標之一。我國國家強制性標準對各類機動車輛的制動性能均有相應規(guī)定。除GB 7258中比較簡單的規(guī)定外[1],對于不同類型的車輛,又分別制定了更具針對性的標準。其中,GB 20073是摩托車產品制動性能的主要參考標準,其最新版本GB 20073-2018于2018年2月6日正式發(fā)布,并將于2018年7月1日正式實施[2]。該標準是GB 20073-2006的變更,也是對GB 20073-2006的補充和完善[3]。未來數(shù)年內,我國摩托車產品的認證和準入將參考該標準執(zhí)行,其對我國摩托車產品的設計和研發(fā)將產生重要影響。
本文通過充分閱讀和理解后,將GB 20073-2018與現(xiàn)行標準GB 20073-2006進行對比,討論二者就關鍵條款的異同之處。重點針對GB 20073-2018中改動較大的條款、新增加的條款以及對試驗過程和結果有較大影響的條款,分析其修改的目的和意義及試驗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1 標準變更概述
GB 20073-2018(下稱:新版)同GB 20073-2006(下稱:舊版)的綱要基本一致,新版僅增加了“標準的實施”部分。但是,就具體內容而言,二者在各部分均有較大的差異。其中,對測試工作和性能判定影響較大的部分主要為:“要求”、“試驗”及“附錄”,后文將重點對這些部分的內容做具體分析;“范圍”、“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術語和定義”及“標準的實施”對標準的理解必不可少,后文也將對這些部分變更較大的內容進行簡要說明。
2 引用文件及術語
“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術語和定義”一方面保證了標準的規(guī)范性,另一方可提高標準的可理解性、減少歧義。
新版由于在附錄F中增加了“采用在掛車上安裝制動試驗輪胎來確定峰值制動力系數(shù)”的方法,因此在“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中增加了對ASTM E867等文件的引用。同時,由于新版按GB 5378獲取最高車速,因此在文中引用了該標準。
“術語和定義”部分,新版刪除了文中不再引用的術語,如制動裝置零部件、濕制動器等;新版增加了舊版中未定義的術語,如防抱死制動系統(tǒng)、行車制動系統(tǒng)和應急制動系統(tǒng)等;新版增加了全新的術語,如多回路行車制動系統(tǒng)、峰值制動力系數(shù)和輕負載等。
總的來講,新版的術語和定義更加完善。需要特別說明的是:(1)對于“最高車速Vmax”,舊版中未作出定義,在對其進行釋義時可解釋為實測值或設計值;而新版中明確定義:最高車速Vmax按GB/T 5378規(guī)定的試驗方法測得。由于最高車速將直接影響試驗速度的確定,因此該參數(shù)的確定將對試驗結果產生重要影響,新版的定義可消除歧義。(2)新版中取消了“空載”術語,取而代之的是“輕負載”。該且其中明確規(guī)定了駕駛員質量和試驗設備質量,定義更加準確和完善。
3 范圍及標準的實施
新版刪除了“不適用于最高車速不超過25km/h的輕便摩托車”的內容,并在正文中增加了產品實施日期說明。具體可理解為:除殘疾人用車外,自2019年7月1日起,所有新定型的摩托車和輕便摩托車均應符合新版中規(guī)定的制動性能要求;自2020年7月1日起,所有新定型和已定型的摩托車和輕便摩托車均應符合新版中規(guī)定的制動性能要求。
4 要求
“要求”中對制動系統(tǒng)及其零部件的結構、功能和性能等進行了概括性的規(guī)定,本文重點分析與制動系統(tǒng)配置相關的“制動系統(tǒng)特性”。該項內容在新版中有較大改動,將影響車輛結構。其中,多回路行車制動系統(tǒng)和ABS安裝要求是重要的修改內容。
具體分析“制動系統(tǒng)的特性”可知,對于所有的摩托車和輕便摩托車,可能安裝的行車制動系統(tǒng)類型有:(1)兩套獨立的行車制動系統(tǒng);(2)一套多回路行車制動系統(tǒng);(3)一套控制全部車輪的聯(lián)動制動系統(tǒng)及一套應急制動系統(tǒng)。其中,L1類和L3類車輛可選擇安裝(1)、(2)兩種類型中的一種,L2類車輛可選擇安裝(1)、(2)、(3)三種類型中的一種,L5類車輛可選擇安裝(2)、(3)兩種類型中的一種。進一步分析可知,無論何種類型的行車制動系統(tǒng),其遵循一個總的原則,即:必須具有兩條相互獨立、互不影響的控制路徑分別作用于前制動器和后制動器。其中,對于L5類車輛,其行車制動系統(tǒng)必須是腳控的,該要求在舊版中并未體現(xiàn)。采用腳控的主要原因是:L5類車輛多用于載貨,且總質量相對較大,腳控制動系統(tǒng)能夠提供更大的制動力矩,減小安全隱患。
此外,對于L3類車輛,除上述要求外,還需滿足ABS安裝要求:排量大于250ml時,強制安裝ABS;排量大于150ml且小于等于250ml時,可選擇安裝ABS或聯(lián)動制動系統(tǒng)。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排量是指發(fā)動機實際排量,而非名義排量。對于L2類和L5類車輛,除上述要求外,還應安裝一套駐車制動系統(tǒng)。
在此基礎上,新版加入了ABS和多回路行車制動系統(tǒng)警示燈的要求,以方便檢查非純機械系統(tǒng)的故障,減小安全隱患。警示燈的配備應注意其安裝位置、燈光顏色和工作條件。
5 場地試驗
本文所述的場地試驗是指標準中5.2表1中所列出的試驗。
5.1 試驗條件
舊版中對試驗的道路條件和環(huán)境條件均無特別要求,為確保試驗的可重復性,在進行試驗時多按照GB 5378執(zhí)行。新版中則加入了“試驗道路要求”和“環(huán)境條件要求”,且與GB 5378有所區(qū)別。其中,新版試驗環(huán)境溫度要求為4℃~45℃,該規(guī)定與GB 5378區(qū)別較大。對于不同路面制動力系數(shù)的要求,盡管新版與舊版的說法不一致,但其要求并無太大變化。
舊版對試驗速度的要求為不小于試驗規(guī)定速度的98%,新版則要求試驗速度誤差為±5km/h,二者區(qū)別較大。分析可知,新版的要求可操作性更強,原因在于:(1)±5km/h的速度誤差更容易控制,可減小駕駛員操作難度,同時可避免制動器處于頻繁工作狀態(tài),造成熱衰退;(2)±5km/h的速度誤差對制動時的減速度影響較小;(3)±5km/h的速度誤差對制動距離的影響較大,但通過標準中公式(A.3)進行修約后可有效控制該影響。
對于試驗過程中車輛狀態(tài)的規(guī)定,舊版中僅要求車輛不跑偏,對道路寬度未作明確要求,而新版中則對試驗道路寬度作出了明確規(guī)定。同時需要注意的是,GB 7258中對機動車輛的制動性能也作出了規(guī)定,且規(guī)定了制動試驗時的道路寬度,其規(guī)定與新版中的規(guī)定有所差異。
新版與舊版在試驗條件方面的對比如表1所示:
5.2 制動器磨合
舊版中對制動器的磨合未作特別說明,實際試驗時,多按照企業(yè)要求或其相關技術文件進行制動器的磨合。新版中,對于制動器的磨合有較詳細的規(guī)定,包括磨合時的試驗條件和程序。
5.3 試驗程序
舊版中,包括所有車型在內的制動試驗的試驗項目有:0型試驗,I型試驗、駐車試驗和ABS試驗。其中,0型試驗又包括:脫開發(fā)動機的0型試驗、接合發(fā)動機的0型試驗和濕制動器試驗。標準中未對這些試驗項目的順序進行規(guī)定,可根據(jù)具體情況對試驗順序進行合理安排。
新版的試驗內容做了較大改動。其中,刪除了0型試驗,修改了衰退試驗和濕式制動試驗等,增加了高速制動試驗和失效試驗等,這些試驗項目之間有嚴格的順序要求。
對比而言,新版和舊版在試驗程序方面的主要區(qū)別為:(1)舊版試驗初始溫度要求<100℃,而新版要求≥55℃且≤100℃;(2)舊版對于同一類型的控制器,其在不同的試驗項目中的控制力限值有統(tǒng)一規(guī)定,而新版對制動器控制力的限值在不同試驗項目中進行了分別規(guī)定;(3)舊版中對試驗次數(shù)無要求,新版對部分試驗規(guī)定最多進行6次;(4)新版中,若以制動距離作為制動性能的考查對象,需按標準中公式(A.3)進行修約。
單獨分析各試驗項目,除上述差異外,試驗過程中還應注意以下幾點:(1)單獨控制制動器的干式制動試驗中,與舊版的滿載0型試驗相比,其制動性能的指標基本一致,但由于按新版要求所定型的L5類車輛不應配備獨立制動系統(tǒng),因此其限值標準有所變更;此外,當車輛安裝多回路制動系統(tǒng)或聯(lián)動制動系統(tǒng)時,需在滿載和輕負載兩種狀態(tài)下進行,但其性能指標并未分別指定,因此兩種狀態(tài)下的性能指標均按標準表A.1~表A.4執(zhí)行;(2)高速制動試驗中,標準規(guī)定適用于L3、L4和L5類車輛,但事實上,GB 7258中規(guī)定了L5類車輛的最高車速小于70 km/h,因此L5類車輛并不適用;(3)熱衰退試驗中,在確定10次重復試驗的控制力時,其基準試驗的減速度由3.0 m/s2修改為3.0 m/s2~3.5 m/s2;(4)ABS試驗中,在舊版基礎上,新版增加了高摩擦系數(shù)路面的制動試驗和低摩擦系數(shù)路面的制動試驗。此外,由于ABS的組成復雜,易出現(xiàn)故障,新版中還新增了ABS出現(xiàn)電氣故障后的制動性能試驗,可進一步確保制動系統(tǒng)部分失效時的制動性能;(5)新版中增加了制動系統(tǒng)部分失效時的制動性能試驗,包括多回路行車制動系統(tǒng)的部分失效試驗、助力制動系統(tǒng)失效試驗和聯(lián)動制動系統(tǒng)失效試驗。需要注意的是:1)按標準4.3的要求,L1類和L2類車輛可安裝多回路制動系統(tǒng),但不需要進行多回路制動系統(tǒng)部分失效試驗;2)對于助力制動系統(tǒng)失效試驗,在進行試驗時,應僅操縱被失效助力裝置所作用的控制器。若多個控制器均安裝有助力裝置,則應分別進行試驗,且同一時刻應僅有一個控制器處于工作狀態(tài)。此外,由于標準中并未特別指出車輛的載荷狀態(tài),因此需按標準A 3.1的要求進行滿載試驗或滿載與輕負載兩種狀態(tài)試驗;3)對于聯(lián)動制動系統(tǒng)失效試驗,根據(jù)標準要求,試驗僅需在滿載條件下進行。若某一摩托車裝有聯(lián)動制動系統(tǒng),則其應至少安裝有另一套行車制動系統(tǒng)(包含應急制動系統(tǒng))。因此,在進行聯(lián)動制動系統(tǒng)失效時,使聯(lián)動制動系統(tǒng)處于失效狀態(tài),測試另一套制動系統(tǒng)的制動性能。若裝有多套聯(lián)動制動系統(tǒng),則應分別進行失效試驗。
6 結論
GB 20073-2018在GB 20073-2006基礎上進行了較大改動,內容更加具體、完善。本文對GB 20073-2018中的重要條款進行了詳細的解讀,解讀結果主要為:
6.1 兩個版本存在較大差異的條款
主要包括試驗條件和試驗程序。其中,試驗條件存在較大差異的主要為試驗道路條件、試驗環(huán)境條件和試驗速度等;試驗程序存在較大差異的主要為試驗順序、初始制動溫度和試驗次數(shù)等。
6.2 GB 20073-2018新增的條款
主要包括最高車速的定義、ABS的安裝要求和制動器磨合等。這些條款中,如最高車速的定義,使得標準更加嚴謹,較少了標準歧義;如ABS的安裝要求,則是新技術下的產物,可推進企業(yè)技術革新。
6.3 其他需要重點關注的條款
主要包括制動系統(tǒng)的特性和制動系統(tǒng)失效試驗等。其中,對制動系統(tǒng)的特性的分析,闡述了各類型車輛所應該配備的制動器和控制器類型;對制動系統(tǒng)失效試驗的分析,闡述了在進行各種制動系統(tǒng)失效試驗時的注意事項。
參考文獻
[1] GB 20073-2018,摩托車和輕便摩托車制動性能要求及試驗方法[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8.
[2] GB 20073-2006,摩托車和輕便摩托車制動性能要求及試驗方法[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6.
[3] GB 7258-2017,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