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長春
【摘 要】
小學生的習作從內容的真實性方面,可以分為“記實作文”和“想象作文”兩種,但是,作文教學中老師應該倡導學生多寫“真話”作文,因為只有真實的作文,才更能感動人。本文從如何引導學生流露真情實感,如何解決學生作文的虛情假意兩方面深入探討。
【關鍵詞】
小學作文 真實性 教學策略
多年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生涯里最讓人頭痛的就是學生寫作文假大空的問題,一開始我作為一名教育界的新人經驗不足,在小學作文教學過程中有所欠缺,后來隨著教齡的不斷增長,慢慢的也總結了一些經驗教訓,在此我談談怎樣讓學生在作文里說真話。在當今這個信息化,商品經濟的時代,無論是在現實生活中,還是虛擬的網絡世界里,真話都顯得尤為重要,同樣,小學生的作文寫作也離不開真話。
一、如何引導學生流露真情實感
文字是一種符號,語言是情感的載體,要想讓學生敢于講真話,首先要讓學生敢于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只有學生敢于表達自己內心真正的情感,才能在作文中寫出真話,而不僅僅是一些口號性質的標語,更甚至莫名其妙的感嘆。那么如何正確引導學生流露出自己的內心情感呢,要讓學生理解什么叫做情感,情感是一種態(tài)度,但它僅僅是態(tài)度的一部分,它包括道德和價值兩個方面,具體表現為愛恨、幸福、快樂、悲傷等。在給學生解釋完感情的定義讓學生了解什么是真正的情感之后,才能說怎么引導學生流露情感。
在教導學生時要換位思考,不能用成年人的思維去考慮,小學生本身思想不健全,世界觀價值觀還未成型,教師要嘗試著換位思考。某次我去外地出差,剛回到學校里發(fā)現學校為了迎合上級檢查搞一個宣誓的活動,但是當天的天氣非常差,而且臨近中午學生又饑腸轆轆,導致很多學生根本沒心思參加活動,神游天外,思維早就飛回家與家人團聚去了,然后活動宣誓的時候學生有氣無力地,于是我跟校長提出來這個活動這樣下去沒什么效果,不如先讓學生們吃飯休息,明天再重新進行一次。校長也是十分開明,當即宣布散會,下午上課時我問學生們,你們宣誓的時候聲音那么小,臉上一副不情愿的樣子是不是很累啊,結果沒一個人說話,我又問了一遍,然后他們低著頭小聲的說,老師我們不累,我們不是很累,當時我聽完就發(fā)火了,拍了桌子,我說你們說的是真話嗎,對我有什么好欺騙的啊。所有人都不敢再說話了,頭埋得低低的。我沉默了一會,覺得這是個引導學生講真話的好機會,于是語重心長的說到,天氣那么差,你們站了很長時間了,又臨近中午肯定都餓了,累是正常的,你們不要欺騙老師,如果你們早就提出來,活動早就提前結束了。
然后學生們開始你一言我一語的說起來,于是我成功的打開了學生們的心扉,借機給他們布置了一篇作文,內容就是關于這次活動,等作文交上來一看,幾乎找不到一句空話假話,全都是學生們的真情實感,而且每個人的感覺都不完全相同。
二、從源頭上解決作文的虛情假意
提到作文,積累名人名言,背誦名篇名句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由于之前教育體制的僵化,教學方式存在一些漏洞,教師強迫學生背誦大量的名人名言、名篇名句,然而學生本身并不理解這些語句的含義,只是知道它的大概意思,出現了張冠李戴,運用失當的錯誤,造成了虛情假意的狀況。因此要想在源頭上解決學生作文虛情假意的情況,就要改進教學方法,不能把人物描寫,景物描寫,情感描寫模式化,更不能讓學生背誦范文,慫恿學生抄襲模仿。
學生還未完全了解世界,他們的世界每天都在豐富,也每天都在變化,在文明程度高度發(fā)達,信息量如此巨大的今天,學生們的世界應該是五顏六色的,千奇百怪的,而不應該是千篇一律,從一個模子里刻出來的,每個學生不同的體驗,不同的境遇導致他們產生不同的感覺,如果教師能夠正確引導學生描述他們的真正并且獨一無二的感覺,而不是人云亦云,那么就不怕學生作文中出現虛情假意的問題了。那么教學方式應該具體在那些方面做出相應的改動呢,下面我們來談一談。
注意平時與學生的談話,童言無忌,小學生本質上就是沒長大的兒童,在課下、課上同他們交流的同時要注意不要禁錮孩子的思想,不要輕易地對孩子的言論進行評判,鼓勵每個孩子發(fā)出只屬于自己的聲音,讓每個孩子勇于為自己發(fā)聲,讓他們敢于直面自己的內心世界,鼓勵督促學生每天記錄下自己真實的內心想法,對于學生某些幼稚甚至冒犯的言論給予適當的引導,讓其自己主動認識到自己的真情實感十分重要,老師十分重視。多與學生家長溝通,跟學生家長一起營造一個鼓勵真實,崇尚內心情感的氛圍,烘托出濃濃的氣氛。
改變傳統(tǒng)作文命題模式,將原來的命題作文改為話題作文,將文體僅限于記敘文改為文體不限,在原有的基礎上做出改變,找準學生的興奮點,吸引學生興趣,讓學生做到愿意想象,自由發(fā)揮,情感真實毫無保留。在講解完《小苗與大樹的對話》這篇課文后,我鼓勵學生發(fā)揮想象,給課文擴寫一段話,并鼓勵學生積極發(fā)言,說說自己的內心真實所想,然后很多學生紛紛主動站起來,有的說小苗最終聽了大樹的那番話之后努力生長,汲取水分,吸收陽光,最后變成了和大樹一樣。有的說最終小苗沒有聽從大叔的勸告與建議,得過且過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最終在一陣狂風的卷積下消失的無影無蹤。然后我總結了大部分的同學發(fā)言,點評了每個人的真情實感,讓學生們對于新的教學方式極為適應,并且達到了預想中的效果。
教導小學生在作文中說真話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也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在這場戰(zhàn)爭中,教師需要強化自己的技能,改進自己的武器,保證自己走在教育時代的前沿,用最慷慨激昂的形象去拿下這場戰(zhàn)斗,盡管任重而道遠,但是教師定能不辱使命,讓學生在作文中敢于說真話,習慣說真話。
【參考文獻】
【1】余東坡.淺議學生作文真話意識的培養(yǎng)【J】.小學教學參考,2017(22)
【2】董尚元.觀照核心素養(yǎng) 聚焦真實寫作——例談“真作文”教學的五個轉變【J】.成才,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