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祥清
摘 要:針對高一學生在物理復習過程中存在的困惑,本文從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個層面對高一物理有效復習策略進行剖析,尋求行之有效的教與學策略。
關(guān)鍵詞:高一物理;有效;復習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6148(2018)6-0022-4
相比于初中物理,高中物理具有理論性強、知識容量大、思維能力要求高等特點,因此,高一學生在物理學習的過程中必然要面臨著諸多挑戰(zhàn),也必然有著各種困惑。
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一個學生時常提出的問題:既然初、高中物理存在較大的差異,那么如何有效地進行高一物理復習?筆者認為,教學必然包含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兩大方面,作為物理教師,需要從這兩個方面入手幫助學生構(gòu)建高一物理乃至整個高中物理的有效復習策略。筆者以魯科版高中物理教材為例,基于針對物理必修二模塊中的“動能定理及其應用”專題復習的嘗試,談一談高一物理有效復習的策略。
1 教師的教應立足于合理規(guī)劃,適度整合,在謀篇布局上做足文章
1.1 立足教材,強化鞏固,適當拓展,形成知識主線,彰顯高中物理復習的科學性內(nèi)涵
階段性復習是高中物理學習過程中極為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它是鞏固學習成果的重要舉措?;趯W生已有的認知水平,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設計行之有效的復習策略是物理教師必備的一項基本功。
筆者在實踐中,結(jié)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及學習特點,設計了如圖1所示的復習流程。
例如,筆者在“動能定理及其應用”專題復習的第一課時,安排學生利用半節(jié)課的時間自主回顧教材,通過研讀教材,引導學生掌握動能定理的內(nèi)容及其理論推導,并通過教材例題、作業(yè)題的溫習,理清應用動能定理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為了檢測學生回歸教材的效果,筆者設計了一項學習任務:請你根據(jù)研讀教材的體會,自行建立物理模型,應用已學知識推導動能定理,并寫出表達式。
學習任務可以直接檢測學生研讀教材的實際效果,培養(yǎng)學生建構(gòu)物理模型和應用物理語言規(guī)范表達的能力,有利于學生掌握物理規(guī)律的來龍去脈。
筆者根據(jù)學生的完成情況,結(jié)合教材給出的模型進行如下梳理:
教材模型:設一個物體的質(zhì)量為m,初速度為v1,在與運動方向相同的合外力F的作用下發(fā)生一段位移s,速度增加到v2(如圖2所示)[1]。
模型拓展:如圖3所示,光滑斜面上,一質(zhì)量為m的物體在恒力F作用下,以初速度為v1,沿斜面向上發(fā)生一段位移s,速度增加到v2(如圖3所示)。
通過回歸教材以及對建構(gòu)物理模型的體驗,學生在已有知識水平的基礎上有了進一步的提升,由此完成復習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
1.2 專題復習,整合資源,建構(gòu)復習提綱,探索高一物理復習的整合性特色
物理必修二模塊涉及的諸多內(nèi)容絕大多數(shù)與經(jīng)典力學有關(guān),學好這一模塊對后續(xù)選修模塊的學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在新課教學的基礎上,利用復習階段進行有效整合,組織學生進行專題式復習,無疑是一種簡約而高效的做法。
動能定理作為解決高中物理動力學問題的“三大馬車”之一,其核心知識的地位毋庸置疑。因此,筆者將“動能定理及其應用”單獨設為一個專題進行復習,力求通過合理規(guī)劃,整合教學資源,抓好復習過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幫助學生鞏固已有知識,形成科學的學習觀,從而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科素養(yǎng)。
在教學資源方面,筆者利用學生身邊的教材與配套練習相結(jié)合的方式,降低學生資源獲取難度,并優(yōu)化教學設計,按照圖1所示的復習策略流程,逐步推進復習進程。
其中,筆者整理的復習提綱如圖4所示。
1.3 精心研題,強化反饋,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體現(xiàn)高一物理復習的自主性特征
筆者所在的備課組充分發(fā)揮團隊協(xié)作的力量,合理分工,精心編制復習試題,利用節(jié)假日等課余時間安排學生自主完成試題,通過課代表收集錯題和易混、易錯題等信息,有針對性地講評習題。在教學過程中,筆者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積極采取中等題學生試講、中難題學生分組討論、易錯題師生合作辨析等方式,進行指向?qū)W生問題的教學方式,鼓勵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同時,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學生個別差異性輔導,盡力掃清部分學困生的知識盲點。通過復習試題的檢測與反饋,學生能有效地進行專題式復習。
例如,在一道易錯題的講評過程中,筆者展示了如下例題:
例題1 全國中學生足球賽在廣州市番禹明珠足球廣場揭幕。比賽時,一學生用F=100 N的力將質(zhì)量m=0.5 kg的足球瞬間踢出,已知踢出瞬間足球的速度v=8 m/s。足球沿水平方向滾動x=20 m停止,則該學生對足球做的功至少為( )
A.200 J B.16 J
C.1 000 J D.2 000 J
在講解過程中,筆者設置了兩個思考題:
(1)力對物體做功的幾個要素分別是什么?
(2)本題的已知條件是否體現(xiàn)了這幾個要素?為什么?
筆者將課堂放手交給學生,鼓勵學生積極發(fā)表觀點,充分暴露問題,并由學生自主完成糾錯,達成共識,形成結(jié)論。在積極的生生互動之中,有的學生畫了如圖5所示的示意圖,并從力和力作用時間內(nèi)通過的位移的角度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力F已知,但是力作用時間內(nèi)足球通過的位移Δs卻未知,因此學生對足球做的功無法直接計算,必須應用動能定理才能求解。更有學生進一步提出,人對足球的作用力F的大小雖然已知,但是方向未必是如圖5所示的水平方向,可以有其他方向,因此必須用動能定理求解,而且應用動能定理時要交代人作用于足球的時間極短,以至于足球所受的合外力可以看成人對球的作用力。這樣,原本看似簡單的問題在學生之間激烈的爭論中得到了很好的解決,全班學生從中不僅得到了啟發(fā),更是收獲了一份由團隊協(xié)作帶來收獲的喜悅。
2 學生的學應著眼于復習主線,充分自主,在扎實高效中尋突破
作為學習者,高一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處于一半熱血沸騰而又一半迷茫困惑的境地。所以,學生的學習應當著眼于教師的規(guī)劃,在高中學習的起步階段盡量循著教師鋪好的路,扎扎實實地學習。同樣,在階段性復習的前期,教師應當鼓勵學生按照復習主線有針對性地開展復習工作,以求扎實、高效地尋求質(zhì)的飛躍,真正邁進高中物理的大門。
教學過程中,筆者要求學生的學應做到以下四個方面的要求。
2.1 回歸教材常態(tài)化,追求“潤物無聲”之妙
教材是學生學習的“家”,因此,在階段性復習的整個過程中,筆者始終鼓勵學生“?;丶铱纯础?。許多物理原理、物理規(guī)范語言的表述都可以從教材中找到。高一學生對高中物理學習模式仍顯得比較陌生,回歸教材常態(tài)化正是解決這一問題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復習過程中,筆者鼓勵學生帶著問題翻閱教材,有針對性地進行閱讀,努力做到“翻一次書,打開一個結(jié)”的效果。學生在常態(tài)化的回歸教材過程中,形成物理知識潛移默化的融合,從而為提高復習時效性打下堅實的基礎。
2.2 復習提綱個性化,營造“踏雪有痕”之勢
由于高中物理理論性增強,對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讓學生學會用簡約的語言文字概括物理概念、物理規(guī)律,甚至描述物理模型、物理問題就成為高一學生能力提升的立足點。
在“動能定理及其應用”專題復習中,筆者要求全體師生共同提煉復習提綱,鼓勵學生使用個性化的語言,將已有的學習成果以簡約的方式加以概括,形成文字材料,張貼于教材、筆記本中,以便在復習過程中隨時可以查閱。同時,利用課堂展示平臺,師生之間、生生之間通過交流,分享各自的學習成果,形成優(yōu)勢互補、共同成長的良好局面。作為學生學習的幫助者,教師參與其中,這無疑大大增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本專題的復習課中,筆者展示了如圖4所示的復習提綱。
2.3 習題檢測自主化,形成“遍地開花”之因
高一物理的復習效果需要借助診斷性習題加以鞏固。在復習過程中,筆者始終提倡學生自主完成診斷性習題,鼓勵學生多犯錯,多糾錯,在“遍地開花”的錯因之中清醒地認識自我,發(fā)現(xiàn)自身不足,以尋求解決問題的對策,從而提高復習的有效性。
在“動能定理及其應用”專題診斷性習題中,筆者發(fā)現(xiàn)學生存在諸多易錯問題,現(xiàn)舉一例:
例題2 如圖6所示,一質(zhì)量為m的小球,用長為l的輕繩懸掛于O點。小球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從平衡位置P緩慢移動到Q點,則拉力F所做的功為( )
A.mglcosθ B.mgl(1-cosθ)
C.Flcosθ D.Flsinθ
許多學生以為這是一道簡單的機械功的計算問題,直接用公式得出答案為D選項。其實,稍加分析可知,由于在拉力作用下,小球緩慢移動,因此拉力F是變力(如圖7所示),因此拉力做功應由動能定理得出,WF- mgl(1-cosθ)=0,因此WF= mgl(1-cosθ),故正確答案應為B選項。
2.4 總結(jié)反思多樣化,收獲“瓜熟蒂落”之果
高中物理與初中物理最大的區(qū)別之一,就是前者要求學生具備較高的總結(jié)與反思能力。總結(jié)和反思是學生學習從量變轉(zhuǎn)向質(zhì)變的必經(jīng)之路。通過總結(jié)和反思,學生可以達到一種頓悟的狀態(tài),從而發(fā)現(xiàn)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并且還可能觸發(fā)學生解決問題機制的形成,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真正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科素養(yǎng)。
筆者提倡學生學習高一物理過程中多進行總結(jié)和反思,并且力求做到因人而異,尋求多樣化。在“動能定理及其應用”專題復習中,筆者發(fā)現(xiàn)學生的總結(jié)和反思有如下幾種類型:(1)知識層面類型的總結(jié)和反思,例如,總功的計算類型歸納,機械功符號的規(guī)范表達,易錯點反思,等等;(2)審題層面類型的總結(jié)和反思,例如,題設已知信息收集的有效性反思,解題突破口訓練小結(jié),等等。(3)模型層面類型的總結(jié)和反思,有的針對多過程問題進行總結(jié),有的針對恒力做功與變力做功問題情境進行反思,還有的針對多問題情境涉及的運動模型進行歸納,等等。
總之,作為高中物理的初始階段,高一物理所學的模塊內(nèi)容在高中物理知識體系中具有重要意義。作為學習的必經(jīng)之路,高一物理的有效復習對于提升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自信心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高一階段的學習中,不論在教師教的層面,還是在學生學的層面,都是可以尋求切實有效的復習策略。
參考文獻:
[1]廖伯琴.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物理2(必修)[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2011:25.
(欄目編輯 劉 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