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部編本的內(nèi)容看似簡單,其實對語文教師的文學修養(yǎng)、教學水平、文化底蘊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編本在一年級就引進童謠、兒歌等情節(jié)簡單的兒童故事,目的是讓學生對書有一個基本的認識和了解。部編本的中心思想是讓學生愛上閱讀,愛上語文,實現(xiàn)真正的快樂讀書。
關鍵詞:小學語文;部編本;快樂讀書
一、 文本教學解讀
小學部編本語文的一個突出特點是把課外閱讀引入課程。教材第一單元“語文園地”后安排的《快樂讀書吧》,就是課內(nèi)外閱讀溝通的重要橋梁。這是個全新的欄目,需要教師基于學生的學情,創(chuàng)造性地開發(fā)課外閱讀資源,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體驗閱讀的快樂。
《快樂讀書吧》這部分內(nèi)容安排在教材第一部分《識字》教學的最后,只有一年級的課本中才有,主題內(nèi)容都是圍繞某個方面對學生進行閱讀指導,旨在引導學生感受到閱讀的快樂,從而積極主動地讀書。
二、 “快樂讀書吧”教學現(xiàn)狀
(一) 教材不好教
部編教材好教,但教好不易。《快樂讀書吧》每一個主題的指向性都非常明確。如一年級上冊《快樂讀書吧》的主題是“讀書真快樂”,重在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課文由四幅場景圖和四段提示語構成:和爸爸媽媽一起讀書,和小伙伴分享故事,去書店翻閱圖畫書,學了拼音后可以讀更多的書。如何開展有效而有趣的教學對老師來說充滿挑戰(zhàn),如果四幅場景圖按部就班地開展教學,很難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其中“我會講故事”“借助拼音我可以看更多的書”這些內(nèi)容體現(xiàn)在課堂上更多的是課外成果的展示,實現(xiàn)課堂上的生成比較困難。
(二) 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 不清楚教學目標
《快樂讀書吧》是部編本新增加的內(nèi)容,不管是對教師來說,還是對學生來說都很新鮮。但是,一些老教師面對這部分內(nèi)容卻無動于衷,不知道增加的目的,也不愿意浪費自己的時間去做新的培訓,認為這部分所占的版面只有一頁而已,沒那么重要,上不上都無所謂。他們并不知道《快樂讀書吧》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不知道這一部分的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是什么,落實在教學上最明顯的結果就是跳過這一部分。
2. 上成了簡單的閱讀課
部分教師大概了解《快樂讀書吧》的教學目標是什么,但沒有深刻領悟到編者的用意。只是把它當作普通的閱讀指導課來上。如一年級上學期的學生在閱讀方面注重的是童謠故事,因此教師在課上就隨便找一篇童謠讓學生讀,學生只是按照老師的要求把文章讀完了,讀得很機械。并且教師在學生閱讀的時候沒有指導學生采取正確有效的閱讀方法,在課下也沒有布置與這堂課有關的閱讀作業(yè),閱讀沒有系統(tǒng)的規(guī)劃,失去了這一欄目的重要價值。
3. 偏離教學目標
一位教師在進行《快樂讀書吧》中《讀讀童話故事》教學時,引導學生欣賞插圖、細讀句子、走進故事,體會“怎樣進行整本書的閱讀”;還讓學生分享自己讀過的童話,并交流怎樣愛護圖書。表面上看,這堂課比較成功,然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多次訓練學生的表達。這節(jié)課,重點是要激發(fā)學生對童話的興趣,而不是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教師即使心里明白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但在實際教學中,卻仍出現(xiàn)偏離。
4. 當作家庭作業(yè)布置
部分教師認為《快樂讀書吧》進行一個簡單的閱讀即可,沒必要浪費一堂課的時間來講解,因此出現(xiàn)教師隨便找一篇文章讓學生回家讀給大人聽,也沒有做過多的要求,讀完簽字即可。這樣導致的結果是家長不清楚老師布置作業(yè)的意圖,不能做到很好的監(jiān)督指導,學生也只是在機械性的閱讀,并沒有產(chǎn)生對閱讀的興趣,只是為了完成作業(yè)而閱讀,完全脫離了教學目標。
三、 “快樂讀書吧”教學改進建議
(一) 加強培訓,改變教師觀念
從教師們對教材的使用情況來看,各級教研部門必須加強對教師隊伍的培訓,重視引領指導,改變教師觀念。通過培訓,讓教師們明白《快樂讀書吧》的編寫目的,并且能將每學期的主題閱讀有計劃、有目的地落實,從而真正用好《快樂讀書吧》,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發(fā)展學生的閱讀能力。培訓模式可以多種多樣,通過培訓讓部編本的理念與特色深入人心,讓《快樂讀書吧》真正起到應有的作用。
(二) 提升教師自身素養(yǎng),提高教學能力
1. 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
教師指導《快樂讀書吧》時,應該根據(jù)每一學段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制定切實可行的閱讀教學計劃,逐步地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比如:一年級下冊的《讀讀童謠和兒歌》,教材展示了一首童謠和一首兒歌,教師帶領學生借助拼音讀好童謠和兒歌后,可以推薦《童謠兒歌》《諺語兒歌100首》等圖書,展示其中的一兩個篇目,這樣既可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又能讓孩子們產(chǎn)生美好的閱讀期待。
2. 營造多渠道讀書氛圍
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需要教師和家長的共同努力。學生總是以教師為榜樣。師生共讀一本書,學生會讀得更加起勁。親子共讀不僅增進親子之間的感情,還可以督促孩子養(yǎng)成讀書的習慣,甚至通過交流共同的話題,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的行為習慣。學生與同伴進行共讀,由于他們之間有共同語言,也就容易溝通交流,產(chǎn)生閱讀同感,因此,閱讀效果更佳。
3. 定期組織讀書交流活動
定期組織讀書交流活動,既可以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又可以激發(fā)學生思維的碰撞,還可以使學生產(chǎn)生閱讀的興趣。教師要精心組織讀書交流活動,并且應該積極地參與其中,這樣,師生才能形成互動,才能真正激發(fā)學生閱讀的動力。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劉建輝.增強讀書意識,實施快樂閱讀——部編義務教育一年級語文教科書的閱讀實踐[J].小學語文,2017(05):16-19.
[3]曹玉霞.讓低年級課外閱讀更有效[J].學周刊,2017(31):141-142.
[4]陳艷虹.淺談小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J].學周刊,2017(02):52-53.
[5]蘆順民.閱讀悅讀,享受讀書快樂[J].學周刊,2017(03):190-191.
作者簡介:
武楠,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包頭市,內(nèi)蒙古科技大學包頭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