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磊
【摘 要】目的:分析重型創(chuàng)傷性腦損傷患者去骨瓣減壓術后硬膜下積液的治療方法。方法:選擇2012年2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重型創(chuàng)傷性腦損傷患者56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按照硬膜下積液患者的實際情況采取針對性治療措施??偨Y所有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56例患者通過針對性治療后均痊愈出院,所有患者均在減壓術后3到8月接受顱骨修復術,術后無復發(fā)患者。結論:對于去骨瓣減壓術后硬膜下腔積液患者,可以采取非手術、穿刺引流與加壓包扎、積液腔腹腔分流、顱骨修補術的階梯型治療方式,能夠有效控制硬膜下積液癥狀,提高患者生存質量,優(yōu)化預后效果,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重型創(chuàng)傷性腦損傷;去骨瓣減壓術;硬膜下積液;治療方法
【中圖分類號】R651.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5--01
去骨瓣減壓術屬于急性重型創(chuàng)傷性腦損傷的主要治療方式,臨床中普遍是以去除相應范圍的骨窗并且敞開硬腦膜實現充分減壓,借助這一種手術方式可以有效的減輕患者的顱內壓,促使患者可以平穩(wěn)的度過顱內水腫的高峰期[1]。但是,因為去骨瓣減壓術會導致患者的顱腔解剖結構、生理結構發(fā)生改變,所以也有較高可能性會引發(fā)各類并發(fā)癥。硬膜下積液屬于去骨瓣減壓手術之后的常見并發(fā)癥,會嚴重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2]。對此,本文以我院部分手術患者為案例,以回顧性分析方式探討硬膜下積液的治療方法,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2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重型創(chuàng)傷性腦損傷患者56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颊咴谑軅饺朐旱臅r間間隔不超過72小時。56例患者中男性患者36例,平均年齡(35.54±4.24)歲,癥狀主要有傷后持續(xù)昏迷、瞳孔散大等。入院時GCS評分中,3至5分患者有49例,其余患者均為6至8分。
入選標準:被確診為重型創(chuàng)傷性腦損傷;受傷之后72小時之內實行單側或雙側去骨瓣減壓術;發(fā)生硬膜下積液且不屬于下腦幕下。
1.2 手術方案 按照硬膜下積液患者的實際情況采取針對性治療措施:1、如果硬膜下積液量未達到30ml,則采取非手術治療。加大液體量,如果患者的心臟功能正常,則維持每日入量3000ml。采用紗布、繃帶加壓包扎骨窗,維持骨窗表面壓力15mmHg,間隔1個月左右復查頭顱CT并評估積液情況;2、如果去骨瓣減壓術同側或對策硬膜下積液超過30ml,則應用靜脈留置針在同側積液最為突出的部位實行積液穿刺術,并應用顱錐在對策積液突出位置實行椎顱后積液穿刺手術,穿刺成功之后保留引流管,同時覆蓋無菌貼膜,紗布和繃帶加壓包扎骨窗后檢測,保障骨窗表面壓力在15mmHg。術后維持引流管低于頭部并保持引流積液,每天復查頭顱CT。在殘留硬膜下積液量未達到15ml時拔管,拔管之后采取持續(xù)加壓包扎;3、對于積液量較大且采取非手術治療的患者,或積液量較大通過穿刺置管引流后積液減少同時拔管后沒有復發(fā)的患者可以采取顱骨修補術,如果非手術治療之后積液提升或拔管之后復發(fā)則應當及時實行積液腔穿刺、加壓包扎處理;4、通過穿刺引流和加壓包扎之后硬膜下積液反復發(fā)作在3次以上或經顱骨修補術之后硬膜下積液及時復發(fā),則應當及時實行積液腔、腹腔分流術。
1.3 觀察指標 總結所有患者的治療效果,療效評定時間為治療后1個月,評定標準為硬膜下積液參與量≤15為痊愈。
2 結果
56例患者通過針對性治療后均痊愈出院,所有患者均在減壓術后3到8月接受顱骨修復術,術后無復發(fā)患者。
56例患者中硬膜下積液量≤30ml的患者有12例,通過非手術治療后10例患者硬膜下積液量下降到痊愈水平,其余2例患者均為去骨瓣減壓對側積液,并實行積液腔穿刺引流術后痊愈。同側硬膜下積液量超過30ml的患者29例,所有患者均通過積液腔穿刺引流、加壓包扎治療,在達到拔管指標之后拔管,術后所有患者均未復發(fā)。對側硬膜下積液量超過30ml的患者總共10例,在通過積液腔穿刺置管引流和加壓包扎治療,在拔管后有1例患者復發(fā),在通過穿刺引流治療后痊愈。雙側硬膜下積液患者中5例單側超過39ml,實行積液穿刺置管引流與加壓包扎后有1例患者復發(fā)兩次,該患者實行積液腔腹腔分流術后未復發(fā)。
3 討論
對于創(chuàng)傷性腦損傷患者的治療方式非常多,同時效果褒貶不一,評價一種治療方式的效果需要從收益與損傷兩個角度進行[3]。對于非手術治療而言,對于患者的損傷非常小,措施主要是以高壓氧、加大液體量以及頭低位臥床為主,其中臥床與液體量提升會促使腦組織提及提升,從而實現改進回流與吸收的作用,但是整體效果有限,所有臨床中只能夠針對積液量未達到30ml的患者[4]。
對于穿刺引流與加壓包扎而言,積液腔穿刺直接引流積液腔內的積液,作用更加直接,引流效果也更加理想,有研究顯示引流時間一般在2到3天內,在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在72小時之內達到拔管指征,引流結束之后配合實行加壓包扎可以有效封閉積液腔,緩解腦組織的位移問題,從而達到徹底性治愈的效果[5]。雖然部分患者存在積液復發(fā),但是穿刺操作相對比較簡單,對于患者的損傷比較輕微,幕上水平的積液引流并不會導致反常性的腦疝,引流時間比較短,感染的發(fā)生率也比較低,所以并發(fā)癥比較少,不容易發(fā)生復發(fā)問題。
本研究結果顯示,56例患者通過針對性治療后均痊愈出院,所有患者均在減壓術后3到8月接受顱骨修復術,術后無復發(fā)患者。這一結果充分證明階梯型的治療方式可以達到更加理想的治療效果,臨床中需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做好預先性的判斷,根據相應指征采取針對性治療措施,從而提高患者治療效果,降低負面癥狀的影響。
綜上所述,對于去骨瓣減壓術后硬膜下腔積液患者,可以采取非手術、穿刺引流與加壓包扎、積液腔腹腔分流、顱骨修補術的階梯型治療方式,能夠有效控制硬膜下積液癥狀,提高患者生存質量,優(yōu)化預后效果,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支文勇,趙富文,程序曲,等.Ommaya囊植入治療對大骨瓣減壓術后對側頑固性硬膜下積液的療效評價[J].立體定向和功能性神經外科雜志,2016,14(1):55-58.
周漢光,張建黨,張元峰,等.單側額顳部開顱血腫清除聯合去骨瓣減壓術治療重型對沖性腦損傷的預后分析[J].中國醫(yī)刊,2016,51(7):93-95.
何森,何永生.重型顱腦創(chuàng)傷去骨瓣減壓術后硬膜下積液的研究進展[J].中華創(chuàng)傷雜志,2016,32(11):1039-1042.
張金梁,姜春秀,楊靜然,等.持續(xù)引流聯合佩戴自制彈力帽治療去骨瓣減壓術后手術側皮下/硬膜下積液療效分析[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17,16(14):1388-1391.
張宏兵,蘇寶艷,王曉峰,等.去骨瓣減壓術后頑固性硬膜下積液3例及診療分析[J].立體定向和功能性神經外科雜志,2017,23(1):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