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qū)碧波中學 高 霞
新課改實施以前,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教師在進行初中英語課程教學時,并不重視課堂導入工作,其主要是因為部分教師對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的重要性未能有正確的認知,錯誤地認為課堂導入不僅浪費課堂教學時間,而且也會影響教學進度,導致課堂教學無法達到預定目標。隨著新課改的實施與推進,越來越多的英語教師開始正確認識和重視課堂導入工作,并將其作為課堂教學的重點環(huán)節(jié)進行設計。經過實踐證明,有效的課堂導入對調動學生英語學習興趣、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率等均具有突出作用。以下,作者就初中英語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作相關的探究與討論。
課堂導入并非任意為之,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和經過教師精心設計才能發(fā)揮促進教學的作用。具體而言,教師在設計英語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應當遵循以下幾項原則: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的內容設置,應當與該課教學內容密切聯(lián)系,且通過恰當的方式導入,能夠對學生具有一定的啟發(fā)意義,幫助其迅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比如,在進行“運動”相關的英語知識教學時,教師的導入則可以從學生最喜愛的運動項目入手,在正式開始教學之前,讓學生嘗試用英語簡要描述下自己喜歡哪類運動、該運動具有什么樣的特點等。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仍要注重對學生英語興趣的激發(fā)和培養(yǎng)。因而,在進行課堂導入時,也應當堅持趣味性原則。富有趣味的課堂導入,一方面能夠快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能使學生形成對英語的學習興趣。趣味導入的方式有多種,常見的有游戲導入、故事導入、趣味競賽導入等。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類學科,其教學內容比較單一、枯燥,不易引起學生學習興趣和熱情。故而,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尤為要注意課堂導入的作用,通過結合英語學科特點,運用多種導入策略,幫助學生更好地進入和參與課堂。
同語文學科類似,英語學科的知識也具有較強的情境性,為此,教師在進行課堂導入時,可充分利用這一特點,通過相關的圖片、教學用具、多媒體、投影儀等創(chuàng)設良好的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和感受新知識。例如,在教學關于“西方餐桌禮儀”知識時,教師可事先準備好西餐所用的刀叉,并在導入環(huán)節(jié)詢問學生是否認識刀叉、能否正確使用等問題,通過簡單的情景模擬,讓學生快速進入新課的學習,從而更全面地掌握西方餐桌禮儀相關的知識,并有效提升其綜合素養(yǎng)。
初中階段的英語知識比較貼近生活,且實用性較強,因而教師在課堂導入時,可利用簡單的問答方式進行導入,讓學生能夠懂得知識的具體應用場合與方法,以增強知識的應用性。巍比如,在學習關于“something,anything,nothing”的用法與區(qū)別時,教師若不進行任何鋪墊就開展教學,不僅學生理解困難,而且難以在有限的時間內熟練掌握。對此,教師可先通過問答式導入,將一塊橡皮擦放入筆盒,并向學生提問:“Is there anything in the box?”學生回答“something”,之后再將橡皮擦拿出,重復上述問題,學生回答“nothing”,在簡單的一問一答中,學生不僅接觸到“something,anything,nothing”等新的單詞,而且對三者的用法與區(qū)別也具有一定的認知,整個課堂教學成效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此外,英語作為一門應用型語言學科,其學習的主要用途在于應用,為此,教師在進行課堂導入時,還可利用生活化的方式進行導入。特別是在新知識教學前,教師若通過學生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或話題進行導入,能夠增加學生對新知識的親切感和興趣感。比如,在教學“飲食”相關的英語時,教師可通過學生自己喜愛的食物入手,讓學生列舉自己所喜愛的食物,并討論其烹飪的方法等,來激發(fā)學生討論的熱情,之后再順勢導入新課教學,自然事半功倍、水到渠成。
綜上所述,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實施有效的導入策略,不僅能夠幫助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課堂參與度,而且還能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使教學更富有成效。故而,在今后的教學中,教師應當注重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的重要性,通過精心設計導入環(huán)節(jié)、恰當選擇導入方式,以進一步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成效,幫助學生獲得更大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