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蓮君
【摘 要】
目的:了解循證護理在初產婦自然分娩中的應用價值;方法:對34例自然分娩初產婦實施循證護理干預的臨床資料展開回顧性分析。結果:34例初產婦無1例發(fā)生產后出血;且產婦剛入院時的焦慮情緒分值為(23.33±2.12)分,而分娩前下降至(13.51±1.76)分,比較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結論 循證護理應用于初產婦自然分娩中可預防產后出血,在母嬰結局改善中有重要意義,值得繼續(xù)推廣開展。
【關鍵詞】 循證護理;初產婦;自然分娩
【中圖分類號】R715 【文獻標志碼】
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6-186-02
初產婦即指首次妊娠并分娩的產婦,因產婦對產房與分娩流程不熟悉,加上自身害怕、恐懼分娩等,容易出現(xiàn)焦慮心理,導致產程延長,增加產后出血發(fā)生率,故而對自然分娩初產婦全程予以必要的護理干預非常重要[1]。而循證護理作為一種新型護理模式,在臨床各科室得到了大力應用。而我院也結合實際,將循證護理應用于初產婦自然分娩中,取得了滿意干預效果?,F(xiàn)將護理干預開展中的相關要點進行總結,且作如下匯報: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2015年2月至2018年3月陜西省人民醫(yī)院接診的初產婦中選取34例作調查對象,其中研究組產婦年齡20-35歲,平均(30.1±0.2)歲,孕周39-41周,平均孕周(40.2±0.3)周,經B超檢查胎位、產道均正常,無陰道分娩禁忌癥。
1.2 方法
(1)成立循證護理小組。由經驗豐富的醫(yī)師擔任循證護理小組成員,接受專業(yè)知識培訓,掌握循證護理相關知識和內容。并利用問卷調查、病史查閱、交談等手段對產婦相關狀況展開綜合分析,明確循證問題。
(2)相關文獻檢索,找尋循證支持。結合所提循證問題,依靠醫(yī)學文獻、計算機網絡、數據庫等進行文獻檢索,再由小組成員對所檢索的內容作交流討論,以循證醫(yī)學分級水平方法對證據可靠性、真實性與臨床實用性給予系統(tǒng)評價,制定可行護理措施。
(3)循證護理方法
①循證問題:不少人因害怕疼痛、擔心自然分娩后夫妻性生活不和諧等而在自然分娩與剖宮產分娩的選擇上反復糾結,存在認識誤區(qū)。
護理:產婦入院待產后,加強心律、血壓與宮縮等的監(jiān)測,保持生命體征穩(wěn)定,囑產婦多休息,儲存體力。重點為產婦講解自然分娩的好處,使其認識到分娩屬于一個生理、正常、自然與健康的過程,自然分娩對新生兒更有利,后續(xù)恢復快,且不會為性生活等造成不良影響;而剖宮產僅屬于產婦不能自然分娩情況下的一種補救方法,并非絕對安全的分娩方式(如麻醉意外、術后傷口疼痛等),可能會為母嬰健康造成不良影響,從而糾正產婦與家屬的錯誤認識,增強產婦自然分娩信心,以良好的心態(tài)迎接新生命的到來。
②循證問題:入院后,產婦因在陌生的環(huán)境缺乏安全感,會使擔憂害怕情緒加重;第一產程中,因初產婦為首次分娩,對分娩知識不了解,加上宮縮引起疼痛,焦慮煩躁情緒較明顯,無法遵醫(yī)囑進食與休息,體力與精力消耗大,對產程不利;第二產程里,疼痛加劇,煩躁心理更甚,渴求盡快結束分娩;
護理:需結合產婦實際制定針對性護理干預措施,為產婦實施心理疏導與安慰,促其情緒穩(wěn)定,緩解恐慌與焦慮,具體做法包括四方面:1)為孕婦簡要介紹住院環(huán)境,告知產婦整個分娩過程都會有專人陪伴,消除顧慮,提高其安全感[2];2)第一產程心理護理。多給予安慰、鼓勵,充分發(fā)揮家庭支持作用,若情況允許可家人陪伴分娩,期間及時補給充足水分,適量多次進食易消化、高熱量食物,保持精力與體力充沛,使緊張恐懼心理得到緩解;3)第二產程心理護理。宮縮時指導產婦深呼吸,或用雙手對下腹部作輕揉按摩,消除不適感,也能加速產程,提高產婦信心;4)產后心理護理;分娩結束后,加強生命體征與宮縮、陰道流血情況的監(jiān)測,鼓勵家屬、親朋好友探訪與陪伴,使產婦心情愉悅。
③循證問題:自然分娩中受多因素影響發(fā)生產后出血的概率相當高,威脅母嬰生命安全。
護理:1)加強產前檢查和監(jiān)護,對伴有出血傾向的高危初產婦,需時刻做好搶救準備;2)產后出血通常發(fā)生在分娩后2h內,而宮縮乏力屬于導致產后出血的關鍵因素之一,故而需加強產后2h產婦陰道血流與子宮收縮情況的監(jiān)測,按照15min/次的標準進行子宮按摩,利于宮腔積血盡快排出,促子宮收縮,減少出血量;3)分娩結束后,應協(xié)助初產婦做好哺乳,做到早接觸、早吸吮,以便于能反射性引起子宮收縮,降低出血量。
1.3 觀察指標
對產婦產后出血(產后2h出血量≥500ml)發(fā)生率、剛入院時以及入院后實施循證護理干預分娩前焦慮情緒進行比較。焦慮情緒分值通過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給予評定,總分29分,若分值越高也就說明焦慮情緒越嚴重。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tǒng)計學軟件作處理,焦慮情緒分值以(x-±S)表示,采用t檢驗;產后出血發(fā)生率以[(例)%]表示,采用X2檢驗,P<0.05代表有統(tǒng)計學差異。
2 結果
34例初產婦均成功分娩,無1例發(fā)生產后出血。且剛入院時產婦焦慮情緒分值為(23.33±2.12)分,實施循證護理干預后分娩前產婦焦慮情緒分值下降為(13.51±1.76)分,比較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3 討論
雖分娩對女性而言屬于正常的生理過程,不過仍屬于一場持久且強烈的應激過程,初產婦因無經驗,加上環(huán)境的陌生感,恐懼、害怕即將要發(fā)生的分娩過程,并出現(xiàn)緊張、焦慮情緒,增加體內兒茶酚胺分泌量,導致宮縮乏力,對產程進展造成影響,增加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而循證護理主要是受循證醫(yī)學影響而形成的護理理念,即護理人員在護理活動的執(zhí)行實施中,明確的、審慎的、理智的把臨床經驗、科研結論和病患愿望彼此結合,獲得證據,用作臨床護理決策依據的過程。在醫(yī)學護理服務不斷完善與進步的今天,我院本著“以人為本”原則,提倡將循證護理應用于初產婦自然分娩中,最終34例初產婦中無1例發(fā)生產后出血,焦慮情緒分值為也從剛入院時的(23.33±2.12)分下降至分娩前的(13.51±1.76)分(P<0.05),這充分展現(xiàn)了循證護理應用于初產婦自然分娩中可改善患者焦慮情緒,減少產后出血發(fā)生率,保障母嬰安全,提高護理管理質量,應用前景可觀。
參考文獻
[1] 吳瓊花.初產婦的心理分析及護理[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10(9):271-272.
[2] 陳玉珊.循證護理在初產婦自然分娩的應用[J].醫(yī)學信息,2011,24(11):219-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