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文平
(四川省平昌縣教師進修學校,四川平昌 636400)
體驗式閱讀教學法,指的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經歷完全的參與閱讀學習整個過程,實實在在地變成閱讀課堂的主體,通過對閱讀文本的體驗,去認知文本中的人物,了解文本中的情節(jié),體悟文本中的情感,從而獲得閱讀能力自我提升的一種教學方法。《全日制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閱讀與鑒賞”中要求:要“注重個性化的閱讀,充分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睆闹锌傻贸?,“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是中學閱讀教學目標之一。這種感受和體驗,完全可以通過體驗式閱讀教學法來有效實現(xiàn)。為此,本文結合自己近幾年對農村高中和初中閱讀教學的調查研究,著力就農村中學實施“體驗式閱讀”教學法的問題與對策,作如下探究。
(1)讓閱讀更加開放。體驗式閱讀教學,它提倡激勵閱讀者廣泛閱讀,且作品體裁具有豐富性和多樣性:有小品、寓言、戲劇、散文、小說和詩歌,等等;包括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在體驗式閱讀中,老師激勵學生在課文的閱讀學習中自主體悟、實現(xiàn)互動交流。一方面要求學生將閱讀文本內容與自己生活實際相結合,另一方面引導學生突出閱讀的時代感和歷史性,遨游在開放的自由閱讀的快樂世界里。
(2)讓閱讀對話更加平等。體驗式閱讀教法,提倡老師與學生之間在閱讀過程中的對話具有平等權利。因此,閱讀過程中,老師要尊重學生不同的個性化體悟,學生也要尊重老師的指導與點評,不能強詞奪理,做到老師與學生共同體悟生命意義和價值,共同分享閱讀的體驗和閱讀知識,共同提高閱讀能力。
(3)讓閱讀產生共鳴。體驗式閱讀教法,老師要鼓勵學生將閱讀文本中的內容所聯(lián)系到的現(xiàn)象、景物等各種知識信息,通過發(fā)散思維,進行合理聯(lián)想,從而“共鳴”情感體驗,然后變成生活的經驗。
(1)體驗式閱讀受到社會環(huán)境沖擊。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步伐加快和“一帶一路”戰(zhàn)略的實施,國家處于文化轉型、經濟調整、社會變革大轉折的嶄新時期,中外交流逐漸增多,東西方文化逐步交融,尤其是互聯(lián)網快速普及,手機更加智能化,造成多種價值觀的沖突交匯,中學生大量沉溺于手機,沉醉于網絡游戲,因而,社會環(huán)境沖擊了中學生體驗式閱讀效果,日趨狹窄了中學生社會接觸面,閱讀體驗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響。
(2)體驗式閱讀受到理念誤區(qū)制約。過去的中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中,農村中學一些科任教師總喜歡采用“教師講,學生聽”的閱讀教學法。課堂上“師問生答”,看起來熱熱鬧鬧的,而實際上是老師課文內容“撕裂”或“嚼碎”以后,灌輸給學生,學生被動接受。即使是閱讀教學中的課堂提問,老師也喜歡專抽那些學習優(yōu)秀的尖子生回答,其他學生當“聽長”;老師關注的是課文內容的體驗理解,忽略了學生的情感體驗,更是忽略了學生對閱讀內容的深刻體悟,制約了中學生閱讀體驗,費時又低效。
(3)體驗式閱讀受到老師對理解新課標偏差影響。有些老師誤解了新課標理念要求,認為體驗式閱讀教學就是老師“導”、“演”結合,把閱讀教學演繹成了變相的無效的戲劇般的“表演課”;有的教師還濫用信息技術,教學中播放許多圖片、音像資料,閱讀教學課變成了多媒體教學資料的“展示課”;有些老師在閱讀教學中不去研究文本內容是否適合,一味地組織學生討論,把閱讀教學變成了“談論課”。在體驗式閱讀教學中,一些老師只關注學生的主體性,減少了閱讀教學的主導,走向另一個“放鴨式”無序狀態(tài)的極端。
中學體驗式閱讀教學法,一般包括“文本感知,情感體驗,形象確立,意義升華”等4個步驟。
(1)創(chuàng)設閱讀情境——激活體驗。語言,是情感交流和情感表現(xiàn)的載體。孔子曰:“不觀高崖,何以知巔墜之患,不臨深泉,何以知沒溺之患,不觀巨海,何以知風波之患”。體驗式閱讀教學,教師要激勵學生利用各種機會,與親戚、朋友、家人一起去踏青、春游,去新農村、去附近的農村景區(qū)登山、游覽,感受大自然精妙與美麗,關注社會焦點、熱點話題,引導學生反思自身生活經歷,豐富體驗式閱讀的體驗經驗。在中學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研究課文的內容特點和本課學習目標,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和其他藝術化的手段創(chuàng)設、渲染課文的情境,利用圖像等資料重現(xiàn)課文內容的概貌輪廓,利用模擬、表演、展示等形式,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讓學生在情境中去體驗文本中的人物形象、情感展現(xiàn),從而讓學生產生情感共鳴: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
如在中學體驗式閱讀教學中,老師可以根據(jù)閱讀內容選擇合適的背景音樂,營造一種別致的教學情景,激發(fā)閱讀興趣,誘發(fā)想象力,同時學生情操得到陶冶。在閱讀教學《鄉(xiāng)愁》一課時,就可以臺灣海峽為屏幕背景,先聆聽佟鐵鑫的歌曲《鄉(xiāng)愁》,再播放背景音樂二胡曲《江河水》,醞釀學生情感,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與作者表達的情感的距離,使學生情境中自主參與體驗文章表現(xiàn)的那份“愁”,體悟作者思鄉(xiāng)情的濃郁。
(2)開展角色扮演——切身體驗。閱讀文本中的事件如果有鮮明的個性人物參與,老師可以讓學生充分體驗文本的人物角色,分別扮演課文中人物的角色,從而,讓中學生清楚理解課文的人物思想情感,共鳴思想情感。如,閱讀教學《鄒忌諷齊王納諫》,任課教師就可以安排學生分別扮演國君齊威王、鄒忌賓客、鄒忌小妾、鄒忌妻子、鄒忌等角色。表演前,老師要指導學生清楚理解課文所表達思想的內容,全面掌握課文中各種人物內心的情感。在創(chuàng)設的齊威王納諫的情境中,學生按照扮演的角色進行相應的對話。通過這樣的角色扮演,學生一方面積累了不少的體驗閱讀生活經驗,另一方面還與課文中的人物共鳴情感,豐富課文情感內涵。
(3)引導想象閱讀——深化體驗。中學生經過十多年的學習積累,有了一定的詞匯積累和語言文字的理解能力。體驗式閱讀教學中,老師運用教學手段誘導學生想象,把文字描述想象成生動的畫面,從而實現(xiàn)心靈深處去體悟到課文所表達的情感。如,在實施閱讀教學《木蘭詩》中,老師引導學生想象木蘭出征途中心境,體驗花木蘭在思念親人中,義無反顧參加戰(zhàn)斗的情感,真實、飽滿的展示了女英雄木蘭的光輝高大形象??梢?,體驗式閱讀教學應注重發(fā)揮中學生豐富的想象力,有助于學生深化理解閱讀內容,體悟課文情感。
(4)輔導課文誦讀——強化體驗。誦讀課文具有一定的技巧,重音、輕聲、停連、語氣、語速怎么讀,這些技巧都需要老師在平時的誦讀中教給學生。學生熟練掌握了這些技巧,朗讀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才能得到有效激發(fā)。老師要做好示范誦讀打動學生,吸引學生;學生在模仿老師的誦讀中學習到誦讀技巧、誦讀表情、誦讀動作。同時,老師要善于運用接力誦讀、伴讀、角色誦讀、自由誦讀、個別誦讀、齊聲誦讀等多種誦讀形式,去增強學生的閱讀樂趣。只有這樣,才會在誦讀中不斷增強學生的閱讀體驗。
(5)解讀課文多元化——個性體驗。多元化體驗解讀課文是體驗式閱讀教學所提倡的理念之一。因此,閱讀教學中,老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從自身認知角度出發(fā),站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不同的層面去個性體驗文本。如,閱讀教學“范進中舉”一課,老師可以指導學生進行不同的閱讀體驗。有的學生體悟到,范進辛苦幾十年才中舉應該給予同情;有的學生體悟到,應該反思范進浪費大好青春年華行為;有的學生體悟到,范進應該受到唾罵,因為他害苦身邊的親人;有的學生……可見,體驗式閱讀教學中老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體驗。
(6)設計閱讀問題——提升體驗。體驗式閱讀教學中,老師要注意科學設計問題,以問題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凸顯教學核心目標,以問題引導學生探究、想象、感悟,主動積極地參與閱讀體驗。尤其是要積極鼓勵學生對同一題材、同一作家的相關作品的整體性閱讀。同時,教師要將“讀”與“寫”有機結合,指導學生會辯、會思、會悟、會感、會讀。安排學生進行結尾續(xù)寫,名家名篇仿寫和片段擴寫訓練。這樣,讀寫結合,體驗中反思,加深學生對文本語言、情節(jié)、人物、結構、情感的體驗。
綜上所述,體驗式閱讀教學轉變了陳舊的閱讀教學理念,將過去那種“老實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改革為學生主動參與閱讀體驗的教學方式,學生成為閱讀主體,自主內化文本內容,有效提升中學生的語文閱讀素養(yǎng)。